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检脸上的那抹血色迅速扩散。

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甚至近乎雀跃的光芒从他眼中迸发出来,取代了积年累月的阴郁和沉重。

群臣的山呼万岁声在他听来,不再是压向他的重担,而是为他送别、迎向新生的礼炮!

他没有再看身边的皇兄,而是向前迈出一步,面向下方依旧伏地的百官:

“众卿平身!”

待百官惴惴不安地稍稍抬起头,朱由检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心神惧震的动作——

他抬起双手,毅然决然地伸向了自己头上那顶象征着至高皇权的翼善冠!

他的动作甚至有些急促,仿佛卸下的不是皇冠,而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陛下!” 身旁的王承恩下意识地低呼一声,想要上前,却被朱由检一个眼神制止。

玉冠被轻轻取下,露出了他梳理整齐但已略显稀疏的头发。

他将这顶沉甸甸的冠冕双手捧起,略一停顿,然后转身,面向朱启明,深深一躬,将其高高举起:

“皇兄!此乃皇帝冠冕,今日,由检奉还!”

不等众人从摘冠的震惊中回过神,朱由检的手已经探向腰间的玉带!

金龙纹样的玉带被迅速解开,抽出。

厚重的龙袍虽然繁琐,但他动作利落,毫不留恋地将其脱下,露出里面的赤色常服。

他将龙袍仔细叠好,这个动作显示了他对皇权象征物的最后一丝尊重,而非亵渎,与玉带、翼善冠一并,由王承恩颤抖着双手接过,暂捧于一旁。

此刻,朱由检身上仅着赤色常服,站在御阶之上。

虽然依旧尊贵,但已彻底褪去了“皇帝”的视觉标识。

紧接着,他做出了第二个石破天惊的举动。

他后退一步,整理了一下常服衣袖,然后面向朱由校,撩起前襟,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

不再是并肩,不再是兄弟,而是彻彻底底的君臣大礼!

“臣朱由检,” 他声音洪亮,响彻大殿,“恭请陛下正位宸极,履至尊而制六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个头,重重磕在冰冷坚硬的奉天殿金砖之上。

砰!

这一声闷响,象征着大明王朝一个时代的正式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百官僵在原地,大脑被这接连的冲击震得一片空白。

他们亲眼见证了一位皇帝主动摘下冠冕、脱下龙袍,向另一人行臣服大礼。

这场景,亘古未有!

朱启明站在御阶之上,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跪伏于地的五弟。

那一声“臣朱由检”喊得无比真诚。

这场禅让大戏,总算落下了帷幕。

只是,这种不是在自己掌控中所得到的胜利,真不是自己想要的!

这该死的周延儒,打乱了自己重登大宝的节奏!

建奴都没灭,这皇帝的大帽子就戴起来了!

这他么的好像,这皇帝位,没你周延儒,我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似的!

沉默只持续了短短一息,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朱启明动了。

他没有立刻走向龙椅,而是缓步走下御阶,来到了朱由检面前。

他弯下腰,伸出双手,稳稳地扶住了朱由检的双臂。

“五弟,起来。你我兄弟,不必行此大礼至此。”

他手上微微用力,将朱由检从地上搀扶起来。

四目相对。

朱由检眼中是如释重负的清澈和一丝茫然。

这果然跟历史上的崇祯帝相去甚远,建奴这群牲口,到底篡改了多少历史?

什么刚愎自用!什么多疑寡情!

把这个刚成年的孩子写的那么不堪!

朱启明握着朱由检的手臂,却没有松开,而是就着这个姿态,转向了下方依旧处于石化状态的满朝文武。

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惊疑不定的面孔。

“信王朱由检,”

他清朗的声音响彻大殿,“于国危难之际,代朕监国三载,宵衣旰食,心力交瘁,保全社稷,功莫大焉!”

先定调子,肯定功劳,这是安抚,也是定论。

随即,他话锋一转: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神器亦当归于正位。今朕既已归来,自当重担国事。信王功在千秋,朕心甚慰,亦当厚赏,以安天下之心!”

铺垫完成,关键的来了。

朱启明侧过头,看着朱由检:

“五弟,朕知你倦了。这三年,苦了你。这紫禁城的四方天,困了你十九年,也困了朕多年。”

他轻轻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微微颔首:

"为酬此擎天保驾之功,彰朕手足情深之意,特旨:复其原封‘信亲王’之爵!”

“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岁禄万石,仪仗、府邸依亲王最高规格,再加赐京畿皇庄三处!”

但接下来这句,才是真正石破天惊

“念及信亲王于国有大功,且久在深宫,未尝民间疾苦。特许其暂不就藩,可居于京师十王府。准其于京畿之地行走,体察民情,观风问俗!朕会派得力侍卫扈从,保你周全。”

“不可!陛下!万万不可!!”

几乎是朱启明话音刚落,下方就如同炸开了锅!

刚才还被震撼得说不出话的百官,尤其是御史言官和部分恪守礼法的老臣,瞬间跳了起来!

“陛下!亲王不就藩已是有违祖制!岂能再纵容宗室亲王于京畿重地随意行走?!此乃取祸之道啊陛下!”一个老御史痛心疾首,几乎要哭出来。

“陛下!信王虽功高,然毕竟曾履至尊!留居京师已是权宜,若再许其自由出入,结交臣民,万一有小人蛊惑,或王爷一时……生出别样心思,则朝廷何以自处?天下何以安宁?此非恩宠,实乃埋祸于肘腋之间!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直没怎么吱声的刑部尚书胡应台言辞则更加激烈直白。

“祖宗之法不可废!亲王之国乃铁律!陛下岂能因私恩而废公义?此举必致朝纲紊乱,后世效仿,国将不国!”

袁可立也终于忍不住,出列厉声反对。

他们可以接受朱由校复辟,但绝不能接受这种破坏政治平衡和祖制规矩的决定。

勋贵们也是面面相觑,眼神惊疑。

一个前皇帝在京城内外晃悠?

这太吓人了!

谁知道会引出什么乱子?

他们的利益和新朝的稳定可经不起这种折腾。

温体仁也傻眼了!

他刚才的马屁是建立在一切按规矩来的基础上,这突如其来的“超规格恩赏”完全打乱了他的算盘!

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捧哏还是该跟着反对,脸上表情变幻不定,精彩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