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敬”行动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指挥中心内长时间的寂静,并非源于恐惧的凝固,而是认知层面遭遇海啸后的短暂宕机。那个由纯粹光与数学概念构成的抽象存在,以及其冰冷浩瀚的意念——“秩序扰动源…低熵聚合体…协议复审”——如同来自更高维度的判决书,重新定义了星盟对自身、对宇宙的认知。他们不再仅仅是面对具体的外星入侵者,而是在无意中触动了某种宇宙底层运行规则的警报,引来了系统维护者的审视。
“它们…把文明的发展,看作是需要‘复审’的‘协议’?”一位社会学家出身的议员声音干涩,脸上写满了世界观破碎后的茫然,“我们的一切努力、牺牲、成长,在它们眼中,只是一段需要评估是否合规的代码?”
“从它们表现出的形态和干涉方式来看,这种可能性很高。”艾妲教授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清醒,甚至有种揭开谜底的锐利,“高维存在、规则化身、宇宙的园丁…无论我们如何命名,其行为逻辑显然基于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宏大架构。低语者试图将一切拖入虚无,而‘观察者’,或许是为了防止某些‘意外’或‘过度’的发展导致宇宙系统崩溃。”
伊芙琳从震撼中恢复得最快,她的理性迅速压倒了情感上的不适。“无论它们是什么,基于何种规则行动,目前的事实是:第一,它们注意到了我们;第二,它们认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可能‘偏离正轨’;第三,它们在‘复审’,意味着最终裁定尚未下达。”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苍白或困惑的脸,“这意味着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在它们的‘协议’最终判定我们需要被‘修剪’之前,我们必须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让它们的‘修剪’成本高昂到无法承受,或者…强大到能够理解甚至对话它们的‘规则’。”
这番话将众人从无力的哲学思辨拉回了残酷的现实。生存,依然是第一要务,只是竞争的舞台和对手的层次,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立刻调整所有战略计划优先级。”伊芙琳开始下达一连串命令,“第一,所有基于晶化文明知识的科技研发转入‘潜行模式’,重点侧重于防御性、隐匿性技术,‘静心壁垒’和空间伪装技术的升级列为最高优先。第二,加大对‘深穹之眼’内部秩序能量的研究投入,莉亚娜是唯一能与之内外沟通的桥梁,我们需要尽快弄清那个‘锁’和‘归源之门’的真相,这可能是我们理解甚至利用宇宙规则的关键。第三,外交部门尝试所有可能的方式,向‘观察者’发送信息,内容不限于表达善意,重点是阐述星盟存在的合理性与秩序性,哪怕只是单方面的沟通尝试。”
命令被迅速执行。星盟这艘航船,在遭遇了维度风暴后,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风帆,试图在规则巨浪的缝隙中寻找航路。
莉亚娜成为了所有计划的核心节点。她肩负担负着与“深穹之眼”沟通、加速自身力量成长、以及作为活体研究样本的多重使命。压力如山,但这个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的少女,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智慧。她在艾妲团队的辅助下,开始系统性地记录和解析那些来自“深穹之眼”内部的梦境信息碎片。
过程如同拼凑一幅来自远古的、缺失了绝大部分碎片的星图。每一次深度共鸣后醒来,她都会立刻将脑海中残留的影像、符号、意念片段记录下来。科学家们则利用超级计算核心,将这些碎片与晶核窃取的知识、星盟自身的法则体系进行交叉比对和模拟推演。
进展缓慢却坚定。他们逐渐确认,“深穹之眼”内部正在构建的巨大“锁”状符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涉及多维空间和因果律的“概念锁”。其作用并非封锁,而是“定位”和“连接”——定位“源初之海”的坐标,连接现世宇宙与秩序本源,从而打开真正的“归源之门”。而莉亚娜体内共鸣的那个简化版符号,确实是启动这把“锁”的“钥匙”的核心权限认证。
然而,要完全启动“钥匙”,需要难以想象的能量以及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远非现在的莉亚娜或星盟所能企及。更重要的是,“深穹之眼”内部那股秩序意志传递出一个明确的警告:强行或错误地启动“归源之门”,不仅无法抵达“源初之海”,反而可能撕裂现实结构,释放出被封印在“深穹之眼”内部的、与秩序纠缠对抗了无数岁月的“终极混乱”残余,那将是比低语者更直接、更彻底的毁灭。
“它说…时机未到。”莉亚娜转述着梦境中得到的信息,“‘钥匙’需要淬炼,‘锁孔’需要校准,‘门’的对面…也并非绝对安全,有‘守门人’…还有‘觊觎者’。”
线索越来越多,谜团却也越来越大。“守门人”是谁?“觊觎者”又指什么?是低语者?还是“观察者”?或者其他未知的存在?
