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431章 恩科考试(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纲神色严肃,目光直视前方,淡淡道:“陛下自有深意,我等只需遵旨行事便可,无需妄加揣测。”

他对蔡京素来没有好感,此人虽有才华,却过于钻营,此次一同主考,他心中早已做好了防备。

蔡京碰了个软钉子,却并不在意,依旧笑道:“李大人所言极是。

不过,此次题目由陛下亲自拟定,想必非同寻常。

不知李大人是否有头绪?”

李纲脚步一顿,转过头看向蔡京,眼神锐利:“蔡大人,陛下已有严令,题目密封,任何人不得私自开启。

我等身为主考,更应以身作则,岂能在此妄议?”

蔡京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哈哈笑道:“李大人说的是,是我失言了。”

一旁的宗泽看着两人,眉头微皱,沉声道:“两位大人,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前往贡院,安排考试事宜。

陛下心意已决,我等只需确保考试顺利进行,莫要再生事端。”

种师道亦点头附和:“宗大人所言极是。

暴雨之中,考生们想必早已等候多时,我等还是尽快出发吧。”

李纲与蔡京闻言,不再多言,点了点头,与宗泽、种师道、赵颢一同登上早已等候在门外的马车,向着贡院方向驶去。

马车在雨中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水,溅起阵阵水花。

车厢内,李纲闭目养神,心中却在思索着此次恩科的种种反常之处。

以往科举,皆是按部就班,解试、省试、殿试,一步不差。

而此次恩科,却直接跳过了省试,解试也改在了京城举行,这其中的深意,实在耐人寻味。

而蔡京则靠在车厢壁上,眼神闪烁,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此次主考的机会,结交天下学子,为自己的仕途铺路。

他深知,此次恩科由陛下亲自督办,若能办得妥当,必然能得到陛下的赏识,届时自己的地位便能更加稳固。

不多时,马车便抵达了贡院。

李纲与蔡京率先下车,雨水瞬间打湿了他们的朝服。

两人顾不得擦拭,便快步走进贡院大门。贡院之内,早已布置妥当。

数十间考棚整齐排列,每间考棚前都挂着一盏油纸灯,在雨幕中摇曳生辉。

考棚内,木板铺设整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丝毫不见积水的痕迹。

考生们早已在贡院外等候,他们身着各色衣衫,有的穿着蓑衣,有的打着油纸伞,脸上带着焦急与期待的神色。

看到李纲与蔡京走进贡院,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骚动。

李纲与蔡京走到贡院正厅前,禁卫军甲士连忙上前见礼。

李纲点了点头,沉声道:“打开正厅大门,取出密封的题目锦盒。”

“是!”禁卫军甲士齐声应道,随即推开了正厅的大门。

正厅中央,一张紫檀木大案上,摆放着一个金色的锦盒,锦盒上贴着一张明黄色的封条,上面盖着皇帝的玉玺印鉴。

李纲与蔡京走到案前,相互对视一眼。李纲神色严肃,沉声道:“蔡大人,陛下有旨,题目需当着考生的面开启。

此刻考生尚未入场,我们需先查验封条是否完好。”

蔡京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恭敬的神色:“李大人所言极是,一切听凭李大人安排。”

两人一同走上前,仔细查验着锦盒上的封条。

封条完好无损,玉玺印鉴清晰可见,显然未曾被人动过手脚。

“封条完好,可以等候考生入场。”李纲缓缓说道,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蔡京亦点了点头,笑道:“如此便好,也免得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不多时,宗泽、种师道、赵颢三人也赶到了贡院。

五人一同站在正厅前,商议着考生入场的事宜。

“时辰已到,传陛下旨意,考生按名册顺序,依次入场!”李纲高声喊道,声音透过雨幕,传遍了整个贡院。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贡院大门缓缓打开。

考生们按照名册顺序,依次走进贡院。

他们手中拿着笔墨纸砚,有的小心翼翼地护着,生怕被雨水打湿;

有的则神色紧张,眼神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

考生们经过严格的检查,确认没有携带作弊物品后,便依次进入考棚。

考棚内空间狭小,仅能容纳一人坐下,却十分整洁。

考生们纷纷坐下,目光紧张地望向正厅方向,等待着考试题目公布。

半个时辰后,所有考生皆已入场完毕。

贡院内鸦雀无声,只剩下外面的雨声与考生们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李纲与蔡京再次走到正厅中央的大案前。

李纲拿起锦盒,转过身,面向考生们所在的方向,高声道:“诸位考生,此次恩科考试题目,由陛下亲自拟定,密封于此锦盒之中。

此刻,当着诸位的面,我与蔡大人一同开启,以昭公平公正!”

说完,他与蔡京一同伸手,揭开了锦盒上的封条,打开了锦盒。

锦盒之内,放着一叠厚厚的宣纸,上面用朱笔写着密密麻麻的题目。

李纲与蔡京拿起题目,仔细阅读起来。

起初,两人脸上还带着平静的神色,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神色渐渐变得惊讶起来,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一旁的宗泽、种师道、赵颢三人见状,心中好奇,也凑上前来,一同阅读题目。

片刻之后,五人皆已看完题目,脸上的神色各异,却都带着深深的震撼。

李纲放下手中的题目,心中豁然开朗。

他终于明白,陛下为何要如此仓促地举行此次恩科,为何要亲自拟定题目,为何要跳过省试,将解试改在京城举行。

以往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解试、省试、殿试,层层选拔,看似严谨,却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解试,又称州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

通常在各州府举行,由各州府的长官主持。考试时间一般在秋季,故又称“秋闱”。考生需在本州府报名,经过初步筛选后,才能参加解试。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诗赋、策论等。

通过解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

解试的作用,是为朝廷选拔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才,为后续的考试打下基础。

省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二级,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故又称“礼闱”。

考试时间一般在春季,故又称“春闱”。

参加省试的考生,皆是通过解试的举人。

考试内容与解试类似,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通过省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

省试的作用,是进一步筛选人才,确保进入殿试的考生具有较高的学识和能力。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内举行。

参加殿试的考生,皆是通过省试的贡士。

考试内容主要是策论,要求考生针对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

殿试结束后,皇帝根据考生的表现,确定名次,分为一甲、二甲、三甲。

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的作用,是为朝廷选拔出最顶尖的人才,直接授予官职,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