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脑子却异常清醒,一遍遍回放着那天周瑾言站在路灯下说的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眼神、每一分语气的颤抖,都清晰得如同刻印在心底。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
可面对这份突如其来又沉重真挚的感情,她既欣喜又惶恐,既心动又迟疑。
要不要接受?
能不能给得起同样的回应?
未来会不会因为感情影响到工作?
太多的问题缠绕在一起,让她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而更让她头疼的是,那天回家后,张桂兰还特意找她聊天,拐弯抹角地套她话,打听她和周瑾言最近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进一步发展之类的事情。
幸好林蔓反应够快,凭着一贯的机灵劲儿,几句轻描淡写的回应就把话题绕了过去,一句实话都没漏出口风。
她心里很清楚,张桂兰是真心实意地喜欢周瑾言这个小伙子。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张桂兰就对周瑾言赞不绝口,说什么“稳重可靠”“有担当”“家教好”,几乎是把所有优点都堆在他身上。
要不是俩人还没正式确定恋爱关系,怕吓着女儿,张桂兰怕是早就开始张罗着买菜做饭,恨不得把周瑾言当成自家未来的女婿来疼爱和招待了。
她也清楚,张桂兰是真心希望她早点遇上靠谱的人,能有个安稳归宿。
毕竟在她们这个小山村里,女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过上踏实安稳的日子。
而林蔓已经过了二十出头的门槛,却依然孤身一人,没有订婚,更别提结婚了。
这让一向疼她的张桂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年头在村里,像她这个岁数的姑娘,早都嫁人了,不少都当上妈了。
林蔓却还是单身,连个对象都没有,张桂兰能不急吗?
村东头的老李家闺女比她还小一岁,娃都能跑能跳了;西边王婶的孙女前年就抱着孩子回娘家拜年了。
就连几年前还在学校念书的小芳,去年也风风光光办了酒席。
相比之下,林蔓的情况确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成了邻里茶余饭后悄悄议论的