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汤若望从忙碌的神谕会教义研究中抽了半个时辰,亲自领着徐琳达去了西苑御书房,向王承恩报备,请求觐见圣皇。
让人意外的是,徐琳达不过在家歇了三天,就彻底从之前那副形容枯槁的憔悴模样里恢复了过来:
眼下的乌青消了,脸颊重新变得莹润,一双眼睛又亮得像浸了光,和当初初见时一样容光焕发,不得不说,实在是个底子极好的姑娘。
徐琳达家本是原“耶稣会”松江地区最虔诚的教徒家族,这次为了女儿的事,徐母特意请了大女儿一家、二女儿一家,轮番上门劝说汤若望这位“尊敬的神使阁下”,希望他能出面引荐。
汤若望实在拗不过这一家子的热情,只好答应带徐琳达去见圣皇——
毕竟他之前零散了解过化学科,深知这是门连自己都难以理解的陌生科目:
西方与东方数千年来,压根没有过和化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皇帝既然能主动设立这一科,必然是最懂化学的人,把痴迷化学的徐琳达交给圣皇,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她少走弯路。
研究院和各工坊研究室的人,对化学科也基本有个共识:
这是皇帝陛下亲自牵头设立的科,自然也是陛下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
虽说人人都听陛下提过“化学很重要”,可到底重要在哪、能研究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大家心里其实都没个准数,私下里也常议论,盼着能从陛下那儿多了解些化学科的门道,看看这门学问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
朱有建刚做完一套舒展的早操,正站在御书房外的空地上,和威龙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琐事。
虽说一人一兽相处了这么久,身边的内卫和女官们多少能猜到威龙的些微意图,可真要像朱有建这样顺畅沟通,还是半点做不到。
两人的话题绕来绕去,最后又落回了洗澡水:
威龙用爪子扒拉着朱有建的衣角,喉咙里发出呼噜声,意思是还是蒸汽加热的洗澡水好用,不管阴天、雨天都不会断热水,泡着舒服;
朱有建却笑着摇头,说夏天本就闷热,没必要用太烫的水,就算遇上阴雨天,气温也不算低,院子里日晒热水罐里的水温,用来洗澡完全够用,还省了烧蒸汽的功夫。
就这么点关于洗澡水的事,一人一兽足足讨论了六天——
威龙每天都要提一嘴蒸汽热水,朱有建则耐心解释夏天用温水的好处。
最后威龙见说不动朱有建,才勉为其难认可了他的想法,却立刻抬爪子提了个条件:
得天天陪它在水池里玩水。
又一番讨价还价,朱有建说“一天最多两次”,威龙才点头同意。
敲定结果的那一刻,朱有建笑着揉了揉威龙的脑袋,威龙则舒服地蹭了蹭他的手,一人一兽都透着股达成共识的满足与开心。
汤若望领着徐琳达过来时,见到朱有建和威龙相处的模样,姿态格外崇敬——
毕竟满朝上下,没几个人能看懂威龙的意图,唯有圣皇能和这位“小主”无障碍交流,甚至还能讨价还价,这在他看来实在是件神奇的事,更觉得圣皇“通万物之灵”。
威龙只抬头懒洋洋瞟了汤若望一眼,敷衍地“喵”了一声,便立刻转头看向一旁候着的女官。
女官早摸清了它的习惯,立刻心领神会,赶紧把特制的步辇推到它跟前——
如今的威龙早就不自己走路了,身子养得圆滚滚的,实在太胖,走几步就喘得费劲,全靠步辇代步。
汤若望却没看出威龙的敷衍,反倒为此格外欣喜,在他看来,能被“小主”特意“喵”这么一声,就是得到了认可,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朱有建看在眼里,自然也不会点破——
要是让汤若望知道那声叫唤不过是威龙的随口应付,反倒落了尴尬,倒不如让他就这么高兴着,省得扫了兴致。
徐琳达早把汤若望路上反复叮嘱的“进御书房要守规矩”抛到了脑后——
按宫里的规矩,觐见圣皇得恭谨低头盯着脚尖,没得到陛下允许绝不能随意抬头打量。
可这姑娘的脑回路,跟那些一门心思扑在研究上、拿了“赤心勋章”的研究员差不多:
智商在线,满脑子都是学问和好奇,情商却跟不上场合,是个纯粹的学者型天才。
她刚踏进御书房,目光就没往朱有建身上落,反倒被一旁步辇上的威龙勾住了,眼睛瞪得溜圆,满脑子都是问号:
这只狸花猫怎么能胖成这样?
圆滚滚的身子像个灌满了棉絮的葫芦,连爪子都快埋进肥肉里了,它平时怎么走路啊?
直到看见威龙舒舒服服窝在步辇里,爪子搭着扶手,才恍然大悟般点点头:
哦,原来是坐着代步工具啊!
她心里的问题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全明晃晃写在脸上:
为什么一只狸花猫能有专门的宫女侍候,还能坐步辇?
御书房看着这么大,怎么没摆多少书架,反而放了些奇奇怪怪的铁架子?
皇帝看着这么年轻,为啥笑的时候只嘴角微弯,明明眉眼间透着威严,却没半点架子?
还有,太监们为啥都站在老远的门口,没围在皇帝身边——
从前听人说皇帝都怕出死,会让侍从离得近些,怎么这位陛下只留几个太监在远处守着?
这边徐琳达还在心里琢磨这些疑问,汤若望已躬身站在一旁,把徐琳达的家世、对化学的痴迷,还有徐母的托付,大致跟朱有建说明白了。
朱有建听了也觉得好奇:
徐光启当年在西学上的本事,没传给儿子女儿,反倒让孙女儿徐琳达继承了这份钻研劲,倒也算家学不辍,是件难得的好事。
只是这姑娘选的研究方向实在偏门,旁人都盯着物理、天文这些显见用处的学科,她居然一门心思对化学感兴趣——
照这不管不顾的劲头,莫不是要做大明版的“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