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又开了第四度的时候,尔泰才第一次听见“婉宁”这个名字。
那天是小燕子生辰,御花园的杏树下摆了小小一桌酒,只请了紫薇、晴儿与班杰明。众人喝到微醺,小燕子忽然指着水榭那头的回廊,笑说:“你们信不信?我昨夜又梦见那支杏花笛,笛尾竟系着一条新红绳,绳上坠着一块玉,刻着‘婉宁’两个字。”
尔泰执杯的手一抖,酒液溅在袖口,像一瓣未落的杏花。
“婉宁?”他低声重复。那名字像一粒春雪落进心湖,尚未融化,便已泛起涟漪。
小燕子侧过脸,眸子里映着灯火与杏花,亮得惊人:“我梦见她穿着淡青色的骑装,手里就握着那支笛子,说:‘额娘,我替阿玛来接你回家。’”
众人只当她醉后说笑,便都哄她:“那小格格如今在哪?快请出来吃酒。”小燕子却只是笑,不肯再往下说。
酒散人去,永琪扶她回寝殿。她倚在他怀里,指尖绕着杏花瓣,声音低得像风:“尔泰,我怕……我怕她真来了,我却认不出她。”
尔泰低头吻她发顶:“若她真来,我一定先替你认。”
谁也没料到,这句话竟在半月后兑现。
那日清晨,御花园薄雾未散,永琪照例去练剑。甫一出院门,便见杏树下立着个小姑娘,约莫二十岁,青布骑装,乌发堆成双鬟,鬓边簪一枝才折的杏花。她手里握着一支笛子——笛尾系一条褪了色的红绳,绳上坠着一块羊脂玉,玉面浅浅刻着“婉宁”二字。
小姑娘见他,大大方方行了个蹲礼,声音清脆得像檐角风铃:“阿玛,婉宁来迟了。”
尔泰怔在原地。剑鞘“当啷”一声坠地,惊飞了枝上早起的黄莺。
婉宁却笑,弯腰替他拾起剑,递到他手边:“额娘说,您若不信,便让我吹一曲《当》。她说,您一听就明白。”
她退后半步,将笛子举到唇边。指尖起落间,笛声如水,穿过杏林,穿过雾,穿过十二年光阴里所有未竟的遗憾——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
尔泰忽然泪湿眼眶。那是他与小燕子在南阳草庐里,一个吹、一个和,唱到哑了嗓子的旧曲。曲终时,婉宁抬眼,眸子亮得惊人:“阿玛,可认得了?”
尔泰伸手,想碰她的鬓边,又怕惊碎这场梦。指尖颤了半晌,终究落在她发顶,轻轻揉了揉:“认得了。你是我和小燕子……梦里梦外都盼着的那朵杏花。”
婉宁便笑,眼角却忽然滚下一滴泪。她抬袖胡乱一擦,转身朝杏林深处招手:“额娘!您再躲着,我可要恼了——”
尔泰猛地回头。
雾散处,小燕子扶着树干而立,鬓边也簪一枝杏花,泪痕未干,却笑得比花更艳。她一步一步走近,像踩着十二年前未完成的节拍。
“尔泰,”她声音轻得像怕惊飞枝头鸟,“我把咱们的女儿……从梦里带回来了。”
尔泰伸手,一手揽住小燕子,一手牵起婉宁。杏花纷纷而落,覆在三人肩头,像一场迟到的春雪。
婉宁仰头,笛子横在唇边,又轻轻吹出一个音。那声音穿过杏林,穿过宫墙,穿过所有被岁月磨钝的棱角——
“嗒。”
像梦里玉坠撞在笛孔上的声音,也像十二年后,命运终于轻轻扣响的那一声——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