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边缘的风刚吹起一缕尘沙,轩辕逸风便已背着北冥渊踏出三步。那人浑身冷得像块寒铁,呼吸若有似无,左臂灰败的痕迹正沿着经脉缓缓上爬,仿佛有活物在皮下蠕动。洛璃紧随其后,指尖轻搭残琴,每行三步便拨出一音,那音不成调,却稳稳落进北冥渊心脉间隙,如针线缝合将断的命线。
诸葛墨羽落在最后,袖中符纸翻飞,三十六枚“静灵符”接连嵌入地缝。符火幽蓝,压住地底时不时窜出的一缕青芒。那光如毒蛇吐信,被符力逼回后仍不甘地扭动片刻,才沉入岩层。
“再撑半刻。”轩辕逸风咬牙,额角青筋暴起,“飞舟该到了。”
话音未落,天际一道金光撕开云层,轩辕家飞舟自高空俯冲而下,船底灵纹流转,与北冥渊左臂那道暗金纹路遥遥相触,嗡鸣轻震。舟门开启,两名执戟卫士疾步而出,见状立即让出通道。
洛璃将一缕音丝缠上北冥渊腕骨,丝线透明如蛛丝,却始终不离其脉动。她低声道:“若途中断音,便是魂散。”
飞舟腾空而起,荒原在脚下迅速缩小。诸葛墨羽盘坐船头,取出北冥渊昏迷前滴落的金血,混入残笔灰烬,于掌心画出一道引灵纹。血纹初成,竟自行蠕动,顺着指尖爬向符纸,仿佛认得主人的气息。
“阵盘还在震。”他眯眼望向远方封印地,“那破阵现在不听天不听地,只听他一个人的。”
——
临时阵堂设在城西旧阁,原是废弃的测灵殿。殿中阵盘正是荒原那座,已被抬回,表面灰白如碑,符纹静止,唯中心“断”字尚有微光流转。
诸葛墨羽将血符贴于阵眼,指尖一弹,符纸燃起幽火。火光中,阵盘轻颤,竟生出一丝温热。他冷笑:“还跟我装死?认主仪式现在开始。”
血火顺纹路蔓延,所过之处,灰白符纹渐泛暗金。七名阵修列于四周,各自持令旗待命。一名弟子试探着注入灵力,阵盘竟无排斥,灵流顺畅通行。
“过渡完成。”诸葛墨羽擦去额汗,“现在这阵,谁都能碰——但别碰太久,它脾气大得很。”
他随即展开“九重锁灵纹”图卷,以九种灵石布于阵盘外围,每重纹路皆需独立供能。第一重玄冰石镇压阴气,第二重赤炎晶锁控火脉,第三重……当第三重灵纹激活刹那,阵盘边缘忽浮现出半道“归”字虚影,笔意未尽,似有残章未书。
众人一惊,那影只存一瞬,便如烟散去。
“见鬼了?”一名阵修低语。
诸葛墨羽却不动声色,蘸血补了一笔:“不是见鬼,是他还活着。神识残印,比死人还难缠。”
他抬头,对轮值弟子道:“每两时辰测一次封印压力,超阈值立即鸣钟。若钟响三声,所有人撤离,这阵要反噬时,老子可不负责收尸。”
——
荒原上,轩辕逸风亲自带队清场。
百里范围已被“净灵桩”围成圈,桩体刻有轩辕家祖纹,每根间隔九丈,形成锁煞结界。丹鼎派弟子背着药筒穿梭其间,将中和药液洒入土壤。药液遇青芒即起白烟,发出滋滋声响,如同烧灼皮肉。
“东南角第十七桩报异!”一名巡查弟子疾奔而来,“青芒缠桩,形如根须,砍不断!”
轩辕逸风赶到现场,只见那根净灵桩底部,数缕青丝般的光缠绕而上,深入桩体内部。他拔剑欲斩,剑锋触及青芒,竟被反震得虎口发麻。
“不是能量残留……”他眯眼,“这玩意儿在学着活。”
他立即传令:“所有净灵桩加刻‘断’字封纹,每日巡检三次。若发现青芒凝形,直接引雷符轰碎,别等它长脑子。”
夜半,他坐在临时营帐中,翻看巡查记录。第三日,西北区地底传出脉动,频率与北冥渊心律相似;第五日,一头变异妖兽被击毙,其内丹竟含一丝幽蓝音丝,与洛璃琴音同源。
他合上册子,抬头望向封印地方向。月光下,荒原静得反常,连虫鸣都绝了。
——
飞舟归城三日后,诸葛墨羽在阵堂发现异状。
九重锁灵纹中,第五重风灵石无故碎裂,裂痕呈放射状,中心一点焦黑,似被极细之物贯穿。他取放大阵镜细看,镜中竟映出半帧残影——一道青丝正从石心钻出,尾端微微摆动,如尾鳍。
“它在学破阵。”他喃喃,“不是本能,是模仿。”
他立即召集阵修,将所有灵石外壳加嵌“音杀纹”,一旦检测到非《归墟引》韵律的波动,立即自毁。同时,在阵盘下方埋设“反噬桩”,若封印压力异常,桩体将释放震荡波,强行打断能量循环。
“我们现在不是在封印一个东西。”他在记录册上写道,“是在关一头正在醒来的兽。”
——
城中,北冥渊仍昏迷不醒。
他被安置在北冥旧府的静室,四壁贴满护神符,床头悬着洛璃的残琴。那琴弦仅剩三根,却每到子时便自行轻颤,发出半音,似在回应地底某处的呼唤。
轩辕逸风每日来探,见他脸色依旧灰败,左臂暗金纹路已爬至肩头,末端指向北方深渊,如箭在弦。
“你倒是睡得踏实。”他拍了拍北冥渊的脸,“外面都快成精了,你还装死。”
某夜,北冥渊指尖忽然抽搐,一滴金血渗出,滴落在床沿木缝。血未干,竟逆流而上,沿着纹路渗入床板,消失不见。
——
第七日,诸葛墨羽在阵堂值夜。
他正校准第七重锁灵纹的灵力输出,忽觉阵盘微震。抬头一看,第三重赤炎晶竟浮现出一道细缝,缝中渗出青芒,正缓缓凝成丝线,向第八重水灵石延伸。
他冷笑,提笔蘸血,在阵图边缘写下“断”字。
笔锋落下的瞬间,青丝骤然断裂,缩回晶石内部。
他吹干墨迹,低声:“想偷学阵法?你还不够格。”
正欲收笔,忽见笔尖血滴坠落,砸在阵盘边缘,竟未散开,而是凝成一点,缓缓滑向“断”字末端,补上最后一撇。
那字,终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