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贾东旭下班回来,一听白天请神婆的事,吓得腿都软了,压着嗓子急赤白脸地说:“妈!您真是我亲妈!什么都敢干啊!这要是被当场按住,拉着去游街,咱家这脸可就丢到姥姥家了!我在厂里也甭想抬头做人了!”
贾东旭想哭死的心都有了,为啥每次自己到提拔的关键时期,家里就得出点幺蛾子。自己这仕途也太不顺了吧~~
贾张氏有气无力地瘫在炕上,连翻白眼的劲儿都省了,哼唧着说:“哼~怕~怕什么!~~妈早算计好了~真想悄摸声办~我~我自己不会溜出去?还~~还大白天请家来~招摇过市?”
也就是现在饿得头晕眼花,说话都断断续续,要是搁平时,她非得好好教育儿子一顿不可。
贾东旭看着母亲这副油尽灯枯的模样,心里是又气又急又心疼,一股深深的疲惫感涌上来,实在懒得再跟她争辩。
接下来的日子,贾张氏只能继续硬挺。为了应付街道时不时的突击检查,前前后后加起来扛了一来月,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了,总算是真的病倒了,住了三天院,回家后又蔫蔫地养了一个礼拜。
贾东旭一看这不行啊,眼看母亲瘦脱了形,贾张氏自己也到极限受不了啦,不行还是让我回去吧,太他妈遭罪了!
万般无奈,贾东旭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去找熊光明拿主意。老这样不行啊,我怕再亲手给我妈送走见我爹去。
熊光明听完,心里也是啧啧称奇,半是调侃半是佩服地说:“你们两口子是真行啊!愣能把贾大妈这身膘给熬没了,你家这规矩比集中营还狠!有这份狠劲儿,以后干啥不成?”
他琢磨了一下,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说:“行吧,看你们也够辛苦,领导就帮你们提提速!你附耳过来。。。。”
得了准主意,贾东旭如同拿到了特赦令,第二天就跑到街道办,找到王主任,一脸诚恳地汇报:“王主任,托您的福,我妈的病总算见好了!我们商量好了,明天就送她回老家,绝不给街道添麻烦!”
王主任一听,心里这个舒坦!她本来都打算对贾家这事睁只眼闭只眼,不再较真了,没想到贾东旭觉悟这么高,主动来申请返乡。
她在接下来的街道大会上,特意把贾东旭树成了典型,好好表扬了一通:“各院的管事都看看!95号院的贾东旭同志,思想觉悟就是高!主动送母返乡!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工作难做,是你们没做到位!这可是国家大事,都得上心!”
一帮人不少在下面撇着嘴,还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个大傻*!以后都离丫远点,对亲妈都这样。。。。
送行那天,场面还挺隆重。王主任亲自给贾张氏戴上了象征“光荣返乡”的大红花,街道还特意安排了驴车,敲锣打鼓地把她送出了城。
然而,谁都没想到,仅仅过了一个月,贾有财和贾有禄就驾着马车,又把贾张氏给送回95号院了!
这次的贾张氏,那模样简直惨不忍睹!浑身脏得跟从泥坑里捞出来似的,散发着一股馊臭味儿,头发乱糟糟地糊在一起,都擀毡了,光着俩黑黢黢的脚丫子,黑得看不出本色,比走前更瘦了,躺在马车里俩眼都迷离了,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要不行了。
当时贾家大人都在上班,只有棒梗和小当在家,吓得哇哇直哭。一大妈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见状立刻小跑着去街道办找王主任报信。
您快去看看吧,她家也没个主事的,人家大队里干部把人给送回来了。
这人送回来可不是小事,王主任带着人过来探查情况,一看贾张氏那样,这也太惨了,逃荒来的都比她看着顺眼,赶紧送医院!
