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奉天承运,诏曰:.....赦封徐达为中山王....云南王沐英....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梁国公,蓝玉....诚意公,刘基....仁王,唐仨仁....”

“赦封侯爵:汤和为中山侯、傅友德为颍川侯、廖永忠为德庆侯、杨璟为营阳侯、胡美为豫章侯、吴良为江阴侯、耿炳文为长兴侯、华云龙为淮安侯、韩政为东平侯、华高为广德侯、顾时为济宁侯、吴祯为靖海侯、赵庸为南雄侯、郭兴为巩昌侯、陈德为临江侯、王宗源为六安侯、梅思祖为汝南侯、唐胜宗为延安侯、陆仲亨为吉安侯、费聚为平凉侯、陆聚为河南侯、郑遇春为荥阳侯、黄彬为宜春侯....”

“自此,大明首次赦免天下,凡罪行未达到恶极者,皆可免去一半罪责....”

洪武大帝的诏书一经公布天下,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欢呼了,这一次的赦封,可以说是厚重之极,徐达直接封王了——而不是像正史上一般,等到徐达挂了才追封的。

许多功臣宿将也得以封侯拜爵,这在整个华夏史上都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盛事。百姓们纷纷议论,认为这是洪武大帝对功臣们的极大肯定,也是大明国泰民安、盛世降临的预兆。街头巷尾,茶馆酒楼,无不洋溢着欢庆的气氛,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大明更加辉煌的未来。

“标儿啊,咱封唐仨仁为仁王,将来,等你当了皇帝,你给他封王,封个一字并肩王啥的....封地什么的,还是在唐家县....”

奉天大殿,唐仨仁头一次站在这座恢宏的皇宫大殿之上,左右文武百官,无一不是用一种羡慕的目光看着站在大殿中央的他。

这般年轻的异姓王,确实是破天荒头一回了,如此也能够看出来老朱的魄力,没错,一开始老朱确实说过异姓绝不能封王。

当他知晓世界这般大时,想要更好的将全世界掌控在大明人手里,就必须得封赏下去,没错,他老朱家确实不可能做到掌控全世界。

尤其是当老朱听到唐仨仁站在大殿上说的那句话:

“世界之大,不管封给了谁,是老朱你的皇子们也好,异姓王也罢,只要是在咱们汉人的手里,世间何处不大明?”

如果是以前,老朱一定会喝斥一番,说唐仨仁胆大妄为,可是现在却不会了。

老朱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那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与认同。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向唐仨仁,步伐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激动。

“朕,不,是咱,是咱们,以前竟未曾想过如此深远的层面。你说得对,世间何处不大明?只要是在咱们汉人的手里,大明之光辉,自当照耀四方!”

大殿之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文武百官皆静默无声,他们从未见过皇帝如此动容。唐仨仁也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算是真正的触动着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我汉家最后的王朝啊。

老朱走到唐仨仁面前,看了唐仨仁一会,之后转过身对着满朝大臣,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狂,没错,就是“狂”:“今日之言,诸位请铭记于心。待咱百年之后,这大明江山,还需你们这些忠臣良将,继续守护!”

言罢,老朱转身,大步流星地回到龙椅上,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而唐仨仁,则站在原地,目光看向了朱标。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洪武大帝退位,成为太上皇,朱标正式登基,年号永乐。

永乐三年,大明人遍布整个世间,除非洲和天竺这两处几无人要的地方之外,大明的版图达成“日不落”成就,未被占据的地方,对大明绝对的臣服。

永乐五年,大明燕王朱棣自澳洲出兵,率百万大军“环球征游”,世间再无半个“尤台人”,不管是黑的还是白的,尽皆跪服。

永乐六年,秦王晋王联手征伐南北美,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彻底征服占据两地。

永乐七年,大明版图横跨世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唯一王朝。大明的商队和使节遍布全球,带去大明的文化和物产,也带回各地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

“万国来朝”改为“大明各藩来朝”,汉人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被尊崇至极,世间不论黑的白的黄的,都已说汉话。

永乐八年,大明科技迅猛发展,火器制造达到巅峰,航海技术取得新的进步,大明海军更是被誉为“无敌舰队”。

同年,唐仨仁带着唐和,率无敌舰队抵达极寒之地,南极大陆,南极大陆上飘扬大明之旗,在唐仨仁的辅佐下,大明走向巅峰,成为世间最为辉煌的王朝,没有之一。而唐仨仁,也从一个普通的现代人,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重要支柱,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大明的历史长卷之中。

“乱来,简直太乱来了!标儿,你竟然想迁都唐家铺?那地方就那么大,咱就觉得应天城挺好的....”

没错,成了太上皇的老朱本来与马皇后环游大明去了,结果这一回来,发现朱标居然准备迁都,迁到哪里?自然是唐家铺了。

“呃,父皇,你以前不也想过迁都回濠州吗?这迁都到唐家铺不是挺好的吗?”

老朱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的永乐大帝朱标,仿佛不认识这个人一般。

“你问过唐仨仁没有?唐家铺一直都是他的封地,你将大明的都城迁到人家的封地去,这是几个意思?”

朱标想了想,好像还真没有问过唐仨仁的意见,毕竟唐仨仁这位“仁王”正好休年假,带着王府的老老少少跑云南王那边去避暑了——没了老朱的“压迫”,大明官员们真正的好日子真的来了,这不,每十日休假两天,每年所有官员可带俸禄休假十五天,并且早在老朱当太上皇时,老朱就给所有官员的俸禄加上来了。

虽然没办法从根本上杜绝一些贪欲,但用唐仨仁的话说:“贪的多的一经发现,直接三族诛了就是,贪的不多的只是占小便宜的,往海外丢,往非洲和天竺那边丢,让他们去祸害那些地方的土着就行了...”

“好吧,等老唐度假回来了,我再去问他的意见,正好我也想去云南玩一阵子....”

老朱与马皇后:“.....”

永乐九年,永乐大帝朱标正式册封嫡长子朱雄英为太子储君——为什么永乐元年时不册封?问就是朱标忘了,或者应该说朱标不想让朱雄英跟他一样,当一个牛马太子,所以才会拖到永乐九年才册封,太子妃唐氏(唐仨仁的女儿,终究没起个正经的名字)。

同年,永乐大帝朱标提议迁都,被仁王爷唐仨仁直接当着百官的面拒绝,理由只有一个:“那是老朱封我的封地,你就别想迁过去了....”

之后此事不再议,朱标终究没能达成“等我当了皇帝,就迁都到唐家铺....”的想法。

永乐二十一年,洪武大帝朱元璋,孝慈皇后马秀英同年辞世,老朱比正史上多活了十年,享年八十一岁,寿终正寝。

亿万明人送,悲伤尽可知。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这悲怆的呼声,回荡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连天空都被这份沉重的哀思所感染,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人们一个个面色凝重,眼中含泪。

“大明永在!洪武万年!”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一声,紧接着,无数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响彻云霄。这是对洪武大帝的敬仰,也是对大明江山的热爱。

雨,终于落了下来,打湿了人们的衣衫,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伤。

“臣,唐仨仁,恭送第一任球长,大明洪武大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