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242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2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

永平九年(公元66年 丙寅年)

夏天,四月甲辰日,明帝下诏让司隶校尉、各州刺史,每年上报任职三年以上、政绩特别突出的县令、县长各一人,与上计吏一起送到朝廷,政绩特别差的也要上报。

这一年,粮食大丰收。

明帝赐给皇子刘恭灵寿王的称号,赐给皇子刘党重熹王的称号,但此时他们还没有封国。

明帝非常推崇儒学,从皇太子、诸王侯到大臣子弟、功臣子孙,没有不学习儒家经典的。还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的子弟在南宫设立学校,称为“四姓小侯”学。设置《五经》老师,挑选才学高超的人来教授他们学业。就连期门、羽林的将士,也都要求精通《孝经》的章节句义。匈奴也送子弟来学习。

广陵王刘荆又叫来相面的人,对他说:“我的相貌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得到天下,我现在也三十岁了,可以起兵了吗?”相面的人到官府告发了这件事,刘荆很害怕,自己主动把自己关进监狱。明帝对他施加恩典,没有深入追究此事,下诏规定他不能拥有臣属、官吏和百姓,只让他像以前一样享受租税,派国相、中尉严密守护他。刘荆又让巫师进行祭祀,诅咒他人。明帝下诏让长水校尉樊鯈等人共同审理这个案件,事情审理完毕后,樊鯈等人上奏请求对刘荆施以刑罚。明帝生气地说:“你们因为他是我弟弟,就想杀了他。如果是我儿子,你们敢这样吗?”樊鯈回答说:“天下是高帝的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按照《春秋》的天下,君主和亲人不能有叛逆的念头,有了就一定要诛杀。我们因为刘荆是陛下同母的弟弟,陛下您心怀圣明,对他有恻隐之心,所以才敢请示您;如果是陛下的儿子,我们直接诛杀就行了。”明帝听了叹息,认为他说得有道理。樊鯈是樊宏的儿子。

永平十年(公元67年 丁卯年)

春天,二月,广陵思王刘荆自杀,封国被废除。

夏天,四月戊子日,大赦天下。

闰月甲午日,明帝到南阳,召集学校的学生演奏雅乐,演奏《鹿鸣》时,明帝亲自吹埙和篪来配合,让宾客们开心。返回途中,又到了南顿。冬天,十二月甲午日,回到宫中。

当初,陵阳侯丁綝去世,他的儿子丁鸿应当继承封爵,丁鸿却上书称病,要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没有回复。丁綝安葬后,丁鸿就把丧服挂在墓旁的小屋,然后逃走了。他的朋友九江人鲍骏在东海遇到丁鸿,责备他说:“以前伯夷、吴札,是在乱世采取变通的做法,所以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按照《春秋》的大义,不能因为家事而荒废国事。现在你因为兄弟之间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传下来的基业,这样可以吗?”丁鸿听了深受感动,流下眼泪,于是回到封国。鲍骏趁机上书推荐丁鸿精通经学,品行高尚,明帝就征召丁鸿为侍中。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戊辰年)

春天,正月,东平王刘苍和各位诸侯王一起来朝见,过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封国。明帝亲自送行,回宫后,心中凄然,十分想念,就派使者带着亲手写的诏书给东平国的中傅,诏书中说:“分别之后,我独自坐着不开心,乘车回宫时,伏在车前横木上吟诗,远望你们离去的方向,心中实在牵挂。读到《采菽》这首诗,更增添了我的叹息。之前我问东平王:‘在家做什么最快乐?’东平王说:‘做善事最快乐。’这话意义深远,很符合他的胸怀啊。现在送去列侯印十九枚,各位王子中五岁以上能快走参拜的,都让他们佩戴。”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己巳年)

春天,哀牢王柳貌率领他的五万多户百姓归附汉朝,朝廷在他们的土地上设置了哀牢、博南两个县。开始修筑通往博南山的道路,要渡过兰仓水,行路的人都觉得很辛苦,唱道:“汉德广,开不宾;度兰仓,为它人。”

当初,汉平帝的时候,黄河、汴水决口泛滥,很长时间没有修复。建武十年,光武帝想修复它们,浚仪县令乐俊上书说,百姓刚经历战乱,不适合征发劳役,于是就没有动工。从那以后,汴渠水向东泛滥,范围越来越大,兖州、豫州的百姓哀怨叹息,认为官府总是兴办其他劳役,不把百姓的急事放在首位。正好有人推荐乐浪人王景擅长治水,夏天,四月,明帝下诏征发几十万士兵,派王景和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坝,从荥阳东边到千乘的入海口,长达一千多里,每隔十里就修建一座水门,让河水相互回流灌注,不再有决堤漏水的隐患。王景虽然精简节省了劳役费用,但花费仍然数以百亿计。

秋天,七月乙亥日,司空伏恭被免职;乙未日,任命大司农牟融为司空。

这时,天下太平,百姓没有徭役,年年丰收,百姓生活富足,一石粟只要三十钱,牛羊遍布田野。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 庚午年)

夏天,四月,汴渠修成,黄河和汴水恢复分流,回到原来的河道。辛乙日,明帝到荥阳,巡视河渠,然后渡过黄河,登上太行山,到了上党;壬寅日,回到宫中。

冬天,十月壬辰日是月底,发生了日食。

楚王刘英和方士制作金龟、玉鹤,刻上文字作为祥瑞的象征。有个叫燕广的男子告发刘英和渔阳人王平、颜忠等人制作符瑞图书,有叛逆的阴谋,明帝把这件事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有关部门上奏说:“刘英大逆不道,请陛下诛杀他。”明帝因为亲情不忍心这么做。十一月,废除刘英的王爵,把他流放到丹杨泾县,赐给他五百户的汤沐邑;刘英的子女被封为侯、主的,食邑照旧;允许刘英的母亲许太后不用上交玺绶,留在楚国宫中。之前有人私下把刘英的阴谋告诉司徒虞延,虞延认为刘英是皇室近亲,不相信这些话。等到刘英的事情败露,明帝下诏严厉责备虞延。

评论

永平九年至十三年,东汉在政治、文化、经济、民族关系及宗室事务等多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对东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上,通过诏令司隶校尉和刺史上报官吏政绩,明帝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管理,旨在选拔优秀官员,淘汰不称职者,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同时,官员任免的变动,如司空的更替,体现了朝廷对政务管理的动态调整。

文化方面,明帝对儒学的大力推崇,从皇室宗亲到普通将士,乃至匈奴子弟都受其影响学习儒家经典,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济上,这一时期呈现出繁荣景象,粮食丰收,物价低廉,百姓富足,牛马遍野,反映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汴渠的成功修建,更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尽管工程耗费巨大,但解决了长期以来黄河、汴水决口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体现了朝廷对民生的重视和强大的组织能力。

民族关系上,哀牢王率部归附,朝廷设置新县,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与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但修通博南山道路过程中百姓的歌谣,也反映出大规模工程给民众带来的一定负担。

宗室事务中,广陵王刘荆因谋逆最终自杀,楚王刘英因造作符瑞图书被废,展现出朝廷对宗室叛乱行为的处理态度,既体现了明帝在亲情与国法间的挣扎权衡,也表明了维护政权稳定的决心。而东平王刘苍与明帝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明帝对其“为善最乐”言论的赞赏,从侧面展现出皇室内部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观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