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756章 再赐婚礼,分拆构想(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6章 再赐婚礼,分拆构想(四)

这场婚礼显然圆满得超出所有人预期,烟火表演刚落幕,新义镇的河南媳妇们就搬来锣鼓——

自导自演的梆子戏开了场,后台还有人举着皮影,伴着唱腔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映在白布上,台下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乾德皇帝看得高兴,率先让人去打赏,大太监们立刻有样学样,连站在角落卖绢花的居委会大姐都笑得合不拢嘴——

她们手里的绢花竟卖到一两银子一束,偏赶上如今皇帝爱带银子出门,大太监们也跟着养成了随手打赏的习惯。

朱有建一开口就赏了一千枝,大太监们紧随其后各赏九百枝,连太监团的普通成员都每人打赏五百枝。

这么一轮下来,新义镇居委会竟收到了三十万两白银,豪横得让围观百姓都咋舌。

没人觉得心疼——

布道队从南洋半岛拖回来的金银就有七万万两,还没算那些珍宝珍珠;

辽东游击队归来后,缴获的财物加起来估计得有十万万多;

川蜀之前运回来的也不在少数。

乾德皇帝大手一挥就说“赏”,赏出去多少根本没个数,实在是西苑内库的白银都快堆不下了。

后来太监们也发现了难题:

手上攥着银子,竟没地方花销——

西苑皇庄里的东西基本都是免费取用。

好不容易见圣皇喜欢打赏,总算让他们找到了花钱的去处,自然舍得下手。

卢九德领着海师的人站在一旁,脸涨得通红,手在怀里摸来摸去,半天也没掏出半文钱——

他压根不知道还有打赏这回事,身上连银子的影子都没有。

想他也是堂堂四海大盗,如今却连打赏的钱都拿不出,这脸简直没地方搁!

周围人见了,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总算见到有人在这种场合吃瘪了。

其中就属方正化笑得最大声,可他自己也没好到哪去——

他向来最穷,从不琢磨怎么赚钱,方才还是找手下人凑了九百两才勉强完成打赏。

御马监的千户、百户们都想离他远点:

圣皇明明赏过他万两白银,居然出门参加活动都不带钱,实在太丢脸了。

如今皇室麾下,就属工坊最不赚钱。

倒不是手艺不行,主要是收购原料时特意提高了百姓的售卖价格,处处想着让利于民,利润自然就低了。

反倒是各类店铺赚得最多,乾德元年刚起步,就已经实现了千万两的利润,这还是拍卖场没建好的情况下——

要是拍卖场开起来,怕是赚得还要多。

至于快应队、海师、布道队和远征军这几支队伍,除了远征军只负责征战、几乎只出不进外,另外三支都是实打实的“搞钱大户”。

尤其是海师,他们从海外搞回来的各类资源,很多都没仔细算过价值,要是真按市价折算,还不知道得值多少钱呢!

店铺都挂在研究院名下,毕竟农科的创收能力实在惊人——

单是香水这一项收入,就能把皇庄各类日常开销全抵了,根本不用愁资金周转。

建工看着花钱如流水,实则盈利路子宽得很:

卖出去的工坊产权是正经收入,打造的奢华洗浴套装等家居用品也能赚钱,算下来是笔不小的进项。

轻工坊则一心贴补老百姓,定价远低于市价,利润本就没指望;

重工坊就更没法算价值了——

海船、战车、轨车、汽车、火器、蒸汽轮机,再到火药、燃料、冶炼技术,哪一样不是压箱底的宝贝?

这些东西要是敢拿出来卖,怕是全世界都会抢疯,压根没法用银子衡量。

往后还要制造电池、电报,这些新物件的价值更是没法核算;

照着热气球的发展势头,将来出现飞行器也不是难事。

说句实在的,大明重工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其价值大到让人无从算起。

别以为研究院的地理科和水利科没钱——

他们管着引水蓄塘的差事,单是股田管理费就占了收入大头。

毕竟这两门学科本就是为股东服务的,把水引到田、把塘蓄满水,股东们的田地能丰收,管理费自然收得理直气壮,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其他科室差。

户事监里,一千多名太监埋首在账本堆里,指尖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算好的账册摞起来堆满了好几间大房。

朱有建看着这阵仗,心里清楚:

就这庞大的工作量,非得等研究院发明出计算机才能彻底解决,靠人力算下去,实在太熬人了。

幸好这些账务不用经过户部,不然户部的官员怕是要幸福得晕过去——

大明二百多年来,就从没富到过需要上千人同时做账的地步,这等“甜蜜的负担”,以前想都不敢想。

再看大明研究工坊的规模,更是一年一个样。

起初还只是重工、轻工和研究院挤在一片线型区域里,如今早已向外铺开:

从瀚湖到郭城,再到挂甲屯、八里庄,连永定河上游都有了工坊的影子,西苑皇宫反倒像被一圈产业给包围了。

北部的香泉镇离昌平县不远,从香泉镇到研究院的路上,除了正在建的宿舍楼,还多了快应队的训练基地,日日能听见喊杀声。

轻工各坊更是把地盘占得满满当当,几乎把六郎庄到万泉庄的土地都用遍了;建工则在废弃火神庙附近扎了根,圈下的地盘也不小。

最可观的还要数大明重工,以八里庄为中心,越建越广——

轨车、战车要试验,得有大片试验场;

各类矿物材料要存放,又得建大型储藏场,一来二去,占的地方自然越来越多,一眼望过去全是鳞次栉比的厂房和场地。

朱有建早前汇总各部门地图时,就发现八里庄的空间早已容不下大明重工的扩张,便开始琢磨着重工分拆的事——

除了核心研究项目留在原地,其余生产类工坊都得另选新址。

比如海船铸造坊,最好直接建在海边,这样造好的海船从坞口就能直接驶入大洋,尤其是大型船只,更需要海湾港口的支撑。

他目前属意灵山卫,也就是青岛湾:

那里有片宽阔海湾,北部的山峦能挡住海上飓风,而且湾大口小,对建造船厂来说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