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7章 伊春市《伊美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伊春市伊美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山脉中段腹地,是伊春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片区域总面积达2348.94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生态格局,森林覆盖率高达82.3%,红松、云杉等针叶树与白桦、黄菠萝等阔叶树交错生长,汤旺河、伊春河两条主要河流贯穿境内,既是生态屏障,也是“中国林都”品牌的重要支撑。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特色

伊美区实行“2镇6街”的基层治理架构,下辖东升镇、美溪镇两个镇,以及朝阳、前进、红升、旭日、新欣、南郡六个街道办事处,覆盖33个社区与6个行政村,公共服务网络遍及城乡,日常政务办理、民生保障等需求可就近解决。

(一)东升镇

东升镇位于伊美区东北部,距城区约12千米,辖区面积4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万人,下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其行政建制历经多次调整,1958年成立东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东升乡,2001年转为东升街道,2017年撤街设镇,2019年划归伊美区。

镇内林地面积35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78%,伊春河支流东风河流经境内,为农业与生活用水提供保障。经济以农业、林业加工、生态旅游为主:耕地面积2.8万亩,主打大豆、玉米种植与黑木耳、滑子菇等食用菌培育,食用菌年产量达500万袋,部分深加工成干货、菌酱;12家木材加工企业生产实木地板、木质工艺品,部分产品出口海外;生态旅游方面,东升岛民俗旅游区复原鄂伦春族“撮罗子”村落,游客可体验桦皮手工艺、观赏传统歌舞,夏季的东风河漂流项目也吸引大量游客。

基础设施方面,伊嘉公路穿镇而过,村级公路实现水泥硬化全覆盖;镇内有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开设鄂伦春语言、桦皮手工艺特色课程;卫生院配备基础医疗设备,与区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方便居民就医;文化站、超市、农贸市场等设施齐全,满足日常文化与生活需求。

(二)美溪镇

美溪镇位于伊美区中部,距城区约40千米,辖区面积1922.94平方千米,是伊美区面积最大的镇,户籍人口2.1万人,下辖4个社区、3个行政村。其历史与林业开发深度绑定,1947年设立82公里作业所开启现代林业开发,历经林务所、林务分局、区、公社等建制调整,2019年划归伊美区后改为镇,重心转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

镇内以山地为主,最高峰青山峰海拔698米,森林覆盖率85%,林地面积1634平方千米,活立木总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红松古树群分布广泛,部分树龄超300年。汤旺河穿镇而过,年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水质达国家2类饮用水标准。经济以林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为核心:8个国有林场聚焦森林抚育与林下经济,红松籽年产量500吨,2000亩蓝莓基地采用有机种植;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青山岩画遗址、汤旺河漂流等景点年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8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生产山野菜罐头、蓝莓果酱等,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

交通上,鹤伊公路、汤林铁路穿镇而过,美溪火车站可直达伊春、佳木斯等地,村级公路硬化全覆盖;教育方面有中心小学与初中,教学质量位居乡镇前列;二级综合医院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配备ct、核磁共振等设备,科室齐全;文化中心、林业局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以及超市、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为居民提供便利。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发展轨迹

伊美区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属黑水都督府,为黑水靺鞨活动区域,部落以渔猎为生,通过朝贡与中原建立联系。辽、北宋时期归属东京道铁骊王府,女真邬畏于厥部在此聚居,开始出现简单农业种植;金、南宋时期纳入东京路蒲与路屯河猛安,“猛安谋克”制度推动中原文化与本地融合;元朝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桃温万户府,驿站系统强化了与中央的联系;明朝归奴儿干都司屯河卫,“羁縻政策”促进物资交换;清朝前期属宁古塔将军管辖,19世纪末“封禁政策”松弛,山东、河北移民带来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与手工业发展。

近代以来,1928年国民政府计划设伊春厅,美溪林区纳入规划;伪满洲国时期隶属三江省汤源县,森林资源遭日军掠夺。1939年后,原伊春区、美溪区历经街、区、公社等建制调整,1957年伊春撤县设市后,两地分别成为市辖区,推行“政企合一”体制加速林业开发。201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伊春区、美溪区与乌马河区部分区域合并,设立伊春市伊美区,整合资源开启新发展阶段。

