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 第240章 当年往事(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

陈余只是轻描淡写一字。

暗卫给神都城做出了如此之高的评价,竟称之为“永不陷落”。

那么这座追溯起来,比景都历史更加久远的西境大城必有其独特之处。

暗卫又应了一声“是”,随后道:“神都围三山而建,三座高山皆有千米高,也被大周人称为三大圣山。其中一座是纯矿山,山体附近富含大量铜铁金等矿产,几乎取之不尽。”

“大周人建国之初,便倾尽全力挖空了整个山体,在山体内部建造了数个巨大的,集合了开采、熔炼与铸造工场。历经数百年发展,城内完全实现了铁器等涵盖军工、民用等两方面的铁器自足。”

“而且储备量冠绝整个大陆,不需要任何一方的帮助,即便神都封锁十年,城中大军亦不会因缺乏铁器和兵器而自行瓦解溃败。他们是整个大陆唯一一个把武器压在枕头底下的强武帝国,大人可以试想一下,那意味着什么...”

陈余一惊,似乎被这话给怔住了,愕然道:“什么?大周人围住了一座矿山,且有完备的生产铸造工艺与人员,战时能源源不断生产武器?”

两军对垒,有时候并不会因为一两场的胜利,就能决出胜负。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打仗拼的是国力与人员物资的消耗。

再骁勇强悍的士兵,也要有精良兵器,用之不竭的物资补给,方能奠定占据主动的基础。

而神都城围矿山而建,历经百年浸淫,已构建出完整的武器生产链,且储备量惊人,这意味着...任何人想和他们比拼消耗,都终将会落空...

只要城中还有百姓,大周人就拥有取之不尽的武器。

敌军围城,一旦陷入苦战,却极有可能陷入物资匮乏而攻坚不利的窘境,继而显见颓势。

任何一场无法迅速结束的战争,最终的结果都终将演变成消耗战。

消耗战的结果,则是背后极大的人力物力的付出,乃决胜的关键。

大周人占据地利人和,却首先解决了军械消耗的首要难题,无疑显示出了其极大的战争潜力。

城中有永不枯竭的武器资源,岂非就是神都永不陷落的首要条件?

大周全民皆兵,有武器,就代表他们仍有绝地反扑之力。

不过,这仅仅也是首要条件而已。

有战争潜力,与能打赢战争,其实是两码事。

暗卫点头,凝重道:“是的。根据大周神卫府公布的资料显示,西城的那座高山武器库中,就储藏着足够大周军守城五年所需的武器辎重。这还不包括那无数巨大熔炉开启后,能不断新铸出来的新兵器。”

“而位于城中东部的那座...既是皇陵,也是大周人至高无上的神山,大人可知其中有何隐秘?”

闻言。

陈余沉思了片刻,顺着城中三山第一座是武器库的思路,稍一延伸,似乎就想到了猫腻。

顿了顿后,开口道:“他们敢说神都永不陷落,必是有所依仗与铺排。而能支持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三大条件,除了要有充足的武器资源以外,粮食储备也是重中之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士兵也是人,终究要吃饭的。难道说...神山的山体也被掏空了,用来储存粮食,那是一座粮仓?”

听此。

暗卫眼中闪过一抹佩服之色,接道:“想不到大人年纪不大,思维竟如此缜密,天资聪慧,一语便点中了要害。没错。神山高达千米,山巅处建起祭坛,祭坛下的地堡就是大周历任君上的陵寝墓室。”

“除此之外,偌大的山体内部被划分为逐层掏空,共打造了数十层宽阔的仓库。大周人占据了西境地域上仅有的一片黑土平原,肥沃的土壤让他们种下的粮食收成,并不比咱们的内陆中原差,乃至犹有过之。”

“这些丰富的粮食,除了满足大周百姓的日常所需之外,并不会外销换取金银,只因神都城内的金银铁矿就足以让大周朝廷富得流油。那些富余的粮食被规整地储藏起来,就存放在神山皇陵底下那数十层仓库中,储量大到难以想象。”

“保守估计,神都城里面的人就算数年不向外面寻求粮食,亦不会闹饥荒。关键是...山体内部冬暖夏凉,非常适合粮食储藏,并不用担心物资会腐坏。”

“根据我城中那位老友的估测,神山内部的战略物资储备,是...足以支撑百万军民生活三年的物资。百万人三年啊....那该是何等庞大的储量?战时要是节俭使用,估计能拖上五六年不用担心口粮问题!”

