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 > 第622章 客户关系,长期维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2章 客户关系,长期维护

父亲节的订单明细摊在案上,我拿起笔,在“低糖同心团”那一栏画了个圈。李商人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刚送来的海外回邮清单。

“这十单都备注了‘老客户’,要不要优先安排?”他问。

我点头。“不只是优先,每一单都要加附言卡。写清楚原料来源,再提一句节日祝福。”

他皱眉。“每单都写?费工夫。”

“不是写给所有人看的。”我说,“是写给记得我们的人看的。”

他没再说话,把清单折好收进袖袋。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前货一出村,事情就算完了。现在不一样了。卖出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第二天清早,我叫来账房和两个常跑外线的伙计。桌上摆着几本新制的册子,封面写着“客户档”。

“从今天起,每个买过三次以上的客户,都要记入这本册子里。”我翻开第一页,“名字、地址、购货时间、有没有特殊需求,全都记下来。”

账房翻了翻页,抬头问:“要是人家不喜欢被记呢?”

“那就先不记名字,只记特点。”我说,“比如‘每年清明前下单米糕’,或者‘总选无糖款’。只要能认出来是谁,就行。”

有个年轻伙计小声说:“咱们连地都种不过来,还管这些?”

我看了他一眼。“种地靠天,做生意靠人。你记得住哪块田缺水,难道记不住哪个客人爱吃软一点的米团?”

屋里安静了一下。

我接着说:“下个月开始,每月十五号定为‘回访日’。派人在发货后七天内去信,就问三句:收到没有,吃得怎么样,有没有建议。”

李商人坐在角落,听完才开口:“本地雇工那边肯配合吗?语言不通,话都说不上。”

“让他们自己挑人。”我说,“谁之前在文化日说过话、笑过、愿意搭把手的,就请他们带头回访。用他们的口音,说他们的话,反而更可信。”

他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头。“行。试试看。”

第一批回访问卷回来时,已经是五天后。我坐在书房一张张看。

有张纸上画了个笑脸,下面歪歪扭扭写着:“奶奶吃了没咳嗽,谢谢你们减了糖。”

另一张说:“包装上的双语卡片孩子都会背了,说这是‘我们的秘密食谱’。”

还有人写:“能不能下次换个小盒子?太大了,吃不完会浪费。”

我把这些话抄下来,贴在中转站的墙上。没有修饰,全是原话。

伙计们路过时停下来看。有人指着那句“秘密食谱”笑了,也有人默默掏出笔,把自己的客户信息补进了草稿本。

第三天,李商人带来一个消息。那位连续三年父亲节下单的老人回信了。信纸很旧,字迹颤抖。

他说那天晚上,全家围坐吃饭。他打开包裹,看见里面除了米团,还有一小包花茶。他泡了一杯,闻到味道时愣住了。

“他说这香气,像极了小时候山里下雨后的野地。”李商人念完信,抬头看我,“他还问,能不能明年继续收到这个搭配。”

我站起来走到柜前,取出一个空白标签卡。写下一行字:“年度关怀客户——编号001”。

“从明年起,这位客户的订单提前一个月备货。”我说,“随货加赠当季新品试吃装一份,附手写卡一张,内容由我亲自定。”

李商人看着我。“你要一个个这么盯?”

“不用我全做。”我说,“但第一个必须我来做。让他们知道,我们真的在听。”

当天下午,我把这个做法扩成“暖心守护计划”。先选十位客户,都是三年以上老主顾,购买记录完整,反馈积极。

每人建档,设提醒节点。生日、节日、首次下单纪念日,都要有动作。不是打折,不是促销,是记住他们。

有伙计提出疑问:“要是人家根本不在意呢?”

“在意的人才会一直买。”我说,“不在意的,我们争取不来。我们要留住的是那些愿意相信我们的人。”

计划推行到第七天,第一份客户回馈来了。一位母亲写信说,她儿子有糖尿病,以前从不敢吃甜食。自从有了低糖米团,他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拿出零食分享。

“他说,这是我妈妈特意为他订的中国点心。”信末写道,“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

我把这封信复印了五份,发给所有参与回访的伙计。

又过了两天,林婶路过我家门口,顺嘴提了一句:“听说镇上粮行那边,最近退货多了。”

我没接话。李商人却冷笑一声:“他们只会压价,不会留人。便宜的东西到处都有,可让人安心的买卖,不多。”

我低头看着桌上的客户档案册。已经有六十多个名字被标红,代表完成首次回访。其中十七人给出了具体建议,五人主动推荐了新客户。

真正的生意不在秤上,而在人心。这话我没说出口,但已经写进了每日晨会的第一条规矩:读一条客户留言,再开工。

父亲节当天清晨,最新一批“低糖同心团”装车出发。我在最后一只木箱上贴好封条,指尖擦过印着编号001的标签。

马蹄声响起时,我转身走进书房。案上放着一本新册子,封面写着《客户心声录》。我翻开空白页,提笔写下第一行:

“有一位父亲,喝了花茶后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