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517章 孝怀皇帝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州刺史华轶,是华歆的侄孙,他觉得自己是受朝廷任命的,却要受琅邪王司马睿管辖,所以经常不听司马睿的命令。郡县很多人劝他,华轶说:“我就想看看诏书。”等到司马睿接到荀籓的檄文,秉承皇帝旨意设置官府、更换官员,华轶和豫州刺史裴宪都不服从命令。司马睿就派扬州刺史王敦、历阳内史甘卓和扬烈将军、庐江人周访合兵攻打华轶。华轶兵败,逃到安成,周访追上去杀了他和他的五个儿子。裴宪则逃到了幽州。司马睿任命甘卓为湘州刺史,周访为寻阳太守,又任命扬武将军陶侃为武昌太守。

秋季,七月,王浚设坛祭天,立皇太子,向天下宣告,说自己是接受皇帝密诏秉承旨意封官授爵,还设置了全套的官员,安排了各种征、镇等官职,任命荀籓为太尉,琅邪王司马睿为大将军。王浚自己兼任尚书令,任命裴宪和他女婿枣嵩为尚书,任命田征为兖州刺史,李恽为青州刺史。

南阳王司马模派牙门赵染驻守薄坂,赵染想当冯翊太守没得到,很生气,就带着人马投降了汉国,汉国国主刘聪任命赵染为平西将军。八月,刘聪派赵染和安西将军刘雅率领两万骑兵在长安攻打司马模,河内王刘粲、始安王刘曜率领大军随后跟进。赵染在潼关打败司马模的军队,一路长驱直入到下邽。凉州将领北宫纯从长安率领部众投降汉国。汉兵包围长安,司马模派淳于定出战,结果战败。司马模仓库空虚,士卒离散,于是向汉国投降。赵染把司马模送给河内王刘粲;九月,刘粲杀了司马模。关西地区闹饥荒,到处都是白骨,士人和百姓存活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一二。刘聪任命始安王刘曜为车骑大将军、雍州牧,改封中山王,镇守长安。任命王弥为大将军,封齐公。

苟曦这人骄纵奢侈又苛刻残暴,前辽西太守阎亨,是阎缵的儿子,多次劝谏苟曦,苟曦就把他杀了。从事中郎明预生病了,还让人抬着自己去劝谏。苟曦生气地说:“我杀阎亨,关别人什么事,你还带病来骂我!”明预说:“您以礼待我,所以我也以礼尽忠。现在您对我发怒,可周围的人对您发怒又怎么办呢!夏桀贵为天子,还因为骄纵残暴灭亡了,何况您只是臣子呢!希望您先别生气,想想我说的话。”苟曦不听。从此众人心里都离心怨恨,再加上疫病流行、饥荒肆虐。石勒在阳夏攻打王赞,把他活捉了。又袭击蒙城,抓住了苟曦和豫章王司马端,还把苟曦脖子上锁起来,任命他为左司马。汉国国主刘聪封石勒为幽州牧。

王弥和石勒,表面上互相亲近,实际上互相猜忌。刘暾劝王弥召集曹嶷的军队来对付石勒,王弥就写信,让刘暾去召集曹嶷,还邀请石勒一起出兵青州。刘暾到了东阿,被石勒的巡逻骑兵抓住了,石勒偷偷杀了刘暾,王弥还不知道。正好王弥的将领徐邈、高梁擅自带着部下离开了,王弥的兵力渐渐衰弱。王弥听说石勒抓住了苟曦,心里很厌恶,就写信祝贺石勒说:“您抓住苟曦还任用他,太厉害了!要是让苟曦在您左边,我在您右边,天下都能轻松平定。”石勒对张宾说:“王弥地位高却言辞谦卑,肯定是想算计我。”张宾趁机劝石勒趁着王弥势力稍弱,引诱并除掉他。当时石勒正和乞活军陈午在蓬关交战,王弥也和刘瑞打得很激烈。王弥向石勒求救,石勒一开始没答应。张宾说:“您一直担心没机会对付王弥,现在上天把王弥送到我们手上了。陈午那小子,不值得担心;王弥可是人中豪杰,得趁早除掉。”石勒就带兵攻打刘瑞,把他杀了。王弥特别高兴,觉得石勒真的跟自己亲近,不再怀疑他。冬季,十月,石勒邀请王弥到己吾赴宴。王弥打算去,长史张嵩劝谏,他不听。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石勒亲手杀了王弥,吞并了他的部众,然后向汉国国主刘聪上表,说王弥叛逆。刘聪大怒,派使者责备石勒“擅自杀害重要辅臣,有目无君主之心”,但还是封石勒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并、幽二州诸军事、兼任并州刺史,来安抚他。苟曦、王赞偷偷谋划背叛石勒,石勒把他们杀了,还杀了苟曦的弟弟苟纯。

石勒带兵抢掠豫州各郡,到长江边后返回,驻扎在葛陂。

当初,石勒被人掳去卖掉的时候,和他母亲王氏失散了。刘琨找到了王氏和石勒的侄子石虎,送给石勒,还顺便给石勒写了封信说:“将军您用兵如神,所向无敌。可您一直四处奔波却没有立足之地,打了那么多胜仗却没什么实际功劳,大概是因为跟着明主就是正义之师,依附叛逆就是贼寇的缘故吧。成败的关键,就像呼吸一样,吹口气就凉了,呵口气就暖了。现在我授给您侍中、车骑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襄城郡公这些官职,将军您就接受吧!”石勒回信说:“建功立业的道路不同,这不是迂腐的儒生能懂的。您应该在自己朝廷尽忠守节,我就从平定祸乱中效力。”石勒还送了刘琨名马、珍宝,厚待刘琨的使者,然后婉拒了他。