陈余沉默,心中不由震撼起来。

作为一名前世“老兵”,他深知不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的冷兵器作战,物资口粮在整个战争链条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关键地位。

别的不说,单说反贼占领整个东境后,石有容就带人满天下地募集粮草,便可见一斑。

人是铁,饭是钢,不能吃饱,再强大的军队也等同摆设。

而大周人竟未雨绸缪,在城中挖空山体,储备了百万大军几年的粮草。

有武器,有粮食,何惧你围城消耗?

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独树一帜的战斗民族在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并不会干做困兽。

从大周历史上数场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战役中,他们习惯了主动出击,且不胜不归,玉石俱焚的秉性。

既做好了不敌固守的准备,也做好了奋力一击的决心。

故而,就算大周军于城外战败,被迫退守神都,任何一方想斩断那一杆竖立在神山之巅的皇旗都绝不容易。

永不陷落的基础,除了要有绝对的充足的武器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粮草储备。

大周人却已全然具备,可见那句口号绝非只是空头威慑。

见到陈余黯然沉默,暗卫嘴角一动,自顾接道:“大人既知两军交战之关键,当也深通兵法与战场规则。无可厚非的是,就算神都有兵有粮有武器,但要想做到真正的永不陷落,倒也还言之尚早。”

“大人聪颖,已经猜到神都城的弱点,是吗?”

陈余道:“兵从民中来,民以食为天,而水...却是万物之源。神都城有军械工场,有物资储备,有骁勇的将士,但要保持城池稳固,仍需解决的水源的问题。”

“如果是本使带兵进攻神都,便会从水源和城中设施入手。具体进攻方式有两个,第一,火攻。第二,截断城中水源,或者下毒。一旦城中无水可用,再坚固的城池也会不攻自破。”

“士兵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几天不喝水!”

暗卫一眼赞赏,轻叹道:“大人果然是猜到了命门,但这个命门...其实早在神都建成之初,就已经不是命门了...”

陈余一愣:“什么意思?”

“城中的第三座高山,是唯一座不被掏空山体的存在。”

“为什么?”

“因为山体中本就有一处巨大的天然溶洞,只需稍加改造,就能成为战时伤兵与百姓的临时避难所。最得天独厚的一点是,溶洞的内部裂缝中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地下河!地下河的源头来自高山融雪,且河道皆位于地下,并没有地表河道。神都百万军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那处溶洞,换言之,只要外城不破,大周人就无惧用水问题。”

“这...”

陈余惊呆了,两眼瞪大,暗道一声:还真是得天独厚啊...地下河的源头在雪山,想要下毒,阻断城中军民的用水,就只能在雪水上入手。

可在雪水中下毒,如何能保证毒素不被冲淡,或者失效?

关键是地下河是流动的,根本无从确保流入神都城中的水源蕴含毒素!

老天爷偏爱这群大周人,竟给了他们如此有利的条件。

解决了武器,食物和用水问题,外加高达十米左右的坚固城墙,这座神都还真有永不陷落的潜质...

暗卫接道:“至于大人所说的火攻,用来对付大周人万难见效。原因...大人入城之后,自会明白。若让卑职对那座城做出一个评价,卑职只想到一个词:无懈可击!”

陈余失笑,毫无疑问,面前这个中年暗卫也是个老兵了,见惯各种场面。

能得到他如此评价,神都就绝非浪得虚名。

单说它具备极大的战争潜力,就说明大周人并不好惹。

陈余深吸一口气,道:“好,本使明白了。你且退下,先一步去神都,准备我方面见大周皇帝的事宜。神都既然无懈可击,那就只能以使臣身份进去。”

“好在那位少君在,咱们倒也不是没有丝毫机会...”

说着话,他露出一抹轻笑。

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大周人的弱点,那就先从他们皇帝的弱点开始入手。

而那位皇帝弱点,岂非也是“九千岁”的弱点?

有相同的弱点,兴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呢?

暗卫没有再多言,拱手退出车外。

两天后。

来到神都东门下。

经过暗卫此前所说,陈余心中已早有准备,但当亲眼见到那巍峨高耸的城墙时,仍是不由震惊。

只见城墙高达十米左右,目测厚达数米,几乎垂直而立,墙上有规则的无数小洞。

如果没有意外,战时城内的士兵可把尖锐的长枪伸出洞外,阻击敌军攀上城墙,也可以通过小洞向外射箭。

城墙石栅栏旁立着无数木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油味,无数重甲士兵来回巡视,三步一岗,十步一哨,守卫堪称宫廷大内。

敢情...大周人把外城也当成皇宫在布防?

