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和老杨从部里回来,两人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熊光明早年对厂区做的长远规划派上了大用场,预留的大片空地此刻显得如此明智。

“光明,这第一期就要占一万平米~~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老杨看着规划图,还是有些犹豫。

“书记,这才哪到哪啊!”熊光明大手一挥,指着草图继续忽悠。

“这只是前期起步阶段!就这我还怕不够用呢!咱们眼光必须放长远,以后可是要搞坦克发动机技术的!现在这点地方,也就是个开胃菜!”

老杨自认也是能画大饼的人,可听着熊光明这连麦子还没种就惦记着吃饺子的劲头,还是觉得有点晕,你他妈好歹先把地翻了呀!就为了一碟醋包顿饺子也没谁了。

“你小子有几分把握?别到时候折腾半天,一地鸡毛,那咱们厂可真就成了工业系统的笑话了!我这老脸还要呢!”

熊光明心说我有个der的把握!技术不得一步步积累?人才不得慢慢培养?原子弹都能搞出来,这玩意儿还能比那个难?

他脸上信心十足:“放心吧书记!咱们不干则已,要干就干点全国独一份的!现在沿着别人的老路追是来不及了,咱们就得琢磨着怎么弯道超车!”

第二天,设计院的工程师来了。熊光明拉着他们详细讲解自己对未来科研办公楼布局的构想,至于核心的生产厂房怎么设计,他明智地表示要等未来的技术负责人来了再定,专业的事得交给专业的人。

设计院的同志看着图纸,有些疑惑地指着几个区域:“熊厂长,这个多功能休息室具体是做什么用途?茶水间需要直接连接锅炉房管道吗?这个小食堂为什么没有设计打菜窗口?还有后面这片区域~~嗯,标注的是花园?里面还有个小亭子?这片健身区域地面打算怎么弄?”

熊光明心里暗笑,这才哪儿到哪儿?必须把未来的国宝级大牛们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接下来的关键,就看老杨和孙主任那边的协调结果了。

孙主任那边凭借其威望和影响力,推进得相对顺利,项目在部里很快得到了原则性通过。

但老杨在厂内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陈厂长这次是彻底怀恨在心了,认定老杨和熊光明联手给他下了套。他背后的人脉网络发动起来,在各个环节设置障碍,坚决反对这个不务正业的项目。

部里的会上,双方彻底撕破了脸。老杨也豁出去了,扯着嗓子跟对方派系的人对喷,反正也不是一条船上的人,管你官大官小,谁背后还没点依仗?

这局面甚至惊动了孙主任,他有点纳闷,这明明是你们冶金部这边也乐见其成的事情,怎么内部阻力这么大?冶金部长虽然支持,但也不想强行压服引起更大矛盾,他可不希望手下厂子成天搞些没头的项目,最后无法收场。

孙主任一个电话直接打到相关领导那里,两边进行了深度沟通。最后,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孙主任力排众议,一锤定音:“这个农机项目,我们一机部投了!以后哪个厂再有这种切实可行、填补空白的好项目,拿来找我,我也签字!散会!”

十月一日,国庆节当天,“四九城农用机车研究所”在红星轧钢厂正式挂牌成立!

别看名头似乎只挂着“四九城”的地域牌子,但它的后台硬得吓人,批文上赫然盖着一机部和冶金工业部两个部委的大印!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各种听起来唬人的“协办”、“指导”单位一大堆。现在敢联合署名的,那都是要实打实投入资金、调拨人员、承担责任的!国家底子薄,绝不允许打着搞科研的旗号骗经费,项目要是彻底失败,主要负责人是真要承担严重后果的!

吴仲华院士,时年五十岁,中国当时最顶尖的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学家之一,拥有留德背景的双料博士。他提出的“三元流动理论”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基于此理论重新设计的气动部件,让国内的很多仿制设备摆脱了盲目照搬,开始真正理解其内在原理。

但此时国家的科研重心和资源并未完全向他倾斜,他对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偏重仿制、强调“吃透技术、厚积薄发”的保守思路感到有些憋闷,觉得难以施展抱负,进度太慢。

谈不上谁好谁坏,老思路虽然保守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培养更多人才。吴院士思路超前,属于天才的范畴,自然想法就多。

孙主任找到他一谈,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研究机动车辆,总比天天围着笨重的拖拉机转更有挑战性!他决定亲自到轧钢厂看一看,毕竟一个整天跟钢锭打交道的工厂,能有什么像样的科研设备?他得亲眼确认一下。

熊光明和老杨亲自接待了这位学界大牛。吴院士个子不高,约莫一米七出头,但身板挺直,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合体的西装,皮鞋锃亮,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严谨的精英气质,眼神中带着些许审视和傲气。

熊光明一看,这牛人有点意思,对于有本事的人来说不怕你傲气,只要能踏踏实实的给国家做贡献,把你当爹伺候又如何?

互相介绍后,吴院士打量着眼前的组合,一个典型的~官僚!一个~~嗯,怎么看都像是一线工人,穿着蓝色工装、布鞋,笑容憨厚。

这是厂长?他心里直打鼓,这配置也太违和了。

然而,当他深入各个车间参观后,态度立刻为之一变。他对轧钢厂拥有的设备种类和精度感到震惊,这哪里是轧钢厂?这简直是个门类齐全的机械制造厂!轧钢反倒像是个副业!最让他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技术含量不低的无缝钢管车间!那正造小口径炮管呢吧~~这就是个大杂烩厂子呀!

更让他满意的是厂里的管理氛围和制度,严谨、有序,充满活力。听说这套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旁边这位“工人厂长”熊光明主导设计的?吴院士不由得对熊光明刮目相看,真是人不可貌相!

下午老杨去处理其他事务,熊光明将吴院士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铺开了请人精心绘制的大号三轮农用车设计草图。

“这是~~三轮车?!”吴院士扶了扶眼镜,三轮小卡车?造这玩意儿意义何在?

“为什么不做成四个轮子?”

“成本!”熊光明直言不讳,一副你不懂的表情。

“少一个轮子,就意味着节省下一套轮胎、轴承、悬挂系统乃至更复杂的转向机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关键是转弯半径极小,特别适合在狭小的农田、院落和乡间道路使用。”

吴院士翻看着后面几种不同车头造型的设计图~圆头的、平头的、方头的,还有带鼻子的。。。。

“出这么多车头方案,是基于不同功能考虑吗?”

“这就得看您的了!”熊光明笑眯眯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