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看拥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京城中的“上巳节”,历来都是文人墨客汇聚,附庸风雅之时。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风和日丽,曲水流觞,祭祀宴饮,王孙公子,世家名媛,市井百姓皆郊游踏青,端的是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接。帝都处处都是一片春和景明,朝气蓬勃的景象。
而今岁的“上巳节”,更是令人津津乐道,听闻,皇上亲自为新科状元林振海等三位出自寒门的青年才俊,赐婚皇后母家——晋阳王氏族中的适龄贵女为妻。寒门子弟能迎娶可望而不可及的世家贵女为妻,打破了几百年来的门阀门第之观念,本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更令人称道的是,晋阳王氏嫡女,当今的皇后王婉,又在京郊的“月华宫”赐宴”。如今皇上重开科举,状元探花榜眼皆来自民间,皇恩浩荡,一朝入仕,便深受皇帝的青睐,又能娶的世家贵女为妻,这无尚的荣耀,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让世人羡慕不已。
“月华宫”里,温泉氤氤的热气使得春光更甚,杨柳依依,百花吐艳,仿佛连空气里也飘荡着甜腻的花香。妙龄少女衣裙翩然,面若桃花;新科及第的几位士子仪表不俗,风姿儒雅;看上去实在是郎才女貌,赏心悦目。高居于御座的皇上李恪之和皇后王婉,面目温润,更是宛如一对璧人。歌舞丝竹,玉肴琼浆,舞袖飞扬,歌喉宛转,妙音穿透厚重的宫墙,袅袅的飘散于骊山之巅。
正在气氛融洽,宾主尽欢,累累的凤冠压的王婉的脖子有些僵硬,一丝沉沉的困倦袭来。她瞥了一眼身旁的皇上李恪之幽深的眸中若有所思的神情,勉强的保持着如常的表情,低声说道:“皇上,臣妾先行告退……”
李恪之转过头来,眸光扫过王婉眼角隐隐的倦意,点头道:“如此,婉儿先去歇歇也好。”
王婉扶着宫女如月的手,款款起身,正待悄然离去,却骤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像是蒙上了一层密不透风的黑幔,双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一样,身子软软的向下滑去……
惊的如月一声低呼:“皇后娘娘?”李恪之回头,正看见王婉往后倾倒的身姿,急步上前,稳稳的接住了那眼看就要跌到地面的身子,轻拥在怀中。只见她面色苍白,双目紧闭,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成乌黑的扇形。那额上鬓角竟密密的渗出了晶莹的冷汗。绵软的身姿柔如无骨,李恪之触碰到她垂下的双手,感觉冰凉入骨。
乐声顿时中止,殿内寂然无声,静的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王婉茫然的睁开眼睛,正对上李恪之惊疑不定的眼神,“婉儿?”他低沉的声音中,仿佛有抑制不住的颤抖。王婉眼角的余光,扫过几位惊慌失措的宫女太监,猛然想起宴会还未结束。恐怕,这会子,会有无数双眼睛都在偷偷地窥视着自己,身为皇后,怎能当众失仪。
她咬了咬牙,勉强的挤出一丝得体的微笑,轻轻地从李恪之怀中抽身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稳住了虚弱的身体,宽大的云袖遮住了攥紧的拳头,指甲刺进手心带来的疼痛,让她眼神坚定,她开口,声音如常,含着一缕浅笑,淡淡的说道:“皇上,臣妾无事的,刚才不过是起得太快,绊了一下而已。”
她明媚的笑脸仿佛是那初绽的牡丹般灿烂夺目,瞥一眼那从四处投向自己惊恐不安的目光,微笑着扬声道:“继续,奏乐!”说着,携着李恪之的手重新入座。依旧是挺的笔直的脊梁,面带微笑,凤袍上的金凤与凤冠上的钗环熠熠生辉,使人不可直视。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众人的错觉,皇后依旧是那般雍容华贵,仪态万千。
乐声重新奏起,她含笑的眸光扫过李恪之担忧的眼神,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端起案几上温热的茶盅,向着李恪之娇声道:“俗话说:千里有缘一线牵,皇上成人之美,撮合良缘,臣妾以茶代酒,敬皇上一杯!”她轻抿了一口,那微苦的茶汤滑进腹腔,此许的温热,使得她的心神渐安。
宴席上的众人,初时忐忑不安,望见帝后举杯相庆,言笑晏晏,遂安下心来,推杯换盏,吟诗作赋,一时好不热闹。李恪之的眸光,总是若即若离的笼罩着王婉,却见她仪态端庄,一切如旧,看不出半分异样,只是不停的啜饮着茶盏中清冽的茶汤。
宛转曼妙的歌声乐舞,听在王婉耳中,却只余下一片嗡嗡的喧嚣;那舞娘盘旋翻飞的裙裾,晃的她有些眼花缭乱;就连士子小姐们吟作的新词,也不能使她打起半分精神来。她虽面色如常,可却不得不抑制着一阵阵的恶心晕沉,慢慢的饮着微苦的茶汤,以保持自己神志清明。这种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出了差错,手心里传来的刺痛和汗湿的中衣,使得她的眼神无可避免的透出一丝虚弱和飘渺来。
侍立在她身后的如月,焦急又紧张的盯着皇后额角的那闪着盈盈的水气的薄汗,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宴会即将结束,便凑近王婉耳边,低声道:“皇后娘娘,奴婢扶你先去偏殿缓一缓。”王婉轻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扶着如月的手臂站了起来,缓缓的向外走去,那背影笔挺,带着凛然的皇后威仪,
脚步沉重无比,每一步仿佛都是要跨越千山万水一般艰难,出了正殿的大门,早已侯着的春兰和秋菊,接替了气喘吁吁的如月,小心翼翼的搀扶着王婉走进偏殿。仿佛是跋涉已久,干渴难耐的旅人,突然看见了甘泉一般,王婉迫不急待的躺在软榻上。无尽的暗色便涌了上来,仿佛已将她淹没,朦胧中,只听到秋菊惊惧的变了腔调的呼声:“快!快,传太医!娘娘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