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繁忙的椹川海军基地,邓贤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椰城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
相比海军建设的相对传统,空军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更是全新的事物,邓贤觉得这里有更多需要他指导和点拨的地方。
椰城机场的规模比邓贤想象的要大得多。
三条混凝土主跑道呈三角形分布,周围散布着机库、维修车间和飞行指挥塔。
在机场一侧,新建的飞机制造厂厂房延绵数百米,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铆接的脆响。
空军司令林肖、副司令赵空武、顾问陈纳德以及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周志开等人早已在机场等候。
见到邓贤的车队,众人立即迎上前来。
\"大帅,欢迎视察空军基地!\"
林肖敬礼报告,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邓贤抬手回礼后,直接问道:\"海东青舰载机和猎鹰改进型的进展如何?带我去看看。\"
在众人的陪同下,邓贤首先来到了试飞准备区。
那里停放着两架刚刚下线的新型飞机——舰载战斗机海东青-I和对地攻击机猎鹰-IA。
邓贤仔细打量着这两架飞机。
海东青-I是双翼设计,机身看起来较为结实,起落架明显加强。
猎鹰-IA则是单翼设计,机翼较厚,机身下可以挂载炸弹。
陈纳德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介绍道:\"大帅,海东青最大速度310公里\/小时,装备两挺7.92mm机枪,可携带一枚250公斤炸弹。猎鹰改进型速度达到340公里\/小时,可携带最多500公斤炸弹。\"
邓贤绕着飞机走了一圈,眉头微微皱起。
作为来自后世的人,他看到的更多是这些设计的局限性和改进空间。
\"林司令,陈纳德顾问!\"
邓贤看后,开口直接说道:\"我们的飞机设计思路需要一些调整。\"
邓贤指向海东青的双翼,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翼设计虽然升力大,起降距离短,但阻力也大,限制了速度的提升。未来我们应该转向全单翼设计,采用悬臂式机翼,取消支撑张线。\"
周志开工程师惊讶道:\"但是大帅,单翼结构的强度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结构来解决。\"
邓贤说着,继续开口道:\"而且,你们看这机身蒙皮,现在用的是布质蒙皮。我们的飞机应该逐步转向全金属半硬壳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这样不仅强度更高,气动外形也更流畅。\"
这些概念对当时的航空工程师来说几乎是革命性的。
陈纳德听后直接睁大了眼睛:\"全金属单翼机?这...这目前只有少数实验机采用这种设计!\"
\"但这是未来的方向。\"
邓贤对此坚定地说着。
\"我们应该立即开始相关技术预研。文君同志带回的资料中应该有相关内容。\"
邓贤接着指出了更多改进点:可收放起落架以减少飞行阻力、封闭式座舱改善飞行员环境、变距螺旋桨提高发动机效率...
来到猎鹰攻击机前,邓贤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对于对地攻击机,除了挂载炸弹外,还可以考虑集成强大火力的航炮。比如在机翼内安装20mm甚至30mm机炮,专门用于打击地面装甲目标和舰船。\"
林肖倒吸一口凉气:\"机翼内安装航炮?这...这需要重新设计整个机翼结构啊!\"
\"所以要从现在开始研究。\"
邓贤不想让他们这样缓慢一步步的发展,直接告诉了他们未来的空战形势。
\"未来空中作战的模式会发生变化,战斗机不仅要空战,还要能对地攻击;攻击机则需要强大的火力来有效打击地面目标。\"
随后,邓贤继续参观了发动机研发车间。
看到正在试制的疾风-I型星型气冷发动机,邓贤提出了增加增压器的想法以提高高空性能,甚至简单描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动力装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压缩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然后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看过航空发动机样式后,邓贤又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在黑板上画着简单的示意图。
\"这种发动机可以突破活塞发动机的速度限制,让飞机飞得更快更高。\"
整个车间的工程师都听得目瞪口呆。喷气推进的概念在当时只有极少数前瞻性的科学家在理论层面探讨,而邓贤却已经描述得如此具体。
周志开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大帅,您这些想法...太超前了!如果能够实现,我们的航空技术将领先世界!\"
邓贤平静地回答:\"所以我们要敢想敢做。从现在就开始技术储备,哪怕需要五年、十年才能实用化,也要坚持研究方向。\"
视察结束后,邓贤与空军高层和技术骨干进行了座谈。
\"各位,制空权将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邓贤看向在座的所有人严肃地说着。
\"我们现在落后于人,但不能永远落后。我们必须以超前的眼光和更大的投入,实现航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说后也是提出了具体指示:\"立即成立航空技术研究院,下设气动、结构、发动机、武器等不同研究室。重点攻关全金属单翼技术、可收放起落架、增压发动机等技术。同时,开始喷气推进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前期实验。\"
林肖听后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巨大。
\"大帅,这些研究方向都很重要,但我们的资源和人才...\"
\"资源不是问题。\"
邓贤听后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会让计划委员会优先保障空军的技术研发需求。人才方面,一方面加强自主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文君的渠道,从国外引进相关专家。甚至可以尝试从德意志国、英国等地挖一些顶尖人才过来。\"
陈纳德忍不住感叹:\"邓将军,您的远见令人惊叹。如果您这些设想能够实现,华国空军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空中力量。\"
邓贤听后只是微微一笑。
\"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你,陈纳德顾问,希望你能够将美丽国航空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带给我们,同时帮助我们培养更多优秀的飞行员。\"
离开椰城时,邓贤特意去看望了正在接受训练的飞行员学员。
看着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仿佛看到了未来华国空军的希望。
\"他们是未来的雄鹰。\"
邓贤看着这些飞行员对林肖吩咐道:\"要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训练和装备。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要驾驶着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先进战机,保卫祖国的蓝天。\"
回程的车上,邓贤闭目沉思。
他知道,自己对海军和空军的技术指导虽然超前,但并非不切实际。
许多技术其实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出现并成熟,他只是提前指出了发展方向,避免了走弯路。
而这种技术上的超前指导,加上郑文君带来的资金和技术资料,或许真的能够让华南的海空军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前十几年达到二战中后期的技术水平。
这将彻底改变华国的命运,乃至亚洲的战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