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359章 红城的思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城的秋日,天高云淡,但宝塔山下的窑洞里,气氛却远不如天气那般明朗。

杨先生披着那件旧棉衣,手指间夹着的烟卷几乎未曾熄灭过,烟雾缭绕着他紧锁的眉头。

桌上摊开着两份文件,一份是胡先生从金陵发回的密电,详细描述了邓贤与蒋瑞元首次会谈的僵局。

另一份,则是一封刚刚通过秘密渠道送达的、来自遥远莫斯城的电文,落款是Gc国际执行委员会。

“又是老生常谈!”

将那份莫斯城来电重重拍在桌上,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烦躁与一丝嘲讽。

“什么w产阶级的坚定立场?什么警惕资产JJ改良主义的陷阱?什么华国革命的根本道路在于城市工人暴动?他们坐在莫斯城的暖房里,哪里知道我们这里山沟沟里的实际情况!”

王先生拿起那份电文,粗粗浏览了一遍,浓眉也拧成了疙瘩。

“国际的同志们,还是更看重陈绍余、凯丰他们那一套啊。认为我们长期扎根农村,是山沟沟里的mKS主义,是右倾机会主义。他们担心我们与邓贤的华南势力接触,甚至考虑加入联合政府,是背离了革命原则,向资产阶级投降。”

“投降?”

杨先生猛地吸了一口烟,辛辣的烟气似乎能压下他心头的火气。

“我们死了多少人?走了多少路?从赣西到秦北,这一路上流的血,难道是白流的吗?要不是邓贤那边偷偷送来的药品和武器,我们能不能走到这里都难说!现在,国际的先生们轻飘飘一句话,就要我们继续硬拼到底,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这是要我们把革命的本钱全部赌光!”

他的声音在窑洞里回荡,带着一种深切的愤懑与无奈。

事实上,在这个被改变的时间线里,工农军之所以能比原有历史提前数年完成战略转移,确实与Gc国际在特定时期的错误判断和急于求成的指令有关。

当时在苏国和Gc国际内部,以陈绍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占据上风,他们不顾华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盲目要求工农军攻打中心城市,导致工农军在反围剿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提前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远征。

而在这个过程中,杨先生等人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的灵活战略,往往被斥为保守和逃跑主义。

也正是因为在经历了这种与Gc国际路线的深刻分歧和惨痛教训,使得杨先生、胡先生等中G实际领导者,对来自莫斯城的指示,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甚至批判的态度。

他们更加坚信,必须将mKS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华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而现在,邓贤的横空出世及其提出的联合政府构想,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摆脱困境、甚至开辟新局面的历史性机遇,但也让他们面临着来自革命纯洁层面的巨大压力。

“国际方面,恐怕不会乐见我们与一个强大的、非苏式的ZZ军事集团走得太近。”

张普忧心忡忡地说道:“他们更希望华国出现一个依赖苏国、遵循莫斯城路线的革命政权。邓贤的华南模式,太独立,太……异类了。”

“独立有什么不好?”

接替胡先生的工作,刚从与华南代表的秘密接触中回来的刘先生,他的看法更为务实。

“邓贤带来的技术、管理模式,甚至部分社会政策,确实有效,能让国家强大起来。这和我们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并不矛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我们不能因为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就拒绝一切可能有利于革命力量生存和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进步的合作。”

说后他看向杨先生:“杨先生,国际的指示要听,但更要看实际情况。目前来看,蒋瑞元消灭我们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没有华南的介入,我们面临的军事压力是空前的。

接受联合政府的框架,至少能为我们赢得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间,也能将我们的政治主张合法地推向全国。这比困守一隅,或者与实力远超我们的敌人硬拼,要明智得多。”

窑洞里陷入了沉默。

只有杨先生抽烟时发出的轻微咝咝声。

他何尝不明白胡先生的话有道理?与邓贤合作,是眼下最符合党和工农军生存与发展利益的战略选择。

但来自Gc国际的压力,以及党内可能出现的、基于教条主义的反对声音,也是他必须慎重考虑的现实问题。

“革命,不能光靠本本,更不能靠别人的指挥棒。”

杨先生终于掐灭了烟头,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

“我们要对华国的革命负责,对跟着我们流血牺牲的千百万工农群众负责,而不是对莫斯科的某个办公室负责!”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简陋的中国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金陵的位置。

“邓贤和蒋瑞元谈不拢,这是意料之中的。蒋瑞元舍不得他那个独裁的宝座。但邓贤展现出的实力和决心,也迫使蒋瑞元不敢轻易关闭谈判的大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他转过身,对胡先生等人说道:“给胡先生回电,授权他在金陵,可以更积极主动地与华南方面接触,进一步明确他们对联合政府的具体设想,特别是在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方面的细节,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与苏国的关系。我们要知道邓贤的底线,也要让他明白我们的原则和顾虑。”

“那……Gc国际这边如何回复?”

刘先生有些迟疑地问道。

杨先生挥了挥手,语气果断而略带技巧。

“回复嘛,要客气,要尊重。就说我们正在认真研究国际的指示,会结合华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运用。

目前与华南的接触,是出于策略考虑,是为了利用敌人矛盾,争取发展空间。总之,话说得漂亮点,但实际工作,按我们自己的步骤来!”

他深知,在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与Gc国际保持表面上的服从是必要的,但这绝不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通知各根据地,利用当前停火的间隙,加紧巩固,发展生产,整训部队。我们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杨先生最后强调道,他的眼神穿越窑洞的窗户,仿佛看到了那片虽然贫瘠却充满希望的高原更远处,那正在激烈碰撞的时代洪流。

红城的决策,在谨慎与务实中,再次偏向了与华南的合作。

但这合作能走多远,不仅要看金陵谈判桌上的博弈,也要看北方那巨大邻邦投来的、越来越疑虑的目光。

一封来自莫斯城的密电,已经在路上,它带来的将不是温暖的问候,而可能是冰冷的警告与更直接的干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