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350章 被遗忘的将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的重庆,嘉陵江面浮动的晨雾里裹挟着焦煤的气味。于学忠中将公寓的玻璃窗上,凝结的水珠顺着《中央日报》\"日本签署降书\"的标题蜿蜒而下。钢笔尖挑破报纸的刹那,楼下传来瓷器迸裂的脆响。

\"司令,这腿伤...\"老管家福伯佝偻着腰,颤抖的手指在碎瓷片间徘徊。药汤在地板上漫成褐色的小溪,倒映着天花板上摇晃的电灯。三日前刚拆线的伤口在军裤下隐隐鼓起,昭和十三年徐州会战留下的弹片,此刻仿佛在骨缝里复活成烧红的刀尖。

楼梯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四重一轻,是左腿微跬的副官李振唐。\"军令部急件。\"牛皮纸袋上的火漆印还带着体温,\"徐部长亲笔题签的《剿匪手册》。\"袋角渗出的水渍晕染了\"绝密\"二字,像条蜿蜒的泪痕。

裁纸刀挑开封口时,钢刃在\"冀热辽边区匪情要图\"上划出意外的裂痕。地图背面的便笺纸透出松烟墨的清香:\"孝侯兄:山东旧部亟待整编,盼即赴青岛督办。中正。\"

\"您该看看这个。\"李振唐从呢子军装内袋抽出张泛黄的报纸。民国二十六年的《大公报》头条上,台儿庄大捷的照片里,年轻的于学忠拄着将官刀站在燃烧的战车前。报纸边缘已经磨出毛边,当年挺直的腰板如今在窗前投下佝偻的剪影。

\"把五斗橱里的铁盒取来。\"

生锈的英国饼干盒开启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张学良\"即刻兵谏\"的手令上,蓝墨水浸透了1936年12月11日的月色;日军坂田联队的臂章还带着台儿庄的硝烟味;沂蒙山的野枣核裹在褐红斑驳的手帕里,像颗干涸的心脏。于学忠突然弓身剧咳,喷溅的血沫在\"剿匪\"二字上绽出触目的红梅。

傍晚的访客戴着破旧的罗宋帽,檐下阴影遮住左额子弹犁出的沟壑。\"鲁苏战区警卫连长赵铁柱,\"来人褪下棉鞋,从千层底夹层抽出卷发黄的纱布,\"现编入新四军第四师...\"

二十七个紫黑色的指印在纱布上绽开,每个指纹里都蜷缩着个熟悉的名字。于学忠抬头望向墙上冯玉祥题写的\"还我河山\",民国二十八年的墨迹在沂蒙山雨夜里淋漓未干。青石砚台突然砸向辽东半岛,飞溅的墨汁在伪满洲国边境漫成黑潮:

\"告诉他们,于学忠的枪——\"

实木门被军靴踹开的巨响截断了话语。宪兵队长的皮手套按在枪套上:\"于副院长,徐部长请您即刻去黄山官邸。\"锃亮的鞋尖碾过那团血书,在地板上拖出暗红的轨迹。

子夜的嘉陵江轮渡刺破浓雾,于学忠倚着锈蚀的栏杆。江面浮动的月光让他想起南京撤退那夜,最后一船伤兵在探照灯下惨白的脸。背后响起带着浙江口音的官话:

\"将军好雅兴。\"

美式风衣男子递来的骆驼牌香烟上,印着淡金色的USAAF字样。打火机亮起的刹那,翡翠戒指在无名指上泛出幽光——三年前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的特派员信物。\"汪主席旧部在苏北埋了批军火,足够装备...\"

于学忠突然夺过烟卷按在左手虎口,皮肉焦糊的气味惊起栖息的江鸥。\"请转告戴局长,\"他将烟蒂弹进漆黑的江水,\"于某的鼻子还能闻出tNt掺的锯末味。\"

重阳节的军事参议院,银杏叶在石阶上铺出金色的地毯。档案室霉变的空气中,于学忠抖开被蠹虫蛀蚀的电文:\"于部五十一军叛变军官二十七人已于徐州处决\"。名单末尾那个被红铅笔划去的名字,让他的瞳孔骤然收缩——李振唐,民国三十三年四月。

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职员悄无声息地出现:\"您桌上的山茶今早刚换过。\"白瓷花盆底压着的纸条上,钢笔字被水汽晕染:\"原定接应船队遭炮艇拦截,沂蒙山三百子弟昨夜泅渡渤海...\"

孙中山铜像的基座上,\"革命尚未成功\"的铭文旁,新刻的\"戡乱救国\"四个楷书还带着石屑。于学忠摸出裤袋里的中将领章,两颗将星在夕阳下泛着暗红的光。他把金属徽章轻轻放在\"乱\"字的\"舌\"旁,修长的身影被拉长成军刀的形状,横贯整个萧索的长安街。

暮色中,卖报童的叫卖声随风飘来:\"号外!号外!山东八路军夜袭国军仓库...\"于学忠突然想起那个装着野枣核的铁盒,此刻正静静躺在他公寓的保险柜里,和缴获的日军臂章、少帅手令一起,见证着这个将军与时代错位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