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243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汉纪三十七 显宗孝明皇帝下

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 辛未年)

春天,三月甲戌日,虞延自杀。朝廷让太常周泽暂代司徒之职;没过多久,周泽又重新担任太常。夏天,四月丁巳日,任命巨鹿太守南阳人邢穆为司徒。

楚王刘英到了丹杨后,自杀身亡。明帝下诏用诸侯的礼仪将他安葬在泾县。封燕广为折奸侯。当时,朝廷彻底追查与楚王刘英相关的案件,以至于持续了好几年。案件的供词牵连很广,从京城的皇亲国戚、诸侯,到州郡的豪杰以及负责审理案件的官吏,因为阿附楚王而被处死、流放的人数以千计,被关在监狱里的还有几千人。

当初,樊鯈的弟弟樊鲔为自己的儿子樊赏向楚王刘英求娶他的女儿,樊鯈听说后制止他说:“建武年间,我们家都受到荣宠,一门出了五个侯爷。当时只要有位特进说句话,女儿就可以许配给王侯,儿子就能娶公主;但因为富贵恩宠太盛,就会招来祸患,所以我没这么做。况且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与楚王刘英家结亲而陷入灾祸呢!”樊鲔不听。等到楚王刘英的事情败露,樊鯈已经去世,明帝追念樊鯈为人谨慎恭敬,所以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受到牵连。

楚王刘英暗中记录了天下的名士,明帝得到了这份名录,上面有吴郡太守尹兴的名字,于是征召尹兴以及他手下五百多名掾史到廷尉那里接受审讯。这些官吏受不了严刑拷打,一大半都死了;只有门下掾陆续、主簿梁宏、功曹史驷勋,受尽各种酷刑,肌肉腐烂,但始终没有供出不实之词。陆续的母亲从吴郡来到洛阳,做好食物给陆续送来。陆续虽然在受审,但神色言辞都没有改变,可面对食物却悲伤哭泣,不能自已。负责审理案件的使者问他原因,陆续说:“母亲来了我却见不到,所以悲伤。”使者问:“你怎么知道母亲来了?”陆续说:“母亲切肉从来都是方方正正的,切葱都是一寸长短,所以我知道。”使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明帝,明帝就赦免了尹兴等人,但终身禁止他们做官。

颜忠、王平在供词中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耿建等人声称从来没有和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明帝非常愤怒,官吏们都很惶恐,凡是被牵连到的人,一概被判定有罪,没有谁敢为他们求情。侍御史寒朗心里为他们的冤屈感到难过,试着拿耿建等人的形貌特征单独询问颜忠、王平,结果这两人惊慌失措,回答不上来。寒朗知道其中有诈,就上奏说:“耿建等人没有奸谋,完全是被颜忠、王平诬陷的;我怀疑天下无辜受冤的人,大多都是这种情况。”明帝问:“既然这样,颜忠、王平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呢?”寒朗回答说:“颜忠、王平知道自己犯了大逆不道的罪,所以胡乱牵连很多人,希望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明帝又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早点上奏?”寒朗回答说:“我担心国内还有其他人揭发他们的奸情。”明帝生气地说:“你这个官吏两面讨好!”催促把寒朗拉下去用刑。左右的人正要把寒朗拉走,寒朗说:“希望让我说完一句话再死。”明帝问:“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说:“是我一个人写的。”明帝又问:“为什么不与三公府商议?”寒朗回答说:“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被灭族,不敢牵连太多人。”明帝问:“为什么会被灭族?”寒朗回答说:“我审理案件一年了,没能彻底查清奸情,反而为罪人申诉冤屈,所以知道会被灭族。然而我之所以要说这些,实在是希望陛下能有所觉悟。我看到负责审讯囚犯的人,都一起说这是妖恶大罪,做臣子的都应该同仇敌忾,现在把犯人放了不如把他们定罪,这样以后就没有责任。所以审讯一个人就牵连十个人,审讯十个人就牵连一百个人。而且公卿们上朝的时候,陛下问他们朝政得失,他们都长跪着说:‘按照旧制,大罪要祸及九族;陛下大恩,只惩罚犯罪的人本身,这是天下人的大幸!’等他们回到家,嘴上虽然不说,但抬头看着屋顶暗自叹息,没有人不知道有很多冤屈,但都不敢向陛下说明白。我现在所说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明帝听了,怒气消解,下诏让寒朗出去。两天后,明帝亲自到洛阳监狱审查囚犯的罪状,释放了一千多人。当时天旱,随后就下了大雨。马皇后也因为楚王刘英的案件牵连太广,趁机向明帝进言,明帝听后很悲痛,有所感悟,夜里起来徘徊思考,从此对很多受牵连的人都减轻了刑罚或赦免。

