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华南的雨季来临。瓢泼大雨洗涤着羊城的大街小巷,却洗不尽人们心头的阴霾。
周文海伤重不治的消息传来,整个华南陷入悲愤之中。
周文海的葬礼在羊城隆重举行。
邓贤亲自出席,并在灵前发表讲话:周文海同志用生命扞卫了民族尊严,他的血不会白流。我们要铭记这份仇恨,更要将其转化为建设国家的动力!
葬礼结束后,邓贤召见华南各行业代表,商讨应对之策。
华南商会会长赵振邦首先发言:自周主任遇难后,我会员企业纷纷要求采取更强硬措施。建议全面断绝与扶桑的一切贸易往来。
我理解大家的情绪。
邓贤听后开口沉稳回应着。
但贸然全面断交可能伤及自身。我们应该有策略地减少对日依赖,同时开拓其他市场。
理工大学校长陈嘉庚提出建议:关键是人才培养。建议扩大工科招生规模,特别是机械、化工、军工等专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受制于人。
这个建议很好。
邓贤点头表示赞同。
教育是立国之本,技术是强国之基。我们要加大教育投入,培养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就在这时,秘书送来紧急电报。
邓贤阅后,面色更加凝重:沪市租界又出事了。扶桑浪人冲击我们的办事处,打伤三名员工。
这话一出会场顿时哗然。
华南银行行长愤怒的站起身大喊道:大帅!我们不能再忍了!请允许银行停止所有对日业务!
稍安勿躁。
邓贤示意大家冷静。
硬拼还不是上策。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告知国府,我方即刻调派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入沪;第二,加强企业安保;第三,在国际上揭露扶桑暴行。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最重要的是加快我们自身发展。我决定增加军工投入,同时启动重工业五年计划,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个决定获得一致支持。
会议结束后,邓贤独自留在会议室,凝视着墙上的华国地图。
他的目光在北方停留良久,那里已经成为中日博弈的前沿。
怀瑾!
邓贤唤来叶怀瑾问道:东北最近情况如何?
叶怀瑾汇报道:张双喜处境艰难。关东军不断挑衅,扶桑侨民愈发嚣张。最近发生的几起事件特别令人发指——
他详细讲述了扶桑开拓团强占农民土地,导致整村人流离失所;扶桑医生以防疫为名进行人体实验;扶桑浪人当街凌辱华国妇女等暴行。
邓贤听完,沉默良久。作为穿越者,他深知这些只是扶桑侵华罪行的冰山一角。但在这个时空,他有机会改变历史进程。
加强与我们北方情报站的联络。
邓贤直接下令吩咐。
特别是收集日军暴行的确凿证据。将来在国际舞台上,这些都将是最有力的控诉。
明白。
叶怀瑾领命后,低声开口说道:另外,张双喜多次表示希望与您深入合作,共同应对日本威胁。
邓贤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是时候了。安排秘密会晤,我要亲自与张双喜商讨合作大计。
就在邓贤筹划东北战略时,普通民众的觉醒更让人感动。
在羊州的华南纺织厂,工人们自发组织国货促进会,誓言只用国产原料,只生产国货产品。
组长刘秀英在动员会上说:我们每织一尺布,就是射向扶桑的一颗子弹!
在儋耳州工业区,工程师们加班加点攻关技术难题。
年轻工程师李文斌在日记中写道:周文海主任用生命扞卫的钨矿,一定要在我们手中变成保家卫国的利器。
更令人振奋的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羊城大学学生自治会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深入农村工厂,宣讲民族危机。
学生领袖林浩在演讲中激昂陈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年要用知识和热血,拯救这个危亡的国家!
面对民众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邓贤既感欣慰又觉责任重大。
在一次高校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抗日是肯定的,但不能单凭一时热血。希望大家扎实学好本领,将来在国家建设中各尽其才。
7月初,邓贤与张双喜的秘密会晤在海上举行。
为避人耳目,两人选择在华南海军的一艘巡逻舰上见面。
张双喜首次见到华南海军的现代化舰艇,眼中流露出羡慕之色,不禁赞叹道:早就听说华南海军装备精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双喜过奖了。
邓贤亲切地称呼张双喜的表字。
北方军才是国家栋梁,三十万将士戍守边疆,功不可没。
两人深入讨论了当前局势。
张双喜坦言说道:扶桑在北方的暴行日益猖獗,关东军随时可能制造事端发动进攻。北方军虽有心抗日,但装备差距太大。
邓贤表示:华南愿意全力支持北方对日的行动。我们可以提供武器装备,帮助训练部队,共享情报资源。
感谢邓公厚谊。
张双喜听后感动地说着。
但扶桑关东军实力雄厚,且有海军空军支援,恐非北方军独力能敌。
邓贤听后十分肯定的开口说道:所以我们要联手抗敌。华南海军可以牵制扶桑海军,空军可以提供支援。如果需要,华南军北上亦非不可,关键是选择适当时机,给予日军致命一击。
两人密谈数小时,制定了详细的合作计划。
包括武器装备输送、人员培训、情报共享、联合作战等多方面内容。
会晤结束时,张双喜紧握邓贤的手:邓公,北方三千万同胞的安危,就托付给您了!
邓贤郑重承诺:我必竭尽全力,不负北方人民的重托!
这次历史性的会晤,为后来的抗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此时的北方大地,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