(二)多元文化融合

1. 少数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文化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历史上鄂伦春族以游猎为生,传统服饰以狍皮、鹿皮为原料,“狍皮袄”“狍皮裤”保暖耐用,装饰有兽骨、兽牙饰品;饮食以兽肉、鱼肉为主,“手把肉”“柳蒿芽汤”流传至今;传统居所“撮罗子”以桦木杆为骨架,覆盖狍皮或桦树皮,现成为文化展示符号;桦皮手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抹黑节”(农历正月十六)时人们互相抹黑驱邪,如今成为特色民俗活动。此外,满族“萨满文化”、回族饮食习俗也融入区域文化,丰富了文化多样性。

2. 林业文化

20世纪50年代起,大量林业工人投身伊美区林业开发,形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林区精神。生产中,“爬山虎”拖拉机、绞盘机等工具广泛使用,“伐木号子”“集材号子”协调劳动、缓解疲劳;生活里,“林区大院”承载邻里互助氛围,“大食堂”“职工俱乐部”是日常活动场所。如今,林业工具、劳动号子被纳入文化保护,相关文学、绘画、歌曲等文艺作品记录林业历史,传承林业文化。

3. 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伊美区是东北抗联重要活动区域。1936年,赵尚志率抗联三军在境内建立密营,指挥“奇袭老钱柜”战斗,摧毁日军据点;1937年起,李兆麟率抗联六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密营医院”,组织群众支援抗联。解放战争时期,当地群众生产物资、组建运输队支援前线。如今,抗联密营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故事与精神通过展览、宣讲等方式传承。

三、历史人物与历史遗址

(一)重要历史人物

1. 赵尚志

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之一,1936年任抗联三军军长,率部在伊美区(原美溪、伊春区域)汤旺河沿岸、美溪林区建立密营。同年冬季,指挥“奇袭老钱柜”战斗,歼灭日伪军8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物资,摧毁日军木材掠夺据点,切断运输线路,为抗联建立小兴安岭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其抗日事迹至今被当地铭记。

2. 李兆麟

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人,1937年任抗联六军政治部主任,在伊美区境内开展游击战争。面对日军“归屯并户”政策,他组织抗联战士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建立“密营医院”治疗伤员与群众;1940年日军“扫荡”时,提出“化整为零”战术保存抗联力量,密切了抗联与群众的联系,其“团结群众”的理念成为抗联坚持抗战的重要支撑。

3. 林区建设者群体

20世纪50至70年代,大量林业工人从各地来到伊美区,在艰苦条件下推动林业发展。以“伐木能手”为代表的工人,用手工工具提升伐木效率,连续多年获“劳动模范”称号,还传授经验带动班组进步;集材工、运材司机、林场技术员等群体也各司其职,修建林区交通、培育林木,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资源,他们的故事被收录于林业博物馆,“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至今。

(二)代表性历史遗址

1. 抗联密营遗址群

分布于美溪镇、东升镇原始森林中,现存12处遗址,以“老钱柜密营遗址”“五道库密营遗址”为代表。老钱柜密营遗址距美溪镇25公里,面积1500平方米,留存木屋地基、篝火坑、战壕、弹药库地窖,1936年赵尚志部在此驻扎,曾出土子弹壳、水壶等文物,2010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五道库密营遗址距美溪镇18公里,面积2000平方米,有6处房屋遗址、粮仓地基与医疗救护坑,1937年李兆麟部在此活动,2015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现均设保护标识,需工作人员陪同参观。

2. 青山岩画遗址

位于美溪镇青山峰南麓,刻于15米长、8米高的玄武岩石壁上,推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作品,距今3000—4000年。现存23幅图像,涵盖狩猎场景、鹿熊等动物形象、集体舞蹈等人物活动,采用阴刻手法,部分有色彩残留,反映先民渔猎生活与宗教信仰,2008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现设防护栏与监控,游客可在观景台通过解说牌了解其历史价值。

3. 美溪林业局老办公楼遗址

位于美溪镇中心,1953年建成,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采用苏联式风格,曾是美溪林业局核心办公场所,见证林业从采伐到转型的历程。2005年林业局迁新址后,建筑年久失修,2018年列为市级近现代重要史迹,修缮后改为“美溪林业历史展厅”,陈列老式办公用具、林业工具、老照片等,免费开放供游客了解林业历史。