任城令汝南人袁安升任楚郡太守,到了楚郡后他不先到太守府,而是先去审查楚王刘英案件,审理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人,列出名单上报请求释放他们。府丞、掾史都叩头劝阻,认为“袒护依附谋反的人,按法律要与谋反者同罪,不能这么做。”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地方,太守我甘愿承担罪责,不会牵连你们。”于是分别详细上奏。明帝有所感悟,马上批复同意,因此被释放的有四百多家。

夏天,五月,封已故广陵王刘荆的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食邑有六个县。又封窦融的孙子窦嘉为安丰侯。

开始修建寿陵,明帝下令:“只要能让水流走就行,不要堆起坟头。我去世后,清扫地面进行祭祀,用瓦器盛水、干肉和干粮就行了。过了百日,只在四季设奠祭祀。安排几个吏卒,负责打扫。如果有人敢擅自兴建其他东西,就按照擅自议论宗庙的法律惩处。”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 壬申年)

春天,二月庚子日,明帝到东边巡视。癸亥日,在下邳举行亲耕仪式。三月,到了鲁地,前往孔子的故居,明帝亲自登上讲堂,让皇太子、诸王讲解《经》;又到了东平、大梁。夏天,四月庚子日,回到宫中。

封皇子刘恭为巨鹿王,刘党为乐成王,刘衍为下邳王,刘畅为汝南王,刘昞为常山王,刘长为济阴王;明帝亲自确定他们的封域范围,规模只相当于楚国、淮阳国的一半。马皇后说:“皇子们只有几个县的封地,按照制度不是太节俭了吗?”明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每年给他们二千万钱就足够了!”

乙巳日,大赦天下。

谒者仆射耿秉多次上书请求攻打匈奴,明帝因为显亲侯窦固曾经跟随他的伯父窦融在河西,熟悉边疆事务,于是让耿秉、窦固与太仆祭肜、虎贲中郎将马廖、下博侯刘张、好畤侯耿忠等人一起商议此事。耿秉说:“以前匈奴带领那些拉弓射箭、穿左衽衣服的部族,所以很难制服他们。汉武帝得到河西四郡以及居延、朔方后,匈奴失去了肥沃富饶、适合蓄养兵马的地方,羌人和胡人也分离了;后来西域也归附了汉朝;所以呼韩邪单于才到边境请求归降,当时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如今有南单于的情况与之相似;然而西域还没有归附,北匈奴也没有出现内乱。我认为应当先攻打白山,夺取伊吾,攻破车师,派使者与乌孙等国沟通,以此来切断匈奴的右臂;伊吾也有匈奴南呼衍的一部分兵力。攻破这部分匈奴,就又好比折断了他们的左角,这样之后就可以攻打匈奴了。”明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参与商议的人中有人认为“现在出兵白山,匈奴一定会合兵相助,我们应当再分兵到东边来分散他们的兵力。”明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十二月,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窦固为奉车都尉;任命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手,耿忠为窦固的副手,都设置从事、司马等属官,出兵屯驻在凉州。耿秉是耿国的儿子;耿忠是耿弇的儿子;马廖是马援的儿子。

评论

永平十四年到十五年,东汉在政治、宗室、司法以及军事决策等方面发生了诸多重要事件,对东汉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政治与宗室方面,官员任免更迭,司徒之职多次变动。楚王刘英自杀,相关案件牵连极广,众多皇亲国戚、地方豪杰及官吏受牵连,反映出朝廷对宗室谋反事件的严厉追查,以维护政权稳定。然而,这一过程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体现出司法在高压下的混乱与不公。广陵王刘荆之子被封侯,以及新一批皇子获封,展现出皇室对宗室的恩赏与权力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皇室统治架构。

司法层面,楚王刘英案件的审理堪称一场灾难,众多无辜者蒙冤。陆续等坚守正义,不被酷刑屈打成招,寒朗、袁安等官员敢于仗义执言,为无辜者申冤,他们的行为虽冒着巨大风险,但彰显了正义与良知。明帝在他们的影响下,最终有所悔悟,释放诸多囚犯,这既反映出司法纠错机制在艰难中发挥作用,也体现了统治者在面对冤情时的态度转变,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朝廷的公信力。

军事决策上,朝廷开始谋划对匈奴的军事行动。耿秉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控制西域等关键地区,逐步削弱匈奴势力,得到明帝认可。这一系列军事部署表明东汉开始积极应对匈奴威胁,试图改变边疆局势,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决策也将对东汉未来的边疆政策、民族关系以及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整体而言,这两年间东汉在复杂的局势中不断调整与应对,这些事件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当时的政治生态与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