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皇后的神情,纪德妃叹气道:“原来如此,娘娘对八皇子不要太狠了,有话好好讲,让八皇子心中明白您的心意,小心亲生儿子怨恨您。”
皇后道:“帝与后不比寻常百姓家的父母,普通人家不过有一些家产嫁妆要传代,皇家有江山社稷要承袭。虽然他是嫡子,可是也得有才华、有手段,不然,这江山交给他,还真有点不放心。以前他年龄小,本宫处处护着他、管着他,现在也该放手了。”
纪德妃叹道:“娘娘大爱,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也。”
皇后道:“陛下如何想,本宫没办法左右,本宫当年肯嫁入皇宫当皇后,就是要生下皇子,扶他走到最高位,将来给王家人撑腰。”
纪德妃叹口气:“进皇宫的女人,有几个是为了情情爱爱?多是为了权势、为了娘家。也有被情势所迫,不得不进宫。生下儿子的后妃,有几个不想把儿子扶上高位?”
皇后平铺直叙:“当年,十四皇子杀了本宫的嫂子曲氏,差点坏了侄女王雪。先皇包庇自家儿女,不但不重处,还把兄长下了大狱,发配边疆。太子妃和十九公主多次害侄女王雪,还剪了她的头发,差点毁了侄女的一生。柴氏毒杀了王院长夫妇,要不是华氏犯了事,那冤情就石沉大海。这一切,凭什么啊?不就是凭他们是皇家人,本宫不服。”
纪德妃懂了,面露同情地安慰:“娘娘,您真是伟大,为了娘家能做到如此地步。天下之事,多行不义必自毙,如今东陈繁华依旧,这些人安在?”
皇后与纪德妃相视一笑,心知肚明:十四皇子遭遇天打雷劈,被万人唾弃;太子妃先遭毒蜂,又被先帝厌弃,最后畏罪自裁;十九公主也遭毒蜂,落下残疾,最后被驸马害死;那柴氏也咎由自取,得了报应,死后罪行还被暴露于人前,被贬为庶人,连个名号也没保住。
皇后有些冲动,忽然开口:“世上哪有什么天谴?这些人的报应,都是本宫做的。告诉你,是因为你是个会审时度势的,希望你跟小五安分守己,不要成为本宫的敌人。”
纪德妃此时如雨淋的蛤蟆,脸都呆了,半天才道:“娘娘,您不是信口吓唬人吧?十四皇子明明是天谴,娘娘虽然能耐,还能操控雷电不成?”
皇后冷笑:“德妃只管不信,本宫也没法解释。本宫断言,过些日子,三皇子就会原形毕露,不信等着瞧吧。”
皇帝坐在太极宫偏殿的御书房,手里翻着一本《吕氏春秋》的书卷,其实心里乱糟糟的,根本看不进去。他看到马忠立在一边,手里拿着拂尘,正掸一只误入大殿的苍蝇。
皇帝叹口气:“马忠,你说朕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有祖宗礼法规制不用,说什么子贵母死,难道真想逼死皇后吗?皇后其实是个合格的帝妻,这十多年,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妃都规规矩矩的,孩子们也很乖。后宫用度处理得非常恰当,既不靡费,也不穷酸。”
马忠也不敢回话,伴君如伴虎,随口问你时,并不是真心想听你的答案,或许只是自我感慨,发发牢骚。
皇帝又道:“后来,皇后支持绘制东陈全舆图,暗中促成东陈边疆划界,很多臣子都非常赞成佩服。朕收用了几个异族妃嫔,皇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并不十分为难。她只要后位与儿子的太子位,别的根本无所谓。”
马忠笑笑,皇帝真是矛盾的人,既然想着皇后的好处,何必弄得这么别扭?
