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新还珠格格之燕泰情 > 第3章 仿佛看就在昨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黎明前的紫禁城,像一口被雨泡软的棺材。

雨声被夜色收得很紧,只剩檐角滴水,一下一下敲在金砖上,仿佛有人在数更。小燕子蜷在凤榻里,杏色中衣被冷汗浸透,贴在脊背。她梦见额娘站在忘川对岸,笛声吹得江水倒流,醒来时枕边却只剩半枚羊脂玉——那玉今夜格外冰,像刚捞起的碎月。

“凌川?”她哑声唤。

屏风外,凌川披衣而入,指尖还沾着墨香。他刚把永字血书最后一笔补完,朱砂未干,像一道新剖的伤口。“我在。”他单膝跪在榻前,替她拢了拢鬓发,“子时三刻,沈放的人马过了正阳门。”

小燕子呼吸一滞。

“但晴格格已按景娴娘娘吩吩咐,把皇上移去了秘陵。”凌川顿了顿,声音低下去,“只是……娘娘留在笛里的灵力,只剩最后一成。”

小燕子攥紧玉佩,指节发白。她想起额娘临走前,指尖在她眉心点的那一点朱砂——像封印,又像火种。

寅时,杏花吹笛人第一次出现在御苑。

不是景娴,是执念。

她一袭素衣,鬓边杏花沾雨,笛尾系着的半枚羊脂玉在暗处发着幽光。沈放率死士潜入时,正见那身影立于浮碧亭顶,衣袂翻飞,仿佛随时会化雨而去。

“装神弄鬼。”沈放冷笑,袖中琴弦破空。

笛声却先一步响起。

不是《当》,是一曲更老的调子——《杏花天影》。当年景娴初进宫,在养心殿外吹给雍正爷听的,便是这支。琴弦与笛音相撞,竟发出金石之声,沈放虎口迸血,琴弦寸寸结冰。他这才看清,那吹笛人脚下,落了一圈杏花,花瓣背面皆刻小篆:

“山河无恙,笛起江湖遥。”

同一时间,秘陵第三层。

乾隆立在幽暗的甬道里,面前是雍正爷亲笔的“罪己诏”。诏书被景娴以笛声解封,墨迹如新,仿佛昨日才写就。晴格格举灯的手在抖,灯焰映出乾隆脸上的泪——他从未见过皇阿玛的字如此颤抖:

“朕以得位不正……若失民心,当以此诏告天下,退位让贤。”

“皇上。”晴格格轻声,“娘娘说,您若肯认,她便在笛声里,替您守住这江山最后一道门。”

乾隆伸手抚过诏书,指尖沾到墨迹,竟未干。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景娴被赐死那日,也是这样的雨。他站在乾清宫檐下,看她饮尽鸩酒,唇角最后一粒血珠,像坠落的杏花。

卯时,笛声骤停。

杏花吹笛人自亭顶跃下,衣袂掠过雨帘,竟未沾湿半分。沈放趁机祭出最后一道符——以自身心血为引,欲破执念。符纸燃起的瞬间,小燕子带着凌川赶到,永字血书在空中展开,朱砂字如活过来一般,化作锁链缠住沈放。

“你算错了。”小燕子声音发颤,却站得笔直,“额娘留给我的,从来不是笛,是……”

她摊开掌心,那半枚羊脂玉竟在雨中长出一枝杏花,花蕊里卧着一点朱砂,像极小的血。花瓣舒展开时,笛声忽又从地底升起——这一次,是景娴真正的声音:

“孩子,闭眼。”

小燕子听话闭眼。

再睁开时,雨停了。沈放被锁链拖入地缝,裂缝合拢前,他看见景娴站在忘川彼岸,朝他遥遥一指——指尖落下一瓣杏花,正中眉心。那花瓣背面,新添半句:

“归处是忘川。”

辰时,天光破晓。

小燕子独自回到坤宁宫,窗下那枝并蒂杏已开到极盛。她伸手欲折,却听身后“叮”一声——风铃无风自响。回头,只见一缕杏花香穿过寝殿,在凤榻上凝成极淡的人影,像被雨水冲淡的墨。

“额娘?”她颤声。

人影不答,只抬手,把一缕湿发别到她耳后——动作与昨夜梦里,分毫不差。小燕子忽然明白:这不是魂,不是鬼,只是景娴留在笛声里的一寸执念,像母亲缝在衣领里的最后一针,缝得极轻,却足够替她挡一世风寒。

人影俯身,在她额前落下一吻。

没有温度,只有杏花味。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景娴的声音隔着雨幕传来,“但孩子,你往后每一日,都要当额娘刚走那样——好好活。”

午时,晴。

小燕子站在午门城楼,把新折的杏花抛向空中。花瓣掠过琉璃瓦,掠过风铃,掠过江南尚未绿透的柳枝,最终落在一只白瓷笛上——笛子横在凌川膝头,尾端系着那两半枚终于合拢的羊脂玉。

“阿初。”小燕子唤。

哑女阿初仰头,指了指天空。那里有一道极细的裂缝,像被笛声划开的旧时光。裂缝里,隐约可见一素衣妇人,鬓边杏花依旧,正朝他们笑。

“走吧。”凌川牵住小燕子,“去江南,去听最后一曲《当》。”

他们下山时,山谷里杏花正落。那吹笛人站在花雨深处,笛声悠悠,像替谁补完一个未竟的春梦。小燕子忽然想起额娘那句话:

“杏花一开,便是我在吹笛。”

她抬手接住一瓣,背面果然新刻小字:

“仿佛就在昨天。”

——第三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