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邓贤致力于将琉球打造成贸易与海军双枢纽,并全力推动海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内外部的暗流并未停歇,反而因华南的强势崛起和东亚格局的剧变而更加汹涌。
内部,在金陵的蒋瑞元,焦虑日深。
琉球的光复和邓贤在岛上推行的那一套充满现代性甚至超前性的建设方略,通过各种渠道传回金陵,不仅没有让他感到与有荣焉,反而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减租减息,兴修水利,建立乡村学堂……他邓贤在收买人心!”
蒋瑞元在官邸内对着陈氏兄弟和几位心腹将领,几乎是低吼着开声。
“还有他在琉球搞的那些什么自由贸易区、重工业基地、海军大建……他想干什么?自成一体,裂土封王吗?!”
“总座息怒。”
陈果夫扶了扶眼镜,冷静向蒋瑞元分析着。
“邓贤势头正盛,民心士气皆在其手,且手握强兵,尤其是海军,已非我辈能及。此刻与之正面冲突,殊为不智。”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坐大,将来尾大不掉?”
蒋瑞元听完陈果夫的分析,烦躁地在房中踱步。
“自然不是。”
陈立夫接口,声音带着一丝阴冷。
“明面上,我们依然要维持合作抗日的表象,甚至可以对琉球光复表示祝贺。但暗地里……第一,需加紧对南方工农军的围剿,务必在邓贤彻底整合内部之前,解决心腹之患,统一政令。
第二,可秘密联络各地尚未完全倒向华南的军阀,如桂系、滇系、晋绥军等,许以好处,构建针对华南的隐形包围网。
第三,在其经济领域做些文章,例如,干扰其战略物资的采购渠道,或在金融上制造一些小麻烦。”
蒋瑞元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着陈立夫,眼神闪烁。
“还有琉球……岛上总有些对现状不满,或者心向中央的人吧?想办法接触一下。就算不能成事,给他邓贤添点堵也是好的。”
一条条针对华南的密令,从金陵悄然发出。
外部,扶桑南进的野心,在光耀计划的滋养下,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
江户,海军军令部。
宇垣缠大佐几乎将那份绝密文件翻烂了。
而随着更多特蒐计划情报的汇入,尽管仍有一些疑点无法完全排除,但南洋从现在来看的确蕴藏着足以改变国运的巨量石油和资源这一核心判断,最后在扶桑海军高层内已逐渐成为共识。
“不能再犹豫了!”
宇垣缠在一次海军内部的战略研讨会上,挥舞着拳头对着与会众人鼓舞。
“陆军的失败证明,大陆政策充满荆棘!帝国的未来在海洋,在南洋!我们必须抢在支那人反应过来,抢在英美加强戒备之前,迅速南下,夺取这些生命线!”
海军元老伏见宫博恭王的态度也日趋明朗。
他向天皇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南进战略”的优越性。
“……南洋资源,乃帝国持续发展之必需。与其在支那大陆与战力不明的华南军继续消耗,不如果断转向南方,利用我海军之优势,控制资源产地,则进可争霸太平洋,退可保帝国百年无忧。”
因此扶桑这台战争机器,开始悄然重新调整齿轮。
海军舰艇的维护和改装计划向适应热带作战倾斜;陆军虽然不满,但也开始研究热带丛林作战的可行性;外交部门则加紧活动,试图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以避免两线作战,同时以经济合作为名,加强对暹罗和法属印度支那的渗透。
而西方列强,对远东骤然改变的力量对比和扶桑的异常动向,警觉性提到了最高。
大英远东舰队加强了在新加坡基地的兵力,并向香港增派了巡洋舰。
美丽国政府内部,对关于“是否需要对扶桑实施更严格的石油和废钢铁禁运”的辩论同样日趋激烈。
法兰西和荷兰则忧心忡忡地注视着扶桑在其东南亚殖民地周边日益频繁的商业考察和水文测量的活动。
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山雨欲来。
面对这内外交织的复杂局面,邓贤在羊城绥靖公署的密室内,与叶怀瑾进行了一场深夜长谈。
“金陵的小动作,都在掌握之中。”
叶怀瑾一如往日般向邓贤汇报着国内情况。
“蒋氏试图联络的军阀,我们已有预案,可进行反制。其在琉球可能进行的渗透破坏,我们的人也已布控。”
“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邓贤摆了摆手,指明情报方面所要关注的重心。
“关键是扶桑。光耀计划的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扶桑海军的南进冲动已经难以抑制。这意味着,他们与英美矛盾的激化,只是时间问题。”
“大帅,我们是否要趁机……”
叶怀瑾说着,做了一个手势。
“不。”
邓贤看后果断摇头。
“现在远不是我们直接下场的时候。我们的核心任务,依然是抓住这宝贵的战略窗口期,全力发展自己。琉球的建设、海军的扩充、工业的升级、内部的整合,这些才是根本。”
邓贤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锐利。
“我们要让扶桑和西方列强在南洋互相消耗。扶桑南下,必然触动英美的核心利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很可能将提前。届时……”
邓贤的手指,在地图上从琉球,划向广阔的西太平洋,最终落在几个关键的岛屿群上。
“届时,一支强大的华南海军,一个稳固的台湾基地,将使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主动权。我们可以是平衡者,可以是参与者,甚至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决定天平走向的那枚砝码。”
说完这些的邓贤再次看向叶怀瑾。
“情报工作的重点,未来要更多转向太平洋区域,特别是扶桑海军动向、英美应对策略,以及……南洋各地的人文、地理、资源详情。我们要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是!”
叶怀瑾听后肃然领命。
“另外!”
邓贤在沉吟片刻后继续开口。
“种子计划要加快。向那边输送的技术人员和观察员,要挑选最可靠、最有悟性的。我们需要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理解并掌握我们带来的部分技术和管理经验。未来的华夏,需要多种可能性的准备。”
暗夜中,羊城的灯光星星点点。
邓贤站在窗前,如同一名高明的棋手,在纵横十九道的棋盘上,已然落下了影响深远的数子。
琉球是棋眼,海军是利刃,而即将因“光耀计划”而引爆的太平洋危机,则是他为华夏命运精心布下的一局大棋。
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正在被他强行扳向另一个方向,前路注定充满未知与挑战,但他已然做好了引领这艘巨舰,乘风破浪,驶向未知深蓝的一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