皇帝想了一会儿,皱眉道:“马忠,这次给诸皇子安排爵位和封地,也太顺利了一些。前朝后宫都没有人出来表示不满,别人也就罢了,皇后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马忠道:“奴才在宫里近二十年了,在陛下身边也有十多年了,说真心话,皇后娘娘没说的,有才华、有能力,人严心善,舍得做慈善。据奴才所知,全国几百处慈幼院,都是娘娘跟袁夫人、韩掌柜支持的。苦寒之地的边军,身上穿的的棉衣,也是皇后让人跟天竺人贸易,买来棉花和棉布制成。”
皇帝冷笑:“欺世盗名,这一切不过是给八皇子赚资本,使他上位更顺利罢了。”
马忠道:“皇后的软肋就是八皇子和汝南王氏几家近亲,陛下既然念着皇后的好处,就给娘娘和八皇子多留些脸面吧。”
皇帝道:“你不懂,小八是嫡子,宗室本来要朕封他为秦王,给一块京畿之地当封地。表明了态度,时机到了,顺理成章的封他为太子。可是刘淑妃一头撞死,逼得朕之前说出的话不好往回坐,现在朕也不知该如何了。”
马忠赶紧跪下道:“陛下英明,奴才就是目光短浅,刚才都是顺口胡诌的,奴才多嘴,陛下千万不要怪责。”
皇帝摇头:“起来吧,这些年朕也看出来了,你对皇后一直很敬重。她吩咐个什么事,你跑前跑后的,特别尽心。暂时不能封小八秦王之位,也是为他打算。要是万一他没当上太子,嫡子的出身加上秦王的封号,新君可就要忌讳了。”
马忠解释:“陛下,奴才是无根之人,哪会站队呀?奴才生是陛下的人,死是陛下的鬼,一切都听陛下的。娘娘是陛下的正妻,是后宫的女主人,奴才当然敬重。娘娘吩咐的都是正经事,奴才敢不尽心吗?”
这时候,殿外有人进来,报贵妃娘娘求见。皇帝赶紧让人请进来,福贵妃年轻貌美,又充满异域风情,目前是皇帝心中得意的人。加上贵妃没有孩子,也不争储君之位,见了皇帝都是笑语盈盈,皇帝想听什么她就说什么。
福贵妃进来,给皇帝行了她家乡的礼节,皇帝赶紧喊她坐到身边,自己把案几上的东西收了,一边吩咐人煮奶茶,上牛肉干,再拿些时新的水果。两人亲亲热热,腻歪极了,马忠眯眼看着,心中替皇后不值。
贵妃跟皇帝闲聊,聊来聊去,皇帝又把跟马忠叨叨的话重复说了,他最近就是烦心这些事,见什么人都是这几句话。
贵妃道:“陛下,妾虽是胡族来的女子,来东陈后也看了不少书,多少知道些东陈的传统。东陈人最讲究嫡庶之别,皇后有嫡子,当然是嫡子优先。”
皇帝眯眼:“贵妃真是心胸广阔,明明皇后之前难为过你,你还替她儿子说话。”
贵妃道:“东陈尊崇儒家学问,本来就是这个习惯,妾只是说实话罢了,才不是帮谁说话。反正陛下的十二个皇子都不是妾生的,对妾来说,谁当太子都一样。”
皇帝听了这话,深以为然,贵妃跟哪个皇子都不近乎,她肯定不偏不倚。
皇帝发愁道:“三皇子的身体不大好,刘淑妃的娘家力量也中等,朕其实不看好老三。不过,朕既然在朝堂上亲口说了,子贵母死,为了天子的面子,自然也要算数的。现在刘淑妃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儿子当太子,朕就为难了。”
贵妃笑笑:“陛下说得对,那就满足一下刘淑妃母子,先让三皇子当太子。至于太子以后能不能登上皇位,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皇帝笑笑:“要是三皇子有造化,有能力,取得众臣的支持,顺利上位,那皇后母子如何甘心?朕怕皇子们自相残杀,伤的都是朕的骨肉。”
贵妃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三皇子果然有那个运气,就是天意了,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八皇子。反正都是陛下的儿子,只要能管理好这个国家,谁当新君真的那么重要吗?”