4. 东升镇抗联交通站遗址

位于东升镇东升村,1938年建立,原为60平方米土木平房,是抗联与群众联系的秘密站点,负责传递情报、输送物资、掩护战士,由当地群众管理至1941年。房屋坍塌后仅存地基,2012年列为区级文保单位,旁设纪念石碑,刻有交通站事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四、必游景点与宗教场所

(一)必游景点

1. 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美溪镇西南部,距城区30公里,总面积6326公顷,核心区1200公顷,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负氧离子浓度高,有“天然氧仓”之称。园内以原始针阔混交林为主,300余株200年以上红松中,“红松之王”需3人合抱。

四季景观各异:春季野花绽放,夏季林间温度18—22c适合避暑,秋季“五花山”层林尽染,冬季白雪雾凇相映。核心项目包括:回龙潭(6万平方米天然湖,可游船、冰上活动)、东皋台森林栈道(3公里木质栈道,登顶俯瞰全景)、野生动物观赏区(半开放管理,可投喂梅花鹿)、森林温泉区(40—45c温泉,含室内外池,冬季可泡汤赏雪)、儿童乐园(防滑设施,适合亲子游玩)。景区配套游客中心、停车场、餐厅、便利店,提供观光车服务。

2.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城区南侧,距市中心3公里,1981年建园,面积4515公顷,汤旺河、伊春河环绕,森林覆盖率92%,1500余株300—400年红松是核心资源,是城市森林公园与伊春地标。

主要景观有:兴安塔(67米高11层建筑,登塔赏城区与河流全景,1—3层设林业发展史展厅)、红松古树群(200公顷区域,100余株300年以上红松,“红松寿星”树龄450年,设木质步道与解说牌)、5条健身步道(总12公里,含滨河、登山、科普步道,适配不同需求)、珍稀植物保育区(保护黄菠萝等,设标本馆与科普长廊)、鸟类观测点(3处观测点,配望远镜,春秋季可观候鸟)。公园免费开放(登塔购票),交通便利,适合日常休闲与生态观光。

3. 中国林都木雕园

位于花园路西畔,邻伊春河,2002年建园,面积30公顷,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木雕主题公园,融合木雕艺术、林业历史与自然景观。

分三大板块:木雕文化展示区(80余件大型、200余件小型木雕,“森林之神”主雕高10米,十二生肖、东北民俗木雕群生动)、森林历史长廊(160米长木雕长廊,32块浮雕展现从远古到现代的森林历史)、木雕技艺体验区(10个工作台,专业艺人指导制作钥匙扣等小作品,周末有公开课)、自然景观区(本土植物与人工湖,夏季赏荷、冬季设冰雕)。园内有游客中心、停车场、文创商店,可购买木雕纪念品。

4. 北山公园

位于朝阳街道,邻市中心,1998年建园,面积120公顷,是城区最大综合公园,植被覆盖率85%,四季景观分明。

核心区域包括:山顶观景台(350米海拔,800级台阶可达,赏城市全景)、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文化广场(定期举办花卉展、文艺晚会等活动)、水系景观区(人工溪流贯穿,四季玩法不同)。公园免费开放,交通便利,是居民日常活动首选。

(二)宗教场所

1. 兴安寺

位于翠河湾畔,距市中心5公里,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1540年),历史悠久,民国时荒废,2005年重建,2010年开放,是伊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庙坐北朝南,面积1.2万平方米,沿中轴线设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两侧有钟楼、鼓楼、厢房、居士林。山门挂“兴安寺”匾额,内供四大天王;天王殿供弥勒佛与韦陀菩萨;大雄宝殿为核心建筑,黄琉璃瓦覆盖,内供铜铸鎏金三世佛;观音殿供千手观音,藏经楼藏佛教典籍。寺内定期举办佛教活动,需遵守宗教礼仪,是宗教文化与旅游景点。

2. 回龙寺

位于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内,依回龙潭而建,始建于清代,2008年复建,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与公园生态融合。

寺庙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山门简洁古朴,天王殿供弥勒佛与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三世佛,观音阁供观音像,阁顶可赏回龙潭风光。寺内环境清幽,晨钟暮鼓与森林鸟鸣相映,定期有佛教法会,游客可参观祈福,感受佛教文化与自然的和谐。

