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二年(公元308 年,戊辰年)
一开年,正月丙午朔日(初一),出现日食。第二天丁未日,朝廷大赦天下。
汉王刘渊派抚军将军刘聪等十位将领往南占据太行山,辅汉将军石勒等十位将领往东打到赵、魏地区。
二月辛卯日,太傅司马越把清河王司马覃给杀了。庚子日,石勒进犯常山,被王浚打得大败。
凉州刺史张轨中风了,话都说不了,就让他儿子张茂代管州里的事务。陇西内史晋昌的张越,是凉州的大家族,想把张轨赶走自己上位,就和他哥哥酒泉太守张镇以及西平太守曹祛商量,派人到长安告诉南阳王司马模,说张轨病得不行了,请求让秦州刺史贾龛来代替张轨。贾龛差点就答应了,他哥哥劝他:“张轨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士,在西州威望超高,你凭啥代替他!”贾龛这才作罢。张镇和曹祛又上奏章,请求换个刺史,没等朝廷回复,就发公文说要废掉张轨,让军司杜耽代管州事,还让杜耽上表推荐张越当刺史。
张轨发布文告,说自己想让位,回老家宜阳养老。长史王融和参军孟畅直接把张镇的公文踩碎,推门进去说:“晋朝现在事儿这么多,您一直安定着西部,张镇兄弟竟敢这么嚣张造反,咱得敲着鼓去讨伐他们!”说完就出去准备戒严。正好张轨的大儿子张寔从京城回来,张轨就任命张寔为中督护,带兵去讨伐张镇。先派张镇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去劝张镇,给他分析利弊,张镇流着泪说:“我被人坑了!”就去找张寔认罪。张寔又往南攻打曹祛,把曹祛打跑了。朝廷收到张镇和曹祛的奏疏,就任命侍中袁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快马赶到长安,把耳朵割下来放在盘子上,哭诉张轨被冤枉。南阳王司马模上奏章请求让袁瑜别去,武威太守张琠也上奏章请求留下张轨,朝廷下诏就按司马模说的办,还命令杀掉曹祛。张轨于是让张寔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去打曹祛,把曹祛杀了。张越吓得跑到邺城,凉州这才安定下来。
三月,太傅司马越从许昌转移到鄄城镇守。
王弥把之前打散的部下又召集起来,兵力又强大起来了。他派手下将领分别攻打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所到之处攻陷郡县,杀了好多地方官,手下有好几万人。苟曦和他连着打了好几仗,都没打赢。夏天四月丁亥日,王弥打进了许昌。
太傅司马越派司马王斌率领五千士兵去保卫京城,张轨也派督护北宫纯带兵去保卫京城。五月,王弥从轘辕关进来,在伊水北岸打败了官军,京城震动,大白天都把宫门关上了。壬戌日,王弥到了洛阳,在津阳门驻扎。朝廷下诏让王衍都督征讨诸军事。甲子日,王衍和王斌等人出城迎战,北宫纯招募了一百多个勇士冲进敌阵,王弥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乙丑日,王弥烧了建春门后往东跑,王衍派左卫将军王秉去追,在七里涧又把王弥打败。王弥渡过黄河,和王桑从轵关跑到平阳。汉王刘渊派侍中兼御史大夫到郊外迎接,下令说:“我要亲自到将军的住所,打扫坐席,洗净酒杯,恭敬地招待将军。”等王弥到了,任命他为司隶校尉,加侍中、特进,任命王桑为散骑侍郎。
北宫纯等人和汉国的刘聪在河东打了一仗,把刘聪打败了。
朝廷下诏封张轨为西平郡公,张轨推辞不接受。当时各地州郡都没人往朝廷派使者,只有张轨一直派人给朝廷进贡,一年到头都不间断。
秋天七月甲辰日,汉王刘渊进犯平阳,太守宋抽弃城逃跑,河东太守路述战死,刘渊把都城迁到蒲子。上郡的鲜卑人陆逐延、氐族首领单征都向汉国投降。
八月丁亥日,太傅司马越从鄄城转移到濮阳驻扎,没过多久,又转移到荥阳驻扎。
九月,汉王弥和石勒攻打邺城,守将和郁弃城逃跑。朝廷下诏让豫州刺史裴宪在白马驻扎抵御王弥,车骑将军王堪在东燕驻扎抵御石勒,平北将军曹武在大阳驻扎防备蒲子。裴宪是裴楷的儿子。
冬天十月甲戌日,汉王刘渊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凤。十一月,任命他儿子刘和为大将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同族侄子刘曜为龙骧大将军。
壬寅日,并州刺史刘琨派上党太守刘惇率领鲜卑人攻打壶关,汉国的镇东将军綦毋达战败逃回。
丙午日,汉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领丞相右贤王刘宣去世。
石勒和刘灵率领三万人进犯魏郡、汲郡、顿丘,当地百姓望风而降,有五十多个营垒归附,石勒给这些营垒的首领都封了将军、都尉的官职,挑选了五万强壮的人当士兵,老弱病残的就让他们像以前一样生活。己酉日,石勒在三台抓住魏郡太守王粹,把他杀了。
十二月辛未朔日,朝廷又大赦天下。
乙亥日,汉主刘渊任命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皇后的父亲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公;宗室成员按照亲疏都封了郡王、县王,异姓大臣按照功劳都封了郡公、县侯。
成国的尚书令杨褒去世。杨褒这人喜欢直言,成国君主李雄刚占领蜀地的时候,费用不够,有些将领靠献上金银来当官,杨褒就劝李雄:“陛下设置官爵,应该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哪能拿官职换金银呢!”李雄向他道歉。李雄有一次喝醉了,让中书令去打太官令,杨褒进谏说:“天子要庄重,诸侯要威严。哪有天子酗酒的道理!”李雄听了很惭愧,就不再这么做了。
成国的平寇将军李凤驻扎在晋寿,多次进犯汉中,汉中的百姓往东逃到荆沔地区。朝廷下诏任命张光为梁州刺史。荆州地区盗贼猖獗,朝廷下诏起用刘璠为顺阳刺史,江、汉之间的百姓纷纷归附他。
【内核解读】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是西晋王朝走向崩溃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各方势力激烈角逐,汉赵政权崛起,西晋内部矛盾重重,边疆势力趁机割据,历史的车轮在血与火中加速向前,勾勒出一幅乱世图景。