贾张氏这时却不知哪来的力气,死死抓住车帮,声音微弱却异常固执:“不~不去!死~死也得死家里~~!” 说完,头一歪,“嘎”一下昏过去了。
现场顿时一片忙乱,王主任安排人赶紧去厂里叫贾东旭,然后坐上马车把贾张氏往医院送。
王主任抽空把贾有禄拉到一边了解情况。贾有禄叹了口气,实话实说:“王主任,不瞒您,我是东旭他二叔,但我们早就分家了。他娘刚回去时还好,也能干点活,手脚还勤快。后来不知咋了就晕地里了,之后身子就一天不如一天。我们也请大夫看了,人家直摆手,说治不了,让赶紧送城里大医院。她自个儿还不愿意,说不管事,自己吃药就行,想硬扛。结果就拖成这副样子了~~我们怕她真死村里,没法跟东旭交代,就紧赶着给送回来了,好歹让他们母子见上最后一面!”
王主任皱眉问道:“她在老家就没别的亲戚了?”
“没了,早就没了。”贾有禄摇头。
“我大哥家就东旭这一根独苗,她娘家那边的人也早没音信了。”
正说着呢,贾东旭哭嚎着就来了,秦淮茹那水是哗哗的~嗯~~眼泪哗哗的!
贾东旭扑到病床前,抱着奄奄一息的贾张氏就是一通摇啊~~!哭得撕心裂肺:“妈!妈您怎么了妈!您醒醒啊妈!” 秦淮茹更是泪如雨下,哭声震得整个楼道都能听见,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已经没了。
医生闻声赶来,不满地训斥:“家属安静点!病人需要休息!要哭外面哭去!”
贾东旭像是被刺激到了,猛地跪倒在地,“啪啪”地用力抽自己大逼兜,几下嘴角就见了血,悔恨交加地哭喊:“我不是人!我不孝啊!我就不该让您回去!” 秦淮茹赶紧扑上去抱住他的胳膊,两人哭作一团。
哭了一会儿,贾东旭抬起红肿的脸鼻涕眼泪的说:“淮茹~咱俩带着孩子也回老家吧!再这样,我怕妈。。。。”
秦淮茹哭的双眼肿得像桃子,闻言用力点头,语气斩钉截铁:“东旭!我听你的!明天咱就去厂里打报告!咱回家!守着妈!”
夫妻俩再次抱头痛哭,那场面,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贾有禄在病房门口看着,适时地感叹一句:“唉,东旭~是个孝顺孩子啊!咱农村出个工人干部多不容易~这下~可惜喽!”
王主任看着这一幕,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默默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医院。
至此,贾张氏在农村无人赡养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最后一块拼图,算是彻底完成了。
这个证明不难开,大队出具证明,然后街道这边审查后上报就能落户。
难的是大队书记、街道主任要负责背锅,查出来都不好受。
后续的手续反而简单了。大队那边有贾有禄开证明,街道这边王主任心里已经信了八九分,流程走得飞快。当然,这证明背后,贾有禄和王主任都担着责任,只是眼下谁也挑不出毛病。
当天晚上,易中海又揣着东西,偷偷去找了熊光明。两人在黑影里嘀嘀咕咕半天,易中海出来时,脸上是既松了口气又肉疼无比的复杂表情。
他虽然早知道贾家的计划,但真看到贾东旭那股豁出去的狠劲,心里还是像吞了苍蝇般别扭。不过,经此一役,贾东旭大孝子的名声,在街坊四邻间算是立住了。
就连熊光明回来听人描述贾张氏被送回来时的惨状,都暗自咋舌。
他原本以为之前装病就够狠了,没想到贾张氏还能更上一层楼,这是多一天都不想在农村待啊!他甚至有点佩服了,这贾张氏,真是个人物!为达目的能对自己下这种狠手,当年要是参加革命,绝对是块好材料!”
第二天,厂里那边,熊光明找到老杨特地给贾东旭开具了一份措辞巧妙、意在言外的“证明”。有了这份证明,加上贾张氏那副惨状,王主任那里更是顺水推舟,落户手续以惊人的速度办妥了。
第三天,刚刚拿到准迁证的贾张氏,就奇迹般地出院了。虽然走路还需要人搀扶,脸色也还蜡黄,但那眼底深处,已经忍不住流露出一丝计谋得逞的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