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 第614章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4章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桌上的油灯还亮着,我盯着刚送来的《供需简报》,纸角已经被手指磨得发毛。南边那批改道的灵米总算有了动静,但销量还是慢。李商人说那边价格压得低,我们卖不动。

这不能光靠换货撑下去。

我打开田园女神系统,界面跳出来一行提示:【检测到多地区销售数据未归类,建议启用区域消费画像功能】。

我点了确认。

系统开始自动整理各地回传的信息。订单数量、购买时间、搭配购买的品类,全都分门别类列出来。我让伙计把最近一个月的手写记录全部重新录入,按统一格式填进表格里。谁不交,运输补贴就扣下。

不到一个时辰,第一张消费画像生成了。

北镇的客户大多在月初下单,喜欢整箱买玫瑰露,备注里常写“送人”“贺礼”。而南镇的单子零散,集中在月底,很多人一次只买一瓶,还问能不能试喝。

差别就在这里。

我叫来负责发货的伙计,“北线的玫瑰露,继续出礼盒装,包装再精致些。南线的,换成小瓶,每瓶减一两成本,售价降两成。”

他愣了一下,“那不是少赚了?”

“先让人买得起。”我说,“他们用了觉得好,才会再来。而且小瓶便宜,能搭上灵米一起卖。买五送一,送的是小份试吃包。”

他点头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我翻开系统里的库存,“明天发南线的货,加两百瓶小装玫瑰露,再带上五十斤果酱。果酱贴新标签,写‘润喉开胃,一家都爱’。”

他应了一声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新的宣传单跟着车队出发。我让设计图样的人根据各地反馈做了两版。北镇的印着花枝图案,字写得讲究;南镇的画了个妇人给孩子喂食的画面,底下一行大字:“每天一碗,咳嗽不找你”。

三天后,第一批反馈回来了。

南镇一个市集的联络员说,新瓶子好拿,价格也合适,有几位老太太当场买了三瓶,说冬天孩子容易咳,这个比药汤好入口。

另一个市集用了新版传单,一天卖出去四十多瓶,是前两天的两倍还多。

我拿着报告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有了底。

当天下午,我把所有联络员的最新回执调出来,和系统的预测对比。发现凡是我们按画像调整过的产品,复购率都涨了。尤其是南镇那个推小瓶装的地方,回头客占了三成。

这不是运气。

我提笔写下一条新规:以后所有新产品上线,必须先做区域测试。两个规模差不多的市集,一个用老办法卖,一个用新策略。三天内看结果,哪个好就全盘推哪个。

伙计送来下一批出货清单时,我正把测试规则录入系统。

“东面来了消息。”他说,“那边有人问,能不能订制礼品卡?写名字和祝福语那种。”

我抬头,“谁问的?”

“几个常买礼盒的客户。说送人的时候,自己写太费劲,要是能提前印好,方便很多。”

我记下来,放进任务栏。系统弹出提醒:【检测到高端市场增值服务需求,建议开发个性化服务模块】。

我又加了一条指令:在北镇试点推出定制卡服务,每张收额外铜板五枚。愿意做的市集,可以抽成两枚。

晚上李商人来了,手里拿着几张新的销售汇总。

“南线小瓶装卖得比预想快,库存只剩三成。”他把纸放桌上,“有人已经开始打听,是不是以后都不出大瓶了。”

“不会。”我说,“大小并行。大瓶走礼赠,小瓶走日常。不同地方,卖不同的东西。”

他坐下,看了眼墙上的地图,“你还真把每个地方当不一样的地方在做。”

“本来就不一样。”我说,“人吃饭口味不同,买东西也一样。我们不能再凭感觉发车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把所有的反馈都变成数据。”我打开系统后台,“每一笔订单,每一个问题,都要记下来。系统会算出哪里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该卖多少钱。”

他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图表,慢慢点头,“以前做生意,靠的是经验。你现在是……靠着这些数字在走。”

“不是靠着数字。”我说,“是靠着人。”

他没说话,站起身准备离开。

“对了。”我叫住他,“让所有市集从明天起,必须按时交回销售记录。格式按新模板来,少一次,结算延迟三天。”

他笑了下,“行,这规矩够硬。”

他走后,屋里安静下来。我翻到最后一批测试报告,南镇那个用新版物料的市集,销量高出四十一。复购咨询翻倍。

我在“南镇转化率+41%”下面画了圈。

然后拉开抽屉,拿出一本新册子,封面写着“海外市场政策汇编”。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对照各地图章和通行规则。

笔尖划过一行条款,停在“外商入市需备案”这几个字上。

我拿起旁边的小本子,在上面写:【申请设立海外前置仓,需提交产销链证明材料】。

油灯忽然跳了一下,火苗歪向左边,把“前置仓”三个字的影子拉长,斜斜地映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