王朝颓势:西晋的内忧外患
西晋王朝在这一年的衰败迹象已十分明显。正月初一的日食,在古代被视为“天变”,往往被解读为王朝统治出现危机的征兆,为这一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而太傅司马越诛杀清河王司马覃的行为,则彻底暴露了西晋宗室内部的权力倾轧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司马越作为西晋后期的核心掌权者,不思团结宗室、共渡难关,反而大肆铲除异己,进一步削弱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从军事层面看,西晋军队的战斗力已严重下滑。王弥在经历初期失败后,迅速收集散兵游勇,势力再度壮大,其部众在青、徐、兖、豫四州肆意攻掠,甚至攻陷许昌,直逼洛阳。尽管苟曦等将领与之连战,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击溃。当王弥兵临洛阳城下时,京师大震,宫城门白天都紧闭,可见西晋中央政权已对叛乱势力束手无策。虽然北宫纯率领的凉州军队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取得了局部胜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改变西晋整体军事上的颓势。
汉赵崛起:匈奴政权的扩张之路
与西晋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赵政权的强势崛起。汉王刘渊在这一年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他派遣刘聪、石勒等将领分兵南下,占据太行,东下赵、魏,不断蚕食西晋领土。石勒寇略常山虽被王浚击败,但并未伤及根本,之后石勒与刘灵联手进攻魏郡、汲郡、顿丘等地,获得了大量百姓的归附,实力进一步增强。
七月,刘渊攻占平阳,太守宋抽弃城而逃,河东太守路述战死,刘渊顺势将都城迁至蒲子,扩大了自己的统治范围。更重要的是,上郡鲜卑陆逐延、氐酋单征等边疆部族纷纷向汉赵投降,这不仅壮大了刘渊的势力,也反映出西晋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已丧失殆尽。
十月,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建立汉赵政权。这一举措标志着汉赵政权在政治上与西晋分庭抗礼,也让中原地区的分裂格局更加固化。刘渊称帝后,对麾下将领进行封赏,进一步完善政权结构,为后续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边疆博弈:凉州的动荡与稳定
凉州地区在这一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权力危机,却在张轨的努力下最终实现稳定,成为西晋末年少有的相对安宁之地。凉州刺史张轨因病无法理政,引发了当地大族的觊觎。张越兄弟图谋驱逐张轨,取而代之,他们不仅向长安方面诬告张轨,还发布檄文废黜张轨,试图以非法手段夺取凉州控制权。
面对这场危机,张轨起初想避位归老,但在长史王融、参军孟畅等部下的支持下,决定奋起反抗。他派遣长子张实领兵讨逆,又让令狐亚劝说张镇,晓以利害。张镇最终悔悟归罪,张实则顺利击败曹祛,稳定了凉州局势。之后,尽管朝廷一度任命袁瑜为凉州刺史,但在杨澹、张琠等人的奔走下,朝廷最终认可了张轨对凉州的统治,并命其诛杀曹祛。张轨随即平定了曹祛的叛乱,张越逃往邺城,凉州彻底安定下来。
张轨在凉州的统治得到了当地军民的支持,他不仅稳定了地方秩序,还坚持向西晋朝廷贡献物资,在州郡使者大多断绝往来的情况下,唯独张轨“岁时不绝”地遣使贡献,展现出了对西晋王朝的忠诚,也为凉州赢得了良好的政治声誉。朝廷封张轨为西平郡公,他却推辞不受,更显其高尚品格。
历史启示: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永嘉二年的历史事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刻的历史启示。在乱世之中,一个政权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其内部的团结程度和领导者的能力。西晋王朝因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四分五裂,最终走向衰败;而汉赵政权在刘渊的领导下,团结各方力量,不断扩张,逐渐壮大。
同时,地方势力的选择也对历史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张轨在凉州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团结内部力量,平定叛乱,稳定秩序,不仅使凉州成为乱世中的一方净土,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表明,在中央政权衰落的情况下,地方势力若能采取恰当的治理措施,是可以实现局部稳定的。
此外,民族关系在这一时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汉赵政权能够崛起,与鲜卑、氐等部族的归附密不可分;而西晋的衰败,也与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不善有关。这提醒我们,处理好民族关系,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永嘉二年是西晋末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西晋王朝的衰落、汉赵政权的崛起以及凉州地区的动荡与稳定。这一年的历史事件,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