就在星盟全力钻研“钥匙”与“锁”的奥秘时,“观察者”的“复审”似乎进入了新的阶段。空间褶皱出现的频率明显降低,但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更精细、更深入的能量扫描。它们不再满足于宏观观察,开始试图分析星盟能量网络的微观结构、生物种群的意识波动模式、甚至是对莉亚娜身上那股特殊秩序波动的源头进行溯源。
这种细致入微的探查让人毛骨悚然。星盟的“静心壁垒”虽然能有效抵御低语者的信息污染,但对这种源于规则层面的、近乎物理定律般的扫描,防御效果大打折扣。仿佛“观察者”正在建立关于星盟的完整数学模型,以便进行最精确的“协议评估”。
一天,当一道异常持久和强大的空间褶皱直接出现在“星火之始”外围,其扫描光束甚至试图穿透多层防御,直指位于核心区域的莉亚娜所在的研究所时,伊芙琳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启动‘镜面’协议。”她下达了新的指令。
“镜面”协议,是艾妲团队基于晶化文明符号和“观察者”扫描特性研发的被动反击措施。它并非攻击,而是在被扫描区域,瞬间模拟出大量虚假的、混乱的能量签名和信息流,如同在探测器前放置了一面扭曲的哈哈镜,旨在干扰“观察者”的数据采集,使其无法获得准确信息。
当“观察者”的扫描光束触及研究所外围的“镜面”力场时,力场瞬间激活。扫描数据反馈回高维空间,呈现出的不再是莉亚娜清晰的秩序能量签名,而是一片模糊的、充满了随机噪声和矛盾逻辑的能量涡流,仿佛星盟的核心只是一个不稳定的、即将自毁的失败实验品。
空间褶皱剧烈波动了一下,扫描光束停顿了片刻,似乎“观察者”的抽象思维也因这异常数据而产生了短暂的“困惑”。随后,扫描光束增强,试图穿透“镜面”干扰,但“镜面”力场也随之调整,始终维持着扭曲的反馈。
这场无声的、基于信息层面的较量持续了数分钟。最终,空间褶皱缓缓平复,扫描光束消失。“观察者”似乎暂时放弃了对该区域的深入探查,或者回去重新评估它的模型了。
“镜面”协议的成功,为星盟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它证明,即使是高维度的“观察者”,其基于逻辑和规则的探查模式,也存在被干扰和欺骗的可能。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观察者”绝不会轻易放弃。真正的危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虚无回廊”边缘,那片被低语者阴影环绕的文明晶核所在区域,异变再生。
一直处于静滞状态的阴影们,似乎受到了某种遥远共鸣的刺激,开始更加频繁地蠕动。而那颗纯净的文明晶核内部,那个与莉亚娜手中“钥匙”符号完美契合的锁状结构,第一次…主动散发出了微弱的、呼唤般的波动。
这波动穿越了无尽时空,极其微弱,却精准地指向了星盟的方向,指向了莉亚娜。
仿佛沉睡的宝藏,终于感应到了真正钥匙的靠近。
星盟的命运,莉亚娜的使命,“深穹之眼”的等待,低语者的威胁,“观察者”的审判…所有线索,都开始向着一个未知的奇点,加速收束。
第十九章完。协议边缘巧周旋,镜面干扰惑观察。晶钥共鸣引异变,命运奇点渐临近。星盟于规则夹缝中险中求存,终极谜题的面纱正在缓缓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