五、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与旅游指南

(一)民俗风情

伊美区民俗丰富,东北传统秧歌是重要组成,春节、元宵节时,居民穿鲜艳服装,伴锣鼓声扭舞,展现热情活力,街头巷尾常有表演,吸引游客参与。

鄂伦春族民俗表演集中在东升岛等景点,游客可观赏“黑熊搏斗舞”“狩猎舞”等传统舞蹈,了解狩猎生活场景;还能体验桦皮盒、桦皮船制作,学习简单手工艺,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独特魅力。

(二)特色美食

当地美食以新鲜食材与传统工艺为特色。升辉早市的羊肉汤、牛肉烧麦、驴肉饺子是经典早餐,汤汁浓郁、馅料饱满,用本地食材制作,营养美味。

山珍美食是特色,野生蘑菇炖鸡选用山林野生蘑菇与本地土鸡,慢炖后汤汁醇厚、鸡肉鲜嫩;红烧林蛙肉质细腻,经红烧后色泽红亮、味道浓郁,展现东北饮食风味,在当地餐厅均可品尝。

(三)旅游指南

1. 交通

公路有哈伊高速、鹤伊公路、伊嘉公路、前嫩高速四条主干路,连接周边市县与省外城市;铁路可直达哈尔滨、大庆、佳木斯及长春、沈阳等省外城市;伊春林都机场航线覆盖大连、北京、上海、广州,还有省内“旅游串飞”航线,方便游客抵达。

城区内出租车、汽车租赁服务便捷,也有旅游专线连接主要景区,如伊美区至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伊春林都机场的专线,以及串联多个景区的直通车,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2. 住宿

伊美区住宿选择多样,涵盖不同类型以适配游客需求。靠近市中心的区域有多家商务酒店,设施完善,配备舒适客房、会议室与餐厅,交通便利,方便游客前往商场、餐饮街区,适合商务出行或追求便捷性的游客。景区周边则有特色民宿与森林客栈,部分民宿保留东北传统民居风格,内部装饰融入林业元素或鄂伦春族文化符号,部分客栈紧邻山林或河畔,推窗即可见自然景观,清晨能听鸟鸣、观晨雾,适合想要深度体验自然氛围的游客。此外,还有经济型酒店与连锁酒店分布在城区各主干道旁,价格亲民,客房整洁,配套基础生活设施,满足普通游客的住宿需求,无论选择哪种住宿类型,都能便捷前往周边景点或餐饮场所。

3. 游览建议

从季节来看,春季(5—6月)适合前往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此时山林野花盛开,红松新叶萌发,可徒步赏景、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在木雕园感受春日绿植与木雕作品的相映之美;夏季(7—8月)是避暑好时节,回龙湾的森林温泉、汤旺河漂流能带来清凉体验,北山公园的健身步道与文化广场也适合傍晚休闲,夜晚可在城区品尝特色美食;秋季(9—10月)是观赏“五花山”的最佳时期,兴安国家森林公园、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树叶变色,层林尽染,适合摄影与登山,此时也是红松籽、蓝莓等山珍成熟的季节,可购买新鲜特产;冬季(12—次年2月)适合体验冰雪项目,回龙湾的冰上活动、北山公园的冰雪景观值得一看,还能在森林温泉中感受“冰火两重天”的独特体验。

从行程规划来看,若安排1—2日短途游,可优先选择城区及周边景点:首日上午游览兴安国家森林公园,登兴安塔赏全景、逛红松古树群,下午前往中国林都木雕园观赏木雕作品、体验手工制作,傍晚到北山公园散步或参与休闲活动;次日可前往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体验温泉与自然景观,午后返程。若安排3—4日深度游,可加入乡镇景点:首日游览城区景点,次日前往美溪镇,参观青山岩画遗址、美溪林业历史展厅,体验汤旺河漂流,第三日在回龙湾国家森林公园深度游玩,第四日前往东升镇,参观抗联交通站遗址、体验东升岛民俗旅游区的鄂伦春族文化,之后返程。

游览时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登山鞋,尤其是前往森林公园徒步时,便于行走山间步道;夏季需携带防晒用品与驱蚊液,秋季早晚温差大,需准备薄外套,冬季则要穿戴保暖衣物、防滑鞋,应对低温与冰雪路面。同时,在参观历史遗址与宗教场所时,需遵守相关规定,爱护文物与环境,不随意触碰展品或宗教设施,在景区内不随意丢弃垃圾,共同维护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