皇帝叹气道:“皇后做了这么多事,劳心劳力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要是让别的皇子当上太子,等于跟皇后彻底撕破脸,她必然不会坐以待毙。以皇后和王右相的手段,太子的日子恐怕不好过,或许会两败俱伤,或许会同归于尽。”
贵妃听了心中暗自高兴,作为战败国的公主,她恨东陈所有人。她要的就是皇家闹腾,不管谁伤了,她都满心高兴。要是两败俱伤,她做梦都要笑醒。
贵妃故作天真道:“陛下您事先留下一道旨意,说如果太子不能胜任新君之位,就让八皇子登基。要是皇后与三皇子斗得你死我活,皇后或八皇子没了,就是三皇子的天下,三皇子没了,就是皇后扶持八皇子上位。”
贵妃暗自想着,三皇子和皇后同归于尽,那是最好的结局,要是两败俱伤,就撺掇皇帝各打三十大板,这样她心里也会平衡。
只要三皇子出了事,自然登不了基,皇帝留下立八皇子的旨意最后会生效。八皇子是个被宠坏的蠢货,没有皇后的扶持,根本玩不转。那么,西突厥收回失地的机会就来了。
皇帝听了贵妃的胡言乱语,心中有了主意,这江山最后当然是想交给八皇子。他早写好了一道秘旨,只有宣王知道,他百年之后,希望宗室扶持八皇子即位。只是到了现在,这个交接法,恐怕要与众不同,具体有什么结果,还得看皇后一族的本事。
承辉二十一年,七月十七,诸王的爵位和封地敲定,颁布昭书,昭告天下。各人各心思,心中的委屈和得意不敢泄露,只有自己慢慢消化。昭书颁布不过三日,皇后称病休养,诸事不理。皇帝没办法,只得把宫里的事务暂时交给四妃打理。
后宫中,纪德妃年龄最长,算是最会办事的,宫里的日常事务由她把握,都能处理得明明白白。她早跟皇后达成意见一致,宫里的几位总管也得到授意,都愿意听德妃安排。
徐贤妃儿子还小,自知娘家条件也不硬,一直站队王皇后。八皇子爵位不高,封地远,心情不好,皇后如今病着,宫里一切事都要低调。
卢淑妃倒没站队王皇后,她跟六皇子商量好了,太子之位有机会可以一争,情况未明时一切都是观望,现在就是别出头,一切听招呼。
福贵妃的位份是四妃之首,又深受皇帝宠爱,一时风头无两。但她来自异邦,对东陈国的风俗习惯不是那么了解,她为人又不招人待见。加上宫里都知道皇后与贵妃相看两厌,现在看不出来谁胜谁负,都处于观望状态,贵妃的命令执行力不是特别高。
没几日,临近八月十五中秋节,宫中例行大宴。皇后病着不理事,四妃中的老三位都知道皇后的心思,觉得这个中秋宴办得中规中矩就行。
福贵妃心中痛快,使劲蹦跶,只想着狗掀门帘——露一鼻子。她如今在皇帝面前很得宠,其他妃嫔都让着她,愿意热闹就往大办呗。她夜以继日地写了计划书,要在御花园里搭几座西突厥人常用款式的帐篷,然后安排烤羊、奶豆腐、奶茶、马奶酒。
当然阿史德也考虑到东陈人可能不习惯胡人的饮食,中秋节是东陈人很看重的一个节日,有团圆庆丰收的内涵。到时候,在都城的宗室成员、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外地驻京使代表、外族在京使者都会入宫赴宴,不能光图新奇落人把柄,还得准备一些东陈的传统糕点,果蔬、美酒,
福贵妃这里计划得很周全,兴致勃勃地把计划书给皇帝看,皇帝一直夸赞贵妃能干。结果,内侍省管事和司会为难地说没钱了,想办事,还得国库拨款。
皇帝和贵妃细问原因,才知道因为各位皇子都要安置,他们封了爵位就要给待遇。如今,准备找地皮盖各处王府,培训亲事府所需官员。去封地的还得给安家费用,不但内库空了,户部也直咬牙。
皇后在七月底就跟内侍省打了招呼,八月起让汝南王氏给皇宫的供应停了。韩五娘历来跟皇后一族走得近,知道皇后跟皇帝闹气,跟盼盼一商量,也退出了宫内供奉的差事。皇后让内侍省另外找人合作,现在刚由弘农杨氏和江南李氏接手。
杨、李两家也不傻,多方打听,多少知道宫里的事,就怕皇后捣鬼,到时候拿不到钱。供货前一定要拿到一半以上的货款,余款两月一结,如果拖欠,就暂停供应。如今内侍省库房告急,钱不到位,再想如以前那样,随意赊销东西是不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