试想一下,当敌军兵临城下时,大周军不断往城墙倾倒火油并点燃,布满火势的墙面上还突出无数尖刺,令人无法攀登。

另有铺天箭雨袭空而来,那该是怎样的场景?

只怕就算集合西凉、蛮夷、大景三部之力,也难以在短时间攻下这座巨大要塞。

站在城门前,陈余心中第一次泛起了肃然起敬的感觉,对神都的第一印象也如同众多暗卫一样,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无懈可击!

城门开口很小,甚至都没有扬州城门大。

这样设计的弊端是,会大大降低城中守军外出迎敌的效率。

但好处却也很多,例如,小城门可以避免被攻破后,敌军快速突入,最大程度上避免城防出现很大的破绽。

大城门一旦被攻破,敌军一拥而入,可迅速建立阵地,并逐步扩大控制区。

但如果城门开口很小,就算被撞破了,敌军也很难一次性冲进太多士兵,城内守军却可迅速组织防御,将敌人挡在门口。

而攻城战,在无法击破城墙另找入口的状态下,城门岂非就是最佳的进攻点?

大周人设计小城门的意图,便是有此考虑,令敌军即使攻破城门也无法大举侵入。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排队入城。

队伍跨过城门后,陈余只是放眼一扫,就再次愣住。

同时也明白了为何两天前那名暗卫会说,用火攻也难以撼动神都城的城防。

城中错落有致的居民房与各大店铺,大到官府衙门,小到商贩作坊,乃至路边公测...都是纯砖混结构。

且,每家每户门前都设有防火沙袋与一个大水缸。

战时若遇到敌军往城中投掷火球,那些沙袋和水缸就成了快速灭火的工具。

神都城不仅有坚固的城墙,城内亦具备了完善的防火救灾机制,可谓设计极为合理,简直就是一座“现代化城池”。

城中主干道全部铺满了青石板,既能满足百姓的日常快速通行的需求,战时也能雷霆运兵。

但观布局,竟与陈余脑中未来的满江镇蓝图有几分相似。

城中房屋都是用烧制的红砖砌起来的,除了屋中的家具以外,街道上几乎不允许堆放任何易燃物。

抛弃了传统的木板房结构,石墙相对隔火,便能最大程度上杜绝火灾蔓延。

房屋之间有宽敞的防火通道,也留给了城中守军足够的应对时间。

王二牛呆住,震惊道:“春生哥,这城内的布局...怎么和你此前设计新县城的蓝图一样,这也太巧了吧?”

陈余笑了笑,他第一眼看过去时,也觉得不可思议。

但稍作思考之后,却也释然,笑着回道:“其实之前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但现在明白了。你知道大周与大景建交,互派使节,按理说应该只在景都和各大通商门户设立使馆。却为何千里赶赴江南,在那边也设立据点?”

王二牛摇了摇头。

“因为江南是大陆各国与海外番邦通商交流的第一门户,大周人想学习,集百家之长来强大自己。如果我没有猜错,城中的布局设计,便是运用了各国的建成理念,外加结合他们自身的需求而建成的。只有学习才能永远保持进步,大周人没有故步自封,更没有闭关锁国,而是在不断吸收各家的长处,壮大自己。”

“啊?所以说...神都城能号称永不陷落,且城防、民生设计如此先进合理,全赖于他们不断在暗中向外邦学习各种先进理念,取长补短?而江南是海外番邦的交流桥梁,他们才会不远千里?恰好,他们的人在那里得到了雪姨的消息,便顺势把她带回来了?”

“是。”

“明白了。可是...俺记得春生此前也没到过江南,也未曾与外邦人有过接触啊,为何也能设计出如此新式的县城蓝图?”

闻言,陈余一愣,显然并不想直面这个问题。

总不能说他不用“学习”,全因自己来自另一个更加先进文明的星球吧?

继而,果断错开话题,改口道:“这些事以后再说,既已入城,咱们就先办正事。根据情报,雪儿的母亲已登基十余年,此前一直未曾对大景显露过敌意。”

“此番一经得知雪儿尚在人事,便突然改变态度,不仅极力支持西凉国犯境,更有意亲自下场参战。其中必有内情,且事关雪儿与慕容政淳。”

“当年那位君上沦为艺伎之时,怕是与慕容政淳之间有些甜蜜而又不堪回首的往事。而这些事...只怕就是促使雪儿被遗弃,包括如今她态度大变的主因。”

“我们要设想弄清原委,尽力阻止大周参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走吧,先去大景使节馆。要见到那位女帝,还得让咱们大景驻守神都的使官出面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