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猛地坐直了身体,声音都提高了八度:“孙铭川孙主任?!你确定?你认识他?”
熊光明挠挠头,努力回忆了一下:“应该~~是吧?瘦高个,戴个黑框眼镜,镜片厚得跟瓶子底似的。”
老杨顿时不想说话了,孙主任那是一机部统管全局的大主任,实权人物,听说部长见了他都得客气地递根烟。熊光明这小子,什么时候不声不响地搭上了这种通天的人物?连冶金部长都认识?
“您就别琢磨了。”熊光明见他发呆,催促道,瞅着老杨这样真费劲!
“您就先联系,提我名字。要是不好使,这份报告就算我白写,咱撕了它,绝无怨言!行不行?”
老杨还是有些犹豫:“这个~~我还是觉得~~有点悬乎呢?”
“哎呦我的书记!”熊光明凑得更近,压低声音,画起了惊天大饼。
“跟您说实话,这单缸的柴油发动机没什么难的!等咱们把这玩意儿吃透了,下一步就上卡车的、小轿车的,甚至是坦克的发动机!以后咱们国家自己造航母,那发动机缸体上打的钢印,都得是红星轧钢厂制造!到时候,您就不是在这办公室里听汇报了,您得去人民大会堂里头开会,坐头两排!就算您赶不上那时候,等领导人参观厂子,一听这第一步是您推动的~~”
老杨听着他描绘的“宏伟蓝图”,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脸上露出了近乎傻笑的表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坐在大会堂里的风光。他猛地一拍沙发扶手站了起来,朝外面喊道:“小李!把门给我看死了!”
然后他指着熊光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光明!你小子今天甭想跑!我这就给孙主任打电话!他要是说不认识你~~呵呵,看我怎么收拾你!”
老杨走到办公桌前,深吸一口气,开始摇电话。经过几次转接,三分钟后,电话终于接到了孙主任办公室。
“孙主任您好!我是红星轧钢厂的小杨,杨为民啊!去年工业部开会,咱们见过一面,呵呵呵,对对对!您还记得我,真是我的荣幸!” 老杨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紧张和恭敬。
“是这样的,孙主任,冒昧打扰您。我想向您打听个人~~您认识一个叫熊光明的吗?~~对,就是我们厂的!哦哦,您知道他啊!~~是是是,他现在可了不得,是我们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了!~~嗯嗯,明白明白~~好的好的!下午两点,我一定准时到!带他一起去?好好好!没问题!谢谢孙主任!”
放下电话,老杨长长舒了口气,转过身,用一种极其复杂、探究的眼神上下打量着熊光明,仿佛第一次认识他。
“算你小子~没说大话!”老杨最终吐出这么一句,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也带着一丝兴奋。
“下午孙主任有空,点名让你跟我一起去!”
“我~我就别去了吧?”熊光明故作推辞。
“这么大的事,您去拍板就行了。再说了,让陈厂长看见了,影响多不好!”
“他?”老杨此刻底气十足,不屑地一挥手。
“他算个Jb!我压根就没拿正眼瞅过他!他要是老老实实趴在图纸上搞技术,给他个厂长名头又如何?想跟我斗?哼!你小子有这背景,老子今天也扯扯你的虎皮!哈哈哈哈!”
然后老杨又给冶金部一哥打电话,把情况说明了一下,一听熊光明?部长呵呵一笑 这是为国家做出过大贡献的小家伙,伊万那些玩意儿可让国家少走了不知道多少弯路,部里面也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既然一机部有意向,只要他们乐意配合,部里更没意见。
此刻,老杨已经完全不把熊光明当作普通下属看待了,那心态转变之丝滑,俨然将其视为了平等的战略盟友。
下午,熊光明坐着老杨的专车出了厂。据目击者称,陈厂长的钢笔,如果他的手劲再大点,估计当场就得撅折了。
在孙主任简朴却威严的办公室里,熊光明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构想。他指出,目前国内主流是像“东方红-54\/75”那样的大型履带拖拉机,这类机械仿制苏联,优点是结构坚固、皮实耐用、不挑油,但缺点也明显:技术相对落后,重量大、油耗高、噪音大、排放差,而且采用预燃室设计,冷启动非常困难,需要用启动棒辅助。
更重要的是,这种为苏联广袤平原设计的重型履带拖拉机,到了中国,尤其是南方水田丘陵地带,明显水土不服。虽然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苏式柴油机的地方厂,但局面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和创新。
熊光明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不搞大家伙,而是研发中等功率的柴油发动机,重点瞄准一种大型的、后带车斗的农用三轮机动车。
熊光明比划着:“这种车,特别适合在狭窄的田埂、丘陵地带作业,对路面要求低,机动灵活。别说现在了,就是再过几十年,这玩意儿在广大农村也绝对有市场!等这个平台技术成熟了,咱们再往上堆大马力,直接干多功能农用拖拉机!”
孙主任对熊光明描述的这个“大型三蹦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拿着铅笔在纸上简单勾勒了几下,越看越觉得有门道:“啧,这东西~前面要是再加个轮子,不就成四轮汽车了?后面车斗加个棚,能拉货也能坐人。还能换不同用途的车斗,关键是体型小,小胡同都能钻进去!有点意思!”
但他也指出了核心问题:“想法不错,但咱们现有的发动机体积和功率还是不太匹配。你们这从零到一的第一步,打算怎么走?”
“所以这不就来寻求领导支持了嘛!”熊光明赶紧接话,身子往前凑了凑。
“我们厂别的不敢说,设备绝对过硬!八米花盘的立式机床、半自动研磨机,那都是当年从老毛子那儿弄来的好家伙!工人老师傅的技术也是一流的!现在就缺领头的科研人才和明确的技术方向!”
孙主任沉吟了许久,指节轻轻敲着桌面,显然在权衡。
最后,他抬起头:“这事关系不小,需要上会讨论。不过~~正好洛阳那个拖拉机研究所,内部在一些技术路线上存在分歧,可以协调一部分研究人员过来支援。武汉那边也能调几个骨干。但部里还得派专家组去你们厂实地考察,评估一下是否具备相应的科研和生产条件。”
熊光明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内部有分歧?这不正是撬墙角~~啊不,招揽人才的好机会嘛!只要来一个能统揽全局的大牛,再配上四五个骨干研究员,这摊子就能搭起来!以轧钢厂的设备和技术工人底子,他有信心两年内拿出成品!
他这个农用三蹦子的创意,恰好填补了当时国内农机市场的一个空白,提供了一条差异化的技术路径。
这玩意儿在国外虽然也有过雏形和相关车辆,但没形成气候,毕竟人家不缺便宜好用的汽车,也没咱们这边地形这么复杂。正好可以用来吸引那些在原有体系内感到束缚、渴望新挑战的技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