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516章 孝怀皇帝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开始呢,太傅司马越觉得南阳王司马模没办法好好安抚关中地区,就上表朝廷征召他当司空。将军淳于定劝司马模别接受征召,司马模听了他的。司马模还上表派自己的世子司马保当平西中郎将,镇守上邽,结果秦州刺史裴苞阻拦。司马模就派手下的都尉陈安去攻打裴苞,裴苞逃到安定,安定太守贾疋收留了他。

苟曦上表请求把都城迁到仓垣,还让从事中郎刘会带着几十艘船、五百个护卫和一千斛粮食去接皇帝。皇帝本来打算去,可公卿们犹犹豫豫,身边的人又舍不得财物,最后没去成。没过多久,洛阳就陷入饥荒困境,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情况,百官里十有八九都流亡走了。皇帝召集公卿商量,正要出发,护卫却没准备好。皇帝拍着手叹气说:“怎么连个车都没有啊!”只好让傅祗到河阴去准备船只,带着几十个朝臣当向导跟着。皇帝步行出了西掖门,走到铜驼街,结果被强盗打劫,没办法继续走,只好返回。度支校尉、东郡人魏浚,带着几百家流民守住河阴的硖石,当时抢了些谷物麦子,献给皇帝。皇帝封他为扬威将军、平阳太守,还让他继续当度支校尉。

汉国国主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带两万七千士兵攻打洛阳,等打到河南的时候,晋军前后被打败十二次,死了三万多人。始安王刘曜、王弥、石勒都带兵来会合。还没到的时候,呼延晏把辎重留在张方以前的营垒。癸未日,他先到洛阳;甲申日,攻打平昌门;丙戌日,攻克平昌门,接着就焚烧东阳门和各个官署寺庙。六月丁亥初一,呼延晏因为后续部队没到,就抢了些东西离开了。皇帝在洛水准备好船,打算往东跑,呼延晏把船全烧了。庚寅日,荀籓和他弟弟光禄大夫荀组逃到轘辕。辛卯日,王弥到了宣阳门;壬辰日,始安王刘曜到了西明门;丁酉日,王弥、呼延晏攻克宣阳门,进入南宫,登上太极前殿,放任士兵大肆抢掠,把宫女、珍宝都抢光了。皇帝从华林园门出来,想逃到长安,被汉兵追上抓住,关在端门。刘曜从西明门进城,驻扎在武库。戊戌日,刘曜杀了太子司马诠、吴孝王司马晏、竟陵王司马楙、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河南尹刘默等人,士人和百姓死了三万多。还挖开各个皇陵,把宫庙、官府全烧光了。刘曜收纳了惠帝的羊皇后,把皇帝和六枚玉玺迁到平阳。石勒带兵出了轘辕,驻扎在许昌。光禄大夫刘蕃、尚书卢志逃到并州。

丁未日,汉国国主刘聪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嘉平。封晋怀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封平阿公,封侍中庾珉、王俊为光禄大夫。庾珉是庾敳的哥哥。

一开始,始安王刘曜因为王弥没等他到就先进入洛阳,心里埋怨他。王弥劝刘曜说:“洛阳可是天下的中心,山河四面环绕,城池、宫室都不用重新修建,应该告诉主上从平阳迁都到这里。”刘曜觉得天下还没平定,洛阳四面受敌,不好防守,没采纳王弥的计策,还把洛阳烧了。王弥大骂:“匈奴屠各部落的小子,哪有当帝王的心思啊!”从此就和刘曜有了矛盾,带兵往东驻扎在项关。前司隶校尉刘暾劝王弥说:“现在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竞争角逐,将军您为汉国立下不世之功,却又和始安王闹掰了,以后怎么立足啊!不如往东占据自己的本州,慢慢观察天下形势,往好里说能统一四海,往差里说也能保住鼎立一方的大业,这才是上策。”王弥心里觉得有道理。

司徒傅祗在河阴设立行台,司空荀籓在阳城,河南尹华荟在成皋,汝阴太守、平阳人李矩给他们盖房子,送粮食。华荟是华歆的曾孙。

荀籓和他弟弟荀组、同族侄子中护军荀崧,华荟和他弟弟中领军华恒,在密县设立行台,向各地发布檄文,推举琅邪王司马睿为盟主。荀籓秉承皇帝旨意任命荀崧为襄城太守,李矩为荥阳太守,前冠军将军、河南人褚翜为梁国内史。扬威将军魏浚驻扎在洛北的石梁坞,刘琨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魏浚为河南尹,魏浚去荀籓那里商量军事。荀籓邀请李矩一起会面,李矩夜里就去了。李矩的下属都说:“魏浚这人不可信,不该夜里去。”李矩说:“忠臣都是一条心,有什么可怀疑的!”于是就去了,两人欢欢喜喜地结交后离开。魏浚同族侄子魏该,聚集人马占据一泉坞,荀籓任命他为武威将军。

豫章王司马端,是太子司马诠的弟弟,往东逃到仓垣,苟曦带着一群官员尊奉他为皇太子,设立行台。司马端秉承皇帝旨意任命苟曦兼任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从仓垣转移到蒙城驻扎。

