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送走客人,今天便结束了。

瞿清虹、瞿清柔、瞿清霞、瞿清雯、瞿芷等没走,要在娘家呆几天。

太夫人今天累了一天,精神十分好,不用像以前撑着,她好像轻轻松松,比年轻人都轻松。甭管这状态是怎么回事,谁都愿意这样。

李氏心想若是走之前能这么轻松几天,确实不错。若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可以试试。

瞿栋来见老娘,心里酸涩。外边竟然在造谣老娘吃了仙药,仙药就算有效果也不能让人长寿。

而且那些药嗑的不好会疯,或许一些人就指望皇帝发疯?丧心病狂!

今天除了太夫人和徐晼,其他人都累了,早些歇着。

第二天一早,继续摆年酒。

徐家全家到来,饶家给面子也全家到了。

太夫人跟前,多了饶家小姑娘和徐家小伙子,一群人愈发热闹。

张承贤算是这些人里最大的,领着一群小孩玩。

徐家小伙子特别壮,是饶家小姑娘的外甥。

瞿清雯的女儿和徐家也是亲戚,徐旸要娶李芾的外甥女,所以瞿清雯的女儿管徐旸叫表姐夫。

徐晨和瞿蔷以后要成孙家媳妇了,俩在一块感觉怪怪的。

涂氏和庄氏坐在太夫人跟前说话。

姜氏坐在一边听着,看太夫人现在就像老神仙。

涂氏宽太夫人的心,和她说道:“二房那两个哥儿都是好的,只是受了连累,以后定能娶得贤妻,日子和和美美。”

太夫人应道:“我们不讲什么身份,只要姑娘品行好。”

饶英娥笑道:“我不是搞成衣吗?有个姑娘特别能干,一个人养着全家五口人。她祖母身体不好,他父亲瞎了,母亲难产没了,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以前弟弟妹妹小的时候更难,现在大一些能做事了,妹妹在家照顾祖母,她赚了银子还供弟弟读书。”

太夫人夸道:“你真真是功德无量。那姑娘现在能嫁吗?”

饶英娥说道:“她今年十八,大家都劝她嫁,要不然年纪大了不好嫁。嫁了哪怕和婆家说好,再养娘家几年。那弟弟也有志气,只读书识字,并不多花银子,劝姐姐嫁了,他能养家。我看他还行,过几年能帮他找个差事做。”

太夫人说道:“那挺好的。”

徐晼插话:“载二爷怕是还要人伺候,还想娶个填房。”

太夫人无语。

郡主凉凉的说道:“他想死就去死。”正月里不怕晦气。

太夫人说道:“侯府之前就分过家了,二房的都被抄了。如今顶多每房给个宅子,让他们有个安身之处,别的就不管了。”

李氏说道:“宅子已经准备好了。”

大房之所以管他们,一是因为太夫人,二是因为如今有皇恩,大房给得起。

但像瞿元载那样还想当个爷,那什么都别想,就看他儿子孝顺不孝顺。不过就算不孝顺,他出去喊也没人会同情他。

宅子是有大有小的。小大房郡主是住在侯府,瞿适和两个姨娘有个小宅子就够了。小二房有瞿超、瞿选、瞿达三个,加上瞿元载,宅子就得大一些。小四房有个小宅子就够了。

李氏已经听说,瞿迈被萧氏霍霍没了。这要是要带回来安葬路上还得多出事儿。那些人真是蠢!能赶回来见到太夫人一面和没赶回来可不一样。

说过这个家事。

太夫人对超哥儿放心了。

姜氏谨慎的说道:“街坊倒是有人向我打听。有一户姓江,连生了六个女儿,有三个能干的,有两个懒的,还有一个太小。三姑娘是他们家最好的,求娶的也不少。”

徐晼笑道:“娘,他是想借机求子。”

姜氏应道:“求得到就求,求不到那是命。”

徐晼说道:“就怕求了小的没了大的。”

徐晨说道:“江家婶子都三十多岁了,身体不算好,她婆婆还成天让她吃药,什么都吃过。”

涂氏念阿弥陀佛,这是不顾人命了。

庄氏说道:“劝她别求了,招赘一个是一样的。”

徐晨说道:“除非让那婆子先歇了。听说因为媳妇一直生女儿,她把周围的邻居闹走几家。”

徐晼优雅的说道:“神经病。”国师这就把她收了。

徐晨看她手这么随便一比划,是真的还是假的?没什么效果啊。

徐家小伙子抱着大姑母喊:“我也会!”

徐晼问:“你会什么?”

小伙子手这么一比划。

徐晨无语,这可是真的什么效果都没了。

一群小孩比划,你比这我比那,热闹的很。

徐晼随手一比。

一群小孩开始转圈圈。

张承贤非常好奇:“舅母,看不见人了,是鬼打墙吗?”

徐晼随手把阴气散了,说道:“明明是你们在玩。”

嗷!一群小孩扑到徐晼身上!张承贤是大人,扑是肯定不行的,但是好玩!

瞿清柔大开眼界了!原来这些是这么云淡风轻,没人知道六弟妹有多厉害,毕竟她能雷劈一大片。但太夫人走到终点无法改变,但能让人逆天的舒服。

涂氏挺直接的说道:“我将来要是能这样就好了。”

徐晼直笑道:“要是身体康健更好。”

太夫人笑道:“不错。有的人年纪大了依旧健,不像我这么没用。”

涂氏很羡慕:“你太谦虚了。看看这些孩子多好?”

一群小孩放过徐晼,又去闹太夫人。

时间差不多了,又有一些客人来。

太夫人精神好,但抱不动小孩,只能拉着菱姐儿的手去花园。

瞿菱十岁,打扮的特别贵气。

薛朝晖心情很好,儿子的亲事定了,女儿的要容易的多,虽说儿子娶个性子软的,但她能教能帮,有时候练一练就能有改变。

众人到陶煦堂,依旧坐好。

今天天好,大家在陶煦堂吃酒聊天,虽然没听戏,但轻轻松松的一天就过去了。

下人来回话:“通大奶奶的继母送了几个美人来,说是要替侯府开枝散叶,给太夫人添一些玄孙。”

郡主好奇道:“怎么这会儿想起这事?”

徐晼应道:“闲的搞点事吧?”

郡主轻松的说道:“她这是搞不出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