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邓贤婉拒军阀推举的通电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复杂反响。

1927年1月底的羊州,虽然时值寒冬,但政治温度却异常高涨。

在绥靖公署的会议室内,炭火盆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与会者心头的凝重。

邓贤与核心幕僚们正在分析当前局势。

大帅婉拒推举的通电,在知识界和商界获得普遍好评。

陈念和对于最近的国内局势影响首先汇报。

《申报》、《大公报》等主要报纸都发表社论,称赞大帅顾全大局、不慕虚名。

叶怀瑾也是接着道:但军阀方面反应复杂。张雨亭等人表示理解,但希望大帅继续发挥调解作用。部分小军阀则担心失去依靠,开始暗中与北伐军接触。

蒋瑞元方面呢?

邓贤听后关切地开口问道,毕竟现在的蒋瑞元在国众党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蒋瑞元发表强硬讲话,指责军阀假借和平名义,行分裂之实,要求北伐军继续武力统一。

叶怀瑾回答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伐军内部出现厌战情绪,许多官兵希望和平解决。

郑文君则从经济角度分析补充道:连续战事已经开始影响经济。长江流域商业受阻,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和平呼声日益高涨。

邓贤听着众人的开口,沉思片刻后说道:看来我们的立场是正确的。现在关键是推动实质性谈判,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

他指示叶怀瑾:通过秘密渠道,向各方提出具体谈判建议:第一,立即全面停火;第二,召开各派政治会议;第三,讨论军队国家化方案。

这些建议很快得到回应。

2月初,张雨亭率先表示支持,命令前线部队停止军事行动。

其他军阀随后跟进,北伐军也在各方压力下同意暂时停火。

2月10日,各方代表齐聚金陵,开始预备会议。

邓贤派出以陈念和为首的代表团参与斡旋。

会议在旧江南省议会大楼举行,气氛紧张而微妙。

北伐军、军阀、各界代表分坐各方,彼此间明显存在隔阂。

但是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就陷入僵局。

蒋瑞元的代表张群强硬表示:国众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军阀必须无条件投降,接受改编。

张雨亭的代表杨宇霆听后当然不会答应,立即开口反驳:如果是无条件投降,还有什么可谈的?我们要求保证各方合法权益。

争论不休之际,陈念和紧急开口发言调解道:各位,既然坐到这里,说明都有和平诚意。建议先讨论技术性问题,比如停火线划分、难民救助等,建立互信后再谈政治安排。

这个务实建议得到多数代表赞同。

会议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处理具体事务。

但背后博弈更加复杂,休会期间,各方代表频繁活动,争取支持。

蒋瑞元在休会期间秘密召见张群:告诉桂系和Gc党,只要支持中央立场,将来可以给予适当安排。但对军阀决不能让步!

李德邻则与白健生商议说道:蒋瑞元想独揽大权,我们不能让他得逞。可以联合Gc党,制约蒋瑞元。

周先生冷静分析着各方态势:目前三方博弈,我们可以借力打力。关键是要推动民主政治,防止军事独裁。

在这复杂的博弈中,邓贤的立场格外重要。

各方代表纷纷与华南代表团接触,探听意向。

陈念和则是严格执行邓贤的指示:华南支持和平统一,主张通过民主协商解决政治安排。具体方案应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但必须坚持军队国家化原则。

2月中旬,预备会议取得初步成果:各方同意设立停火线,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同时开始讨论政治会议的组织形式。

但核心问题——未来政体和政治权力分配——仍然分歧严重。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事件差点击碎脆弱的和平进程。

2月20日,北伐军一部与奉军在蚌埠发生冲突,双方交火数小时,造成百余人伤亡。

事件发生后,蒋瑞元也是借助此事立即指责道:军阀毫无诚意,假借和谈准备反扑!

张雨亭也不甘示弱的发出强烈抗议道:北伐军挑衅在先,破坏停火协议!

和平进程岌岌可危。关键时刻,邓贤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一方面通过热线与各方沟通,平息情绪;另一方面派出军事观察组,客观调查事件真相。

调查显示,事件起因是误会而非预谋。

在邓贤的调解下,双方同意恢复谈判,并加强停火监督。

这次危机反而促进了谈判进展。各方意识到,缺乏制度保障的停火十分脆弱,必须加快政治解决方案的讨论。

2月下旬,谈判进入深水区。关于未来政体的争论尤为激烈。

蒋瑞元主张总统制,强化中央权力;军阀们要求联邦制,保障地方自治;Gc党提出联合政府方案,强调民主参与。

邓贤通过华南代表团提出折中方案:可以考虑单一制与联邦制相结合的体制,中央负责国防、外交等全国性事务,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军队必须国家化,归国防部统一指挥。

这个方案虽然未能完全满足任何一方,但提供了讨论基础。

各方同意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3月初,正当谈判出现曙光时,外部势力开始介入。

扶桑突然增兵东鲁省,想着如何破坏华国统一,苏国则加强了对Gc党的支持,英美等国也纷纷表态关注。

叶怀瑾就最近扶桑的增兵行为向邓贤报告:扶桑特务活动频繁,试图破坏和谈。苏国顾问加强了对Gc党的影响。形势更加复杂了。

邓贤听后神色略显凝重的开口: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必须加快和谈进程,不给外部干涉机会。

他指示陈念和:告诉各方代表,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达成框架协议。可以先确定基本原则,细节后续完善。

同时,邓贤加强了华南的战备,预防不测。

海军加大巡逻力度,空军增加训练频次,陆军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3月15日,经过艰苦谈判,各方终于达成《金陵协议》框架: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央政权,但实行地方适度自治;军队逐步国家化,由国防部统一指挥;半年内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

消息传出,举国欢腾。持续战乱后,和平曙光终于出现。

但邓贤保持清醒。在华南内部会议上,他指出:协议只是开始,执行才是关键。各方,特别是蒋瑞元,他未必真心接受权力分享。

果然,协议签署后,新的博弈立即开始。

关于地方政府权力范围、军队整编时间表等具体问题,争论更加激烈。

而邓贤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更加崎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