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进车间,把金属器械映得闪闪发亮。刘好仃站在评估区外,手里捏着一沓表格,目光在几个正在操作的员工身上扫过。
“小周,你那边怎么样?”他冲着不远处喊了一声。
“刚完成第三组考核。”小周抬头挥了挥手,“不过有个哥们儿在‘应急反应’那块卡住了。”
“哪一组?”刘好仃皱眉。
“第五组的李师傅,模拟停电那会儿,他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怎么处理。”
“行,我过去看看。”刘好仃边走边翻看手里的评分细则表,心里盘算着是不是得再安排一轮针对性辅导。
这已经是统一标准后的第一轮正式评估,大家状态都绷得挺紧。前两天刚开完动员会,阿梅还特意给每位评估员准备了便携版评分指南,别在胸前像徽章似的,倒也成了车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走到第五组区域时,正巧看到李师傅从操作台前退下来,额头上一层汗,脸有点红。
“刘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我是不是又拖后腿了?”
“别急,先喝口水。”刘好仃递过去一瓶水,“咱们不是说了嘛,这次是评估,不是考试。发现问题是好事。”
李师傅接过水,拧开盖子猛灌了一口:“我知道,可刚才那一下,脑子就跟断电了一样。”
“这就是典型的应激反应迟缓。”旁边的小周插话,“其实整个流程你是熟悉的,就是突然变化的时候没转过弯来。”
刘好仃点点头:“这很正常,咱们平时练的是规范操作,突发状况毕竟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
说着,他掏出笔,在表格上记下一笔:“应急反应需加强实战感训练。”
“这样吧,下午我们安排一个加练环节,专门模拟各种突发情况,你们谁觉得自己这方面需要补课的,都可以来。”
李师傅一听,眼睛亮了:“真的?那我一定来!”
“当然。”刘好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咱这个评估不是为了分高低,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更稳、更快、更自信地上岗。”
小周在一旁记录:“刘哥,要不要做个‘应急能力提升班’?我看今天至少有七八个人在这项上表现不稳定。”
“可以考虑。”刘好仃点头,“不过先得等这一轮评估结束,看看数据再说。”
说话间,第六组已经准备就绪,阿梅站在评估点位上,正对着对讲机确认流程。
“刘哥,第七组也准备好了!”她朝这边比了个手势。
“走起。”刘好仃收起本子,大步走向下一个评估区。
考核进行到中午,评估员们轮流吃饭,但节奏一直没掉下来。阿梅和小周分工明确,一个负责现场指导,一个负责数据录入,配合得相当默契。
刘好仃坐在临时办公桌前,看着面前堆成小山的评估表,眉头微皱。
“有问题?”阿梅端着饭盒坐过来,一边吃一边问。
“有个小伙子对自己的分数不太满意。”刘好仃指了指一份表格,“他说自己明明完成了所有动作,为什么只打了3.5分。”
“他是哪个项目?”阿梅凑近看了看。
“操作规范性。”
“这得分细得很。”阿梅咬了一口苹果,“比如手套戴全没戴全,工具摆放是否到位,这些细节都会影响评分。”
“可他自己觉得没问题。”刘好仃叹了口气,“这说明我们的标准传达还是不够清晰。”
“那怎么办?总不能因为一个人质疑就改成绩吧?”
“当然不是。”刘好仃笑了笑,“我已经安排重新评估了,让他亲自看回放视频,对照评分细则一条条核对。”
“明智。”阿梅竖了个大拇指,“这样既公平,也能让他心服口服。”
“而且我发现一个问题。”刘好仃翻开一页,“有些评分项的描述还是太模糊了,比如说‘工具摆放合理’,到底什么叫合理?有人认为整齐就行,有人认为必须归位。”
“那得再细化。”阿梅点头,“下次开会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是不是要配上图解说明。”
“嗯。”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这事儿得尽快解决。”
阿梅吃完饭,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我去看看第八组,估计他们快结束了。”
刘好仃点头:“辛苦啦。”
下午的评估节奏明显加快,大家都进入了状态。评估员们也开始有了默契,谁擅长哪块,谁更适合做现场指导,分工越来越明确。
就在最后一组开始评估时,一个小姑娘忽然举手:“刘哥,我能问个问题吗?”
“当然。”刘好仃走过去。
“我在‘团队协作’那一项被扣了分,是因为我没主动帮别人吗?”
“你当时是在做什么?”刘好仃翻出她的评估记录。
“我在检查设备参数,旁边那位同事操作失误了,我本来想提醒他,但后来觉得他可能自己能搞定。”
“你判断得没错。”刘好仃点头,“但你也错过了一个协作的机会。”
小姑娘一脸困惑:“可我不想干扰别人工作啊。”
“协作不是干扰。”刘好仃笑了笑,“有时候一句提醒,就能避免一次失误。关键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团队任务,而不是单打独斗。”
小姑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可以试着在操作中多观察队友的状态,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沟通。这不是打扰,而是支持。”
“明白了。”她眼神亮了起来,“谢谢刘哥。”
刘好仃拍拍她的肩:“继续加油。”
傍晚时分,最后一组员工完成评估。评估员们陆续收工,不少人瘫在椅子上直喊累。
“刘哥,这活真不轻松。”小周揉着脖子,“我都快成机器人了。”
“辛苦了。”刘好仃笑着,“今晚请大家吃顿好的。”
“耶!”几个人欢呼起来。
刘好仃却只是站在窗边,望着车间里逐渐安静下来的生产线,手里握着那份最后的成绩汇总表。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评估数据堆积如山,每一张纸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的进步与短板。而他,要从中找出那些隐藏的问题,为下一步培训铺路。
他低头看了眼手表,六点半。
“走吧。”他对还在整理资料的阿梅说,“该吃饭了。”
阿梅合上文件夹:“刘哥,你说这次评估结果出来后,会不会有人脱颖而出?”
“肯定会。”刘好仃笑了笑,“有些人平时低调,关键时刻反而最稳。”
“那你打算怎么安排这些人?”
“先让他们带一带其他人。”刘好仃推开门,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脸上,“慢慢来,一步步走。”
车间门口,风吹过厂区的绿树,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一天的付出鼓掌。
而刘好仃知道,明天,新的挑战又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