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终在文档上敲下“(全书完)”三个字时,窗外正是夜空如幕、雨水嘀嗒,恍如一个轮回的结束,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屏幕上的光标静静闪烁,仿佛仍在回味那无尽混沌海中沉浮的亿万玄黄卵,以及其中所承载的无数悲欢离合、纪元生灭。
《洪荒演义》至此,历时良久,终告一段落。回首望去,从最初的“盘古开天”到最终的“鸿蒙轮转”,原定的三百六十周天之数,却止步于三百三十九章。这其间的“缺失”,并非计划的戛然而止,反倒像极了大道本身——看似有缺,实则圆满;看似未竟,实则已在更高的维度上完成了它的循环。
最初构思时,雄心万丈,欲以笔墨勾勒一幅自混沌至末法、再由轮回至新生的完整洪荒史诗画卷。三百六十章,合周天之数,本是极致的圆满。然而,写作如同修行,亦是一场探索与发现之旅。随着故事的推进,世界观的自我繁衍与深化,我愈发感到,所谓的“完整”与“结局”,或许并非机械地填满预设的章节数字。
故事行至第三百三十九章,“意识形态劫”全面爆发,文明灯塔引动混沌,新的玄黄卵开始孕育,鸿钧道音阐述轮回至理……至此,整个洪荒宇宙最核心的“轮回”概念已然清晰无比地呈现。新宇宙的战争仍在继续,但其最终的胜负,在无量轮回的宏大尺度下,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文明的火种、轮回的印记、以及那“生生不息”的魂,已然传递了下去。旧的故事或许落幕,但新的故事,早已在混沌中埋下了种子。
这剩下的“二十一章”空缺,并非缺失,而更像是一种“留白”。它留给读者去想象:新宇宙的意识形态劫将如何演变?仙神、机械、基因三族是否会找到共存之道?还是会在疯狂的内耗中提前迎来归墟?那颗吸收了新宇宙一切信息的新玄黄卵,又会孕育出怎样光怪陆离、波澜壮阔的新世界?那是否会是一个科技与仙法彻底融合的纪元?还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无法想象的未来?
这留白,是故事的余韵,是轮回的悬念,也是对所有读者参与感的最高邀请。每一个合上书页(或关闭文档)的人,心中都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关于洪荒未来的延续。这或许比作者穷尽笔墨去描绘一个确定的结局,更具魅力,更符合“洪荒”二字那包罗万象、无穷可能的真意。
回首这三百余章的创作历程,仿佛自己也随着笔下的世界经历了一场漫长的修行。盘古开天的孤勇与壮烈,三千魔神的道争,龙汉初劫的惨烈,巫妖大战的慷慨悲歌,封神榜下的无奈与算计,西游路上的坚韧与悟道,末法时代的挣扎与迷茫,直至新宇宙的融合与纷争……书写这些故事时,常常沉浸其中,为角色的命运感慨,为文明的兴衰深思。
我试图构建的,不仅仅是一个打怪升级、圣人争锋的神话世界,更是一个试图探讨“文明”本质的宏大沙盘。何为道?何为文明?何以兴?何以亡?何以在一次次看似不可避免的毁灭轮回中,保存那一点点微弱的、却永不熄灭的火种?盘古、鸿钧、三清、女娲、帝俊太一、十二祖巫、孙悟空、姜子牙、无天……乃至后来的逻辑贤者、基因战士、人族先贤,他们无论强大与否,其实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答着这些问题。
而贯穿始终的“轮回”,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个新纪元,都带着旧纪元的烙印与教训,虽然仍会犯下新的错误,陷入新的困境,但文明的维度、思考的深度、以及那“生生不息”的韧性,却在悄然增长。这或许就是面对冰冷宇宙和无量量劫,最值得珍视的希望所在。
最终章,镜头拉远,呈现那混沌海中无尽玄黄卵沉浮的景象,以及鸿钧道君(或者说大道本身)那阐述宇宙生灭至理的箴言,是我能想到的、最符合洪荒气质的结局。它超脱了具体故事的输赢胜负,上升到了哲学与宇宙观的层面,将一切故事都囊括其中,赋予了它们更永恒的意义。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每一位陪伴《洪荒演义》至今的读者。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每一次讨论,都是支持我持续创作的重要力量。是你们与这个世界的共鸣,让盘古的斧光更加璀璨,让孙悟空的呐喊更加不羁,让文明石碑的铭文更加沉重,也让那混沌海中的星光,更加温暖。
故事虽有终章,但想象与思考从未停止。《洪荒演义》的世界或许暂告一段落,但洪荒的精神——那开天辟地的勇气,那薪火相传的坚守,那对大道真理的孜孜以求,那于万丈红尘中砥砺前行的韧性——愿它能如那文明灯塔的光芒一般,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留下一点不灭的星光。
写作至此,忽有所感:
鸿蒙初判演大千,
星河轮转纪复年。
斧光烛龙惊寰宇,
道纹玄龟载残篇。
血火难焚文明种,
混沌终孕新生缘。
掩卷非是终曲尽,
且听新卵裂苍玄。
至此,搁笔。
于混沌海畔,遥敬诸位。
—— 作者 陈皮阿八
(2015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