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落在会议室的长桌上,把几张白纸映得像是铺了层金箔。刘好仃坐在主位,手里捏着一支红笔,正对着那张刚整理好的评分细则表出神。
“这玩意儿比算工资还难。”他嘟囔了一句,抬头扫了眼在座的几位评估员,“你们谁先来?”
小周坐在角落里,手里正翻着昨天的评估记录,闻言抬起头:“刘哥,我觉得‘团队协作’这块,咱们得分得再细点。昨天有个组,明明配合挺默契,结果分数还没隔壁那个单打独斗的高。”
“那是因为人家操作确实快。”阿梅插话,“但你说的也有道理,团队协作确实不该被忽视。”
刘好仃点点头,把红笔在纸上轻轻点了点:“所以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把每个项目的分值和标准都定下来,别再出现昨天那种‘一个操作快、一个配合好,分数却差一大截’的情况。”
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
“我觉得‘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意识’应该各占20%,毕竟咱们是制造业,安全第一。”小周一边说一边翻出几份评估报告,“你看,昨天有个小伙子,操作速度是快,但手套都没戴全,万一出事,咱们担不起。”
“我同意。”阿梅点头,“不过‘应急反应’也不能太低,毕竟咱们这行,突发状况太多了。”
“那就定15%?”刘好仃提了个建议,“再加个‘改进空间’,占10%,这样既鼓励进步,也留有余地。”
“行,这个我赞成。”小周在本子上记下,“那‘团队协作’呢?”
“15%吧。”刘好仃笑了笑,“咱们不是要挑出几个尖子,而是要整个团队都提升。”
阿梅翻了翻记录:“那剩下的10%给‘综合表现’?”
“对,比如有没有主动提出问题,或者在演练中有没有带动队友之类的。”刘好仃说着,把红笔一搁,“这不就齐了?”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几人低头核对,气氛突然安静下来。
“刘哥,”小周忽然开口,“那具体怎么打分?比如‘操作规范性’,怎么才算规范?”
“问得好。”刘好仃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表格,“我昨天晚上做了个评分细则,每项都有参考案例。比如‘操作规范性’,分为五个等级,从完全不规范到完全符合标准,对应1到5分,再乘以权重。”
“这太细致了吧?”阿梅翻着表格,有点惊讶,“你昨晚熬夜了?”
“没事儿,睡得少点,脑子还清醒。”刘好仃笑着,“咱们得把标准统一了,不然后面评估的数据就没法比。”
“这表格要是整理成模板,以后别的培训也能用。”小周一边看一边点头,“刘哥你这脑子,不去做hR真是屈才了。”
“我可没那个命。”刘好仃摆摆手,“我这人就适合跟玻璃打交道。”
阿梅翻到“应急反应”那一栏,皱眉道:“刘哥,这个‘突发状况应对’,评分标准是不是太复杂了?”
刘好仃接过表格看了看,点头:“确实有点,咱们得简化一下,不然评估的人光是看标准就头疼。”
“那我来改。”小周自告奋勇,“我按实际情况把每项都拆成三个等级,简单明了。”
“好,你来改。”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的目标不是把标准定得多么学术,而是让大家都能看得懂、用得上。”
会议室里又热闹起来,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子前,一边翻记录一边改表格,气氛轻松又专注。
时间过得飞快,等他们再抬头时,窗外的阳光已经移到了正中央,把会议室照得亮堂堂的。
“差不多了吧?”刘好仃问。
“我这边改完了。”小周把表格递过去,“你看看。”
刘好仃接过表格,仔细看了一遍,点点头:“行,这个版本比原来的更清晰,也更容易操作。”
阿梅也点头:“我觉得可以了。”
“那就定下来。”刘好仃拿起红笔,在表格最上方写上“统一评估标准(试行)”几个字,“从今天开始,所有评估都按这个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虽然不大,但带着几分完成任务的轻松。
“刘哥,”小周忽然问,“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刘好仃笑了笑,“接下来就是看数据、找问题、做调整。培训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过程。”
阿梅点头:“是啊,评估只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提升。”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忙碌的生产线,阳光洒在他脸上,带着几分沉稳和坚定。
“咱们不是要让大家变成一样。”他回头看着两人,“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小周和阿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认同。
“刘哥,”小周笑着说,“你说咱们要是把这些标准整理成文档,会不会被上面表扬?”
刘好仃笑了笑,没接话,只是转身坐回桌前,拿起那张表格,轻轻地摩挲了一下边角。
“表扬不表扬的不重要。”他说,“重要的是——咱们的工人,变得更厉害了。”
窗外,微风拂过厂区的绿植,叶片轻轻摇晃,仿佛也在为这份收获鼓掌。
而刘好仃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标准统一,只是第一步。”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刘哥,”一个评估员探头进来,“下一批评估员到了,是不是现在就开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