当时石虎十七岁,残忍得没边儿,成了军中的祸患。石勒对母亲说:“这孩子凶狠残暴又无赖,要是让军中将士杀了他,名声不好听,不如咱们自己除掉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犊小时候,经常会把车弄坏,你就稍微忍忍他!”等石虎长大后,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在当时数第一。石勒任命他为征虏将军,每次屠城,几乎没什么人能活下来。不过他管理军队严格但不繁琐,没人敢违抗,指挥进攻讨伐,所到之处无人能挡,石勒就很宠信他。石勒攻打荥阳太守李矩,李矩把他击退了。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西晋末年天下分崩、群雄逐鹿的混乱图景,其中既有权力场的残酷博弈,也有人性在乱世中的复杂呈现,更暗藏着王朝更迭的深层逻辑。

地方与中枢的权力撕裂:华轶之死的象征意义

江州刺史华轶的悲剧,本质上是西晋中枢权威崩塌后地方权力秩序紊乱的缩影。作为名门之后,华轶坚持“见诏书而后从”,看似是对朝廷礼制的坚守,实则暴露了乱世中“正统性”认同的撕裂。当琅邪王睿以“承制署置”的名义试图整合南方力量时,华轶与裴宪的抗拒,反映出地方势力对新兴权力核心的不信任。而王敦、周访合兵击杀华轶及其五子的结局,则昭示着乱世中“枪杆子”已取代“诏书”成为权力博弈的终极法则——实力决定话语权,温情脉脉的礼法外衣在军事碾压面前不堪一击。周访、陶侃等寒门将领通过平叛崛起,也预示着东晋门阀政治中军功集团的特殊地位。

北方群雄的虚妄称帝:王浚闹剧与权力泡沫

王浚在幽州设坛立储、备置百官的举动,堪称乱世中权力虚妄性的典型表演。他试图以“受中诏承制”的名义确立权威,却既无稳固的统治基础,也无实际的军事威慑力,其任命的荀籓、司马睿等要职纯属空中楼阁。这种脱离现实的权力炫耀,本质上是对西晋官僚体系的拙劣模仿,最终只能沦为历史笑谈。对比后来石勒、刘曜的务实扩张,王浚的失败印证了乱世生存的铁律:权力不是自封的名号,而是土地、军队与民心的实际掌控。

长安陷落与关西浩劫:胡汉冲突的惨烈代价

南阳王模的覆灭与长安陷落,是西晋在北方统治彻底崩溃的标志性事件。赵染因求官不得而降汉,折射出西晋末年地方将领对朝廷的离心离德;北宫纯等凉州将领的倒戈,则显示出胡汉势力此消彼长的关键转折。刘聪、刘曜等匈奴贵族以“继统者”姿态进驻长安,不仅是军事征服,更是对中原正统的挑战。而“关西饥馑,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无一二”的记载,字字泣血,揭示出民族冲突背后最沉重的代价——普通民众的生命在权力角逐中沦为草芥。曜镇长安、弥封齐公的安排,也为后来前赵与后赵的对峙埋下伏笔。

苟曦之败与石勒崛起:性格决定命运的乱世注脚

苟曦从“锐于杀戮”的名将沦为阶下囚,其悲剧根源在于“骄奢苛暴”的性格缺陷。他杀害谏臣阎亨、无视明预苦劝,将个人暴虐凌驾于人心向背之上,最终众叛亲离。对比石勒对张宾的言听计从,苟曦的刚愎自用恰恰印证了“桀为天子犹以骄暴而亡”的古训。而石勒擒苟曦、杀王弥的系列操作,则展现出乱世枭雄的权谋与狠辣:他截获密信却秘而不宣,利用王弥求援之机“诱而取之”,事后又以“叛逆”为名向刘聪表功,既吞并了竞争对手,又暂时稳住了名义上的宗主。这种“外示亲善、内藏机心”的手腕,使其在群雄中脱颖而出。

石勒拒琨与石虎成长:乱世枭雄的价值抉择

刘琨送还石勒母侄、许以高官厚禄的劝降,与石勒“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的回应,构成了胡汉精英的价值观碰撞。石勒拒绝“附逆为贼”的定性,坚持“自夷难为效”的道路,本质上是对传统华夷之辨的挑战——在他眼中,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正统名号,而在于实际功业。而石虎“快牛破车”的成长轨迹,则隐喻着乱世对人性的扭曲:残忍嗜杀本应是缺陷,却因“勇冠当时”“所向无前”成为军功资本,这种“以暴制暴”的生存逻辑,正是那个时代最悲哀的底色。

这段历史碎片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西晋末年的权力真空如何引发连锁反应:地方割据、民族冲突、人性异化交织在一起,推动着历史从“礼崩乐坏”走向“强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而石勒、刘曜等胡族领袖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政权格局,更重塑了中古中国的民族结构与文化认同,为魏晋南北朝三百年的大分裂埋下了深远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