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门刚被推开,一股清新的晨风就扑了进来。刘好仃正站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杯热茶,望着楼下忙碌的厂区,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松弛。
“刘哥,报告都整理好了。”阿芳抱着一沓纸走进来,头发还是昨晚加班时随便扎起的马尾,却精神得很,“数据图表也做好了,要不要再加点配色?”
刘好仃转过身,接过资料翻了几页,点了点头:“简洁就行,重点突出。”
“那我再去改一下封面。”阿芳说着就要走。
“等等。”刘好仃叫住她,“今天下午的会,你来做主讲。”
阿芳愣了一下,眼睛睁得圆圆的:“我?不是吧,我平时最多就是在Excel里敲个公式……”
“你现在可是我们的‘数据小达人’。”刘好仃笑着把文件夹递回去,“别怕,有我在底下托着呢。”
阿芳低头看着自己名字印在封面的位置,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那……我试试。”
上午十点,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车间主任、采购科主管、财务代表……一个个神情各异,有的打着哈欠,有的低头看手机,还有的已经开始翻起了零食袋。
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台投影仪,身后跟着小林和阿芳。他扫了一眼全场,没说话,只是打开了投影,屏幕上立刻跳出一张对比图:三年来的火警记录与整改后的隐患减少趋势。
“大家早上好。”他语气平静,“今天我们开这个会,主题是——安全整改的效果评估。”
有人抬起头,有人继续刷手机。
“先看这张图。”刘好仃用激光笔指着屏幕,“2021年到2023年,厂内共发生14次小型火情,其中9次集中在配电房和打磨区。而从今年三月启动整改计划以来,到现在为止,三个月,零火灾。”
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些。
“这不是运气。”他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阿芳在旁边适时切换下一页,展示出员工培训后灭火器使用率的数据,还有现场演练的照片。
“以前很多人连灭火器都不会用,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八成的一线员工能独立操作。通道杂物清理率从57%提升到98%,喷淋系统修复完成率达92%。”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瞄了眼刘好仃,见他点头,才继续往下讲。
“更重要的是,”刘好仃接上话,“我们建立了一套可追踪、可复核的机制。比如每日巡检打卡、问题上报系统、责任清单公示。”
财务科的老李皱眉开口:“这些我们都看到了,但问题是,整改完了是不是该削减预算?你们还要继续花钱?”
刘好仃笑了笑,调出另一张图:“这是第三方机构对我们厂区的安全评分,目前只有68分,行业平均是75分。换句话说,我们还没达标。”
老李没再说话,但眉头没松。
“而且,”刘好仃继续道,“安全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程,它需要持续投入。就像人要定期体检一样,设备也需要维护,人员也要不断培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提了一个‘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每月巡查、每季度演练、每年更新设施。希望公司能拨款支持下一阶段的工作。”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沉默。
“我觉得可以考虑。”生产主管开口,“毕竟这几个月下来,事故率确实降了,员工状态也比以前稳定。”
“我也同意。”采购科的人点点头,“之前维修配件延误的事,现在流程顺畅多了。”
财务那边还在犹豫,但气氛已经明显缓和。
散会后,阿芳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忍不住问:“刘哥,你怎么知道他们会被说服?”
“因为人都喜欢看到成果。”刘好仃喝了口茶,“只要我们拿出数据,摆出事实,谁也不能否认改变是真的发生了。”
“不过……”阿芳忽然想起什么,“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张旧维修申请单。”
“哦?”刘好仃停下动作。
“是五年前的,上面写着‘暂缓处理’,红色批注,像是谁特别强调过的。”阿芳皱眉,“那时候的隐患,现在看起来其实都很关键。”
刘好仃接过那张泛黄的纸,轻轻摩挲着边缘,眼神深了一些。
“有些事啊,”他低声说,“不是没人知道有问题,而是没人愿意负责。”
阿芳没说话,只觉得手里的资料突然沉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带着小林去车间做最后的实地复核。
“上次那个堆放杂物的地方,有没有挪走?”他问。
“拍过照了。”小林打开手机,“你看,昨天晚上还有人在搬。”
他们走到打磨区,果然看见原本堵在安全出口的大箱子已经被清空,通道干净整洁。
“不错。”刘好仃点头,“效率挺快。”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些事迟早要做。”小林说,“只是以前没人带头。”
两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仓库门口。
“这里的问题也不少。”小林翻开笔记本,“喷淋头修了,但水压还不稳定。”
“那就再检查一遍。”刘好仃说着,伸手拧开水阀测试压力。
忽然,阿芳从里面跑出来:“刘哥!你快来!”
两人对视一眼,赶紧跟进去。
仓库角落里,一堆杂物箱中间,赫然躺着一条完整的消防水带。
“标签显示报废五年了。”阿芳蹲下来看,“但它保存得很好,甚至还能用。”
刘好仃走近,仔细看了看水带上的编号和出厂日期,脸色渐渐凝重。
“这不是随便扔在这里的。”他说,“是有人刻意留下的。”
阿芳抬头看他:“你是说……以前有人想整改,但被阻止了?”
刘好仃没回答,只是默默拿起水带,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
他站起身,看向仓库深处那些还未完全整理的区域。
“这厂里,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找到。”他说。
阿芳点点头:“那我们继续找。”
几天后,刘好仃将最终版《安全生产整改效果评估报告》交到了厂长桌上。
报告最后一页,附着一张手绘草图,画的是厂区几处尚未彻底排查的隐蔽区域,铅笔字迹轻柔却坚定:
“下次重点。”
厂长看完报告,合上文件夹,看了刘好仃一眼:“你打算怎么用这笔钱?”
“一部分用于设备更新,一部分用于培训体系优化。”刘好仃答得干脆,“剩下的,我想留作应急储备。”
厂长点点头:“行,我签字。”
签完字后,他忽然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还想查点别的?”
刘好仃笑了:“厂里有些地方,还没彻底亮起来。”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进办公室,在桌面映出一片暖光。
阿芳在外面敲了敲门:“刘哥,新一批灭火器到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去。”刘好仃站起身,顺手把那份报告放进抽屉最底层。
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稳健,仿佛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等着他。
而他,早已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