抚军将军秦王司马业,是吴孝王的儿子,荀籓的外甥,十二岁,往南逃到密县,荀籓等人尊奉他,往南前往许昌。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阎鼎,在密县聚集了几千西州流民,想回故乡。荀籓觉得阎鼎有才能又有部众,就任命他为豫州刺史,让中书令李絙、司徒左长史、彭城人刘畴、镇军长史周顗、司马李述等人当他的僚属。周顗是周浚的儿子。

当时天下大乱,只有江东稍微安定些,中原的士人百姓为躲避战乱大多往南渡过长江。镇东司马王导劝琅邪王司马睿招揽那些贤能杰出的人才,一起干大事。司马睿听从了,征召了一百多个属官,当时的人叫他们“百六掾”。任命前颍川太守、勃海人刁协为军咨祭酒,前东海太守王承、广陵相卞壶为从事中郎,江宁令诸葛恢、历阳参军、陈国人陈頵为行参军,前太傅掾庾亮为西曹掾。王承是王浑弟弟的儿子;诸葛恢是诸葛靓的儿子;庾亮是庾兖弟弟的儿子。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记录了西晋都城洛阳陷落(“永嘉之乱”核心事件)的全过程,展现了王朝终结时的惨烈与混乱,更揭示了乱世中各方势力的选择与历史走向的转折:

洛阳陷落:西晋的最终崩塌

末日景象的写实:洛阳陷落前,晋怀帝想迁都仓垣却因“左右恋资财”受阻,出西掖门时竟被盗贼劫掠,堂堂皇帝连逃亡都“无车舆”可用,堪称皇权的终极羞辱。城中“人相食”“百官流亡什八九”,度支校尉魏浚靠劫掠谷麦献给皇帝,折射出朝廷已沦为生存线上的挣扎者。

汉赵军队的毁灭性打击:呼延晏、刘曜、王弥、石勒联军攻破洛阳,不仅俘晋怀帝、杀太子及宗室,更“士民死者三万余人”“发掘诸陵,焚宫庙官府皆尽”。这场屠杀与破坏,既是对西晋统治的物理摧毁,更是对中原文明的一次重创。刘曜纳惠帝羊皇后、迁帝至平阳,标志着西晋作为统一政权的彻底终结。

胡族势力的分裂与野心

刘曜与王弥的矛盾爆发:王弥先入洛阳引发刘曜不满,二人在“是否迁都洛阳”的决策上决裂——王弥主张以洛阳为都(“天下之中,山河四塞”),刘曜却因“四面受敌”焚城而去。王弥怒骂“屠各子(刘曜所属部族)岂有帝王之意”,暴露了汉赵内部胡族将领的权力博弈。这种分裂预示着汉赵政权难以长久整合中原,也为石勒日后独立埋下伏笔。

石勒的战略清醒:石勒在破洛阳后不贪功,引兵屯许昌,既避免与刘曜、王弥直接冲突,又保持对中原的控制力。他始终游离于汉赵核心决策之外,专注于实际地盘扩张,展现了比刘曜更成熟的政治手腕。

残余势力的挣扎与新秩序的萌芽

北方的碎片化抵抗:傅祗在河阴、荀籓在阳城建行台,魏浚保硖石、魏该据一泉坞,这些零星据点是西晋残余势力的最后挣扎。他们推琅邪王睿为盟主,却因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仅能勉强维系“晋祚未绝”的象征。

南方的机遇窗口:中原士民“多南渡江”,为司马睿在江南的立足提供了关键支撑。王导建议睿“收其贤俊”,征召刁协、王承、卞壶、庚亮等北方士族,组成“百六掾”核心团队,实质是在江南重建门阀政治体系。这种“衣冠南渡”不仅是人口迁徙,更是中原文明的战略转移,为东晋立国奠定了基础。

流民与地方势力的博弈:阎鼎率西州流民欲返乡,被荀籓拉拢为豫州刺史;杜苾领导的巴蜀流民起义仍在南方蔓延。流民既是乱世的受害者,也是重塑地方格局的力量,他们的动向(依附晋室或自立)成为影响南北平衡的关键变量。

伦理与秩序的崩塌

皇权尊严的彻底丧失:晋怀帝从“下诏征天下兵”到沦为阶下囚,被刘聪封为“平阿公”,象征着传统君臣伦理的崩塌。庾珉、王俊等晋臣沦为汉赵光禄大夫,则反映了乱世中士大夫的无奈选择。

宗室与士族的命运分化:吴孝王晏、竟陵王楙等宗室被杀,刘蕃、卢志奔并州,王承、庚亮等士族南渡,形成“死、逃、降”三种结局。这种分化揭示了门阀士族在乱世中的生存逻辑——保全家族往往优先于效忠王朝。

结语:历史的转折点

洛阳陷落不仅是西晋的终点,更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北方进入“五胡乱华”的分裂期,南方开启东晋南朝的偏安史,胡族与汉族、北方与南方的互动,将重塑此后数百年的中国格局。这段记载中,既有文明被摧残的剧痛,也有新秩序在废墟上萌芽的韧性——正是这种毁灭与重生的交织,构成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的核心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