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还抵在桌面上,水晶的光晕像呼吸一样微弱地闪了一下。洛倾颜没说话,只是将笔轻轻转了个方向,让那点粉光映在屏幕的“场景搭建辅助材料费”上。她抬眼看向顾逸尘,他正盯着她,眼神里有询问,也有等待。
“明天开个会。”她开口,声音不重,却很稳,“三方都来——搭建组、监督组,再请个第三方造价师。”
顾逸尘点了点头,没问为什么,也没问怎么定。他知道她不会无的放矢。昨晚那支笔的震动,他记得清楚。那不是错觉,是某种情绪被精准捕捉后的反馈。他没再说话,掏出手机,一条消息发了出去。
第二天上午十点,项目指挥部的会议室坐满了人。陈工坐在靠门的位置,工装裤换成了深色长裤,但袖口还沾着一点灰。他没看洛倾颜,也没主动开口,只是把一叠文件放在桌上,封面写着“场景工艺说明及报价明细”。
造价师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穿着熨帖的衬衫,一进来就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数据表。他没寒暄,直接进入主题:“我们先看报价结构。整体来看,基础框架和常规材料价格合理,但在装饰构件和特殊工艺部分,存在明显溢价。”
陈工眉头一皱:“溢价?你先说说,哪一块不合理。”
“比如这组檐角雕花。”造价师指着屏幕,“报价每件八百,但同类手工构件市场均价在五百左右。你们用了纯铜手工錾刻,工艺确实精细,但成本高出的部分,是否全部必要?”
“机器压的和手工敲的,质感差十倍。”陈工声音沉下来,“观众可能说不出哪里不一样,但他们能感觉到。那种死气沉沉的工业感,和带着手温的纹路,是两回事。”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洛倾颜翻开手边的文件,轻声说:“我查过资料。民国时期老宅的檐角,确实多为匠人逐件敲制,每一件都有细微差别。我们拍的这场戏,主角第一次回到老宅,镜头从屋檐缓缓下移——如果那一片整齐划一的雕花,像是从工厂批发来的,观众会觉得‘不对’。”
她顿了顿,看向造价师:“有没有折中方案?既能保留手工质感,又不至于成本失控?”
造价师点头:“可以考虑半手工工艺——模具定型,关键纹路手工修饰。成本能降到六百左右,视觉差异肉眼几乎无法分辨。”
陈工没立刻接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他看向洛倾颜:“你们真愿意听我说?不是只看数字?”
“不然我们请您来干什么。”她笑了笑,“您是搭景的人,我们是拍故事的人。可故事要让人信,景就得真。”
陈工嘴角动了动,终于开口:“那几片琉璃瓦,是重点。窑变工艺,烧制时颜色随机流动,没法复制。我找了三家窑厂,最低报价比市场高四成,但只有这家能做出那种‘旧得自然’的感觉。”
顾逸尘接过话:“核心镜头里的瓦片,保留原工艺。非主视角区域,用仿制品替换。差价我们从其他非紧急支出里调剂,设个‘工艺保障基金’,专款专用。”
陈工抬头看他:“你不怕投资方骂你乱花钱?”
“我怕的是成片出来,观众说‘这片子假’。”顾逸尘语气平静,“钱是工具,作品才是目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松动了些。
审计专员翻了翻记录,犹豫道:“但监督流程不能松。所有调整必须留档,每项支出双签确认。”
陈工冷笑一声:“又是你们签字才算数?”
“不。”洛倾颜打断他,“我提议——工艺-财务联合审核。每项修改,你们团队先出技术说明,监督组核成本,双方签字生效。谁也不能单方面改。”
她看向陈工:“您要的尊重,是专业话语权。我们要的合规,是流程可追溯。这个机制,能让两者并存。”
陈工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你们倒是想得周全。”
“不是想得周全。”顾逸尘说,“是昨晚我翻了翻之前的拍摄日志,发现有三场外景因为场景质感不够,后期花了双倍时间调色补救。省下的钱,全赔进去了。”
“钱省了,眼睛不会骗人。”洛倾颜补了一句。
陈工抬眼看她:“这话你怎么知道?”
她没答,只是指尖轻轻拂过笔身。那支钢笔静静躺在桌角,水晶微光一闪,像是回应。
“行。”陈工终于点头,“只要不毁作品,我配合。”
会议进行到尾声,协议草拟完毕。三方确认条款,签字落印。陈工拿起复印件,站起身,走到洛倾颜面前。
“昨晚我说话冲,”他声音低了些,“但你们没把我当外人看。”
她抬头,笑了笑:“您要是真当自己是外人,也不会通宵调釉色了。”
陈工没再说话,只是把手伸了过来。她伸手握住,掌心干燥,带着常年劳作的粗糙。
人陆续离开,会议室渐渐安静。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支笔上,水晶泛起一层柔和的粉光,又慢慢暗下去。
顾逸尘站在投影幕前,手里拿着笔,看着屏幕上的修订预算表。洛倾颜走过去,接过他手中的笔,轻轻放回笔袋。
“接下来,该谈拍摄进度了。”他说。
她点头,打开电脑,调出拍摄日程空白表。光标在第一天的位置闪烁。
“先拍第三幕。”她忽然说。
顾逸尘一怔:“杰森那场?重逢戏?”
“嗯。”她手指停在回车键上,“他说想试试,用他的方式讲那个故事。我们得让他有时间走回去。”
顾逸尘看着她,片刻后笑了:“你总是比我想得早一步。”
她没接话,只是按下回车。屏幕上,第一行日程被填上:【第三幕,外景,童年重逢,晴】。
窗外,片场的吊臂正在缓缓放平,几个工作人员推着道具车穿过空地。远处,那片未拆的雪景幕布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是在等一场阳光下的重逢。
洛倾颜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下,忽然察觉笔袋里有轻微的震动。她拉开拉链,那支笔静静躺着,水晶正泛着微弱却不间断的光。
她没来得及细看,顾逸尘的手机响了。
他低头看了一眼,眉头微动,随即点开消息。屏幕亮起,是一张照片——那片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青金石般的光泽,边缘的裂纹像岁月刻下的纹路。
下面一行字:“样品已烧成,颜色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