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影”的信号如同投入深海的鱼线,微微颤动,却难以立刻确定水下巨物的轮廓。公海区域的信号跳转频繁,显然对方拥有极高的反侦察能力。林建奇站在净蚀中心巨幅电子海图前,目光锐利如鹰隼。他意识到,传统的追踪手段已接近极限,必须另辟蹊径。
“关键在于‘船’。”林建奇对技术团队下达指令,“筛查所有近期与涉案人员、涉案公司有关联的船舶信息,特别是那些注册地模糊、航行轨迹异常的。”
突破口来自对马文平的再次审讯。
马文平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确凿证据下,终于吐露了一个关键细节:他曾按照林奉超的指示,将几个“特殊包裹”送到天津港的一个码头仓库,交接人自称“老海”,手指上有明显的锚形纹身。交接时,马文平无意中听到“老海”用卫星电话抱怨一句:“……‘星旅号’这次又迟了,风浪大也得准时啊,不然‘老板’的钱……”
“星旅号”!
尘光密钥立即在全球航运数据库中进行模糊匹配,迅速锁定了一艘注册于某小岛国、常年航行于东亚至东南亚航线的杂货船“星旅号”。该船所有权层层嵌套,最终指向一个离岸空壳公司,但其近半年的航行轨迹中,有数次异常靠近我国领海基线却又未进入的徘徊记录,时间点与几笔大规模涉诈资金流向境外的时间高度吻合。
与此同时,郑雅萍在上海对曹荣荣的审讯取得更深进展。
曹荣荣为求自保,交代出孙鹏飞不仅从事“小人”勾当,还长期利用其石家庄的据点,为“上面”的人提供“人脸认证”服务——通过胁迫、利诱等方式,让一些社会边缘人(如伍华权、或类似程俊杰、梁露这样被抓住把柄的受害者)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公司、开办银行账户或电话卡,供犯罪团伙使用。这些“傀儡”账户和号码,构成了犯罪资金流转和通讯联络的底层屏障。
而技术组在孙鹏飞被查封的服务器中,恢复了一段被删除的加密通讯记录。 破译后内容令人震惊:一段指令要求孙鹏飞“安排一次测试,用‘老方法’给‘星旅号’发信号,看通道是否畅通”。“老方法”指的就是通过那台设置在淮南的发射器,向伍华权发送电磁指令,再由伍华权无意识解码后,通过其看似无规律的日常行为(如去特定小店购物、在特定时间出现在特定路口)向外传递应答信号!
伍华权,这个不幸的人,成为了一个活体、且极难被察觉的信号中继站。
林建奇立即布局:
国际协作: 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渠道,请求对“星旅号”进行秘密监控,并在其下次靠港时(预计在越南岘港)进行登临检查。
暗中监控: 对已知的“傀儡”账户和号码进行全天候监控,不动声色,以期发现其与“星旅号”可能存在的联系。
保护与利用伍华权: 在确保其安全的前提下,神经科学团队尝试模拟那台已被捣毁的发射器信号,向伍华权发送经过精心设计的“指令”,观察其反应和后续行为,试图反向推导出更多接头地点或方式。
内部深挖: 对已落网的危金根、陶成文、林奉超、付书云等人进行高强度审讯,重点追问他们与“星旅号”及境外“老板”的关系。
博弈在多个层面激烈展开:
与“尘影”的隔空博弈: 对方似乎察觉到了风声,“星旅号”突然改变了航向,推迟了靠港计划。几个“傀儡”账户也进入了静默状态。
与落网者的心理博弈: 危金根态度顽固,矢口否认与境外势力有牵连,将所有责任推给已死的“关系”和儿子危暐。陶成文则避重就轻,只承认受贿违规操作,否认知情涉密和境外勾结。林奉超和付书云在证据面前精神防线濒临崩溃,开始相互指责,供出的碎片化信息正在慢慢拼凑出更完整的图画。
与时间的赛跑: 必须赶在“尘影”彻底切断与国内联系、销毁所有证据之前,找到确凿无疑的铁证。
此案的影响远超个案范畴: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期中,个别角落的制度漏洞(如军官身份审核、退役军人安置跟进)、人性的贪婪(如危金根、陶成文以权谋私)、信任的脆弱(战友情的异化)如何被境外势力精准利用,险些造成更大范围的渗透和破坏。
它对受害者如程俊杰、梁露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不仅钱财散尽,更对人际关系和世界观产生怀疑,其修复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社会支持。
它对伍华权这样的极端弱势群体,揭示了被犯罪吞噬的可怕命运。
它更对林建奇、郑雅萍这样的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智慧和技术,更要有维护社会信任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净蚀中心内,气氛凝重而专注。
“星旅号”的信号再次出现在监控屏幕上,这一次,它正驶向一片更复杂的国际水域。
林建奇接到国际刑警的通报:登临检查的申请因“程序问题”被暂缓。
他知道,对手的能量超出了预期。
“启动b计划。”林建奇的声音冷静异常,“让我们看看,这艘‘星旅号’,到底能不能永远躲在风浪之后。”
屏幕上,一个代表着我方某艘远洋保障船的光点,开始向着“星旅号”的大致方位移动。
海图之上,一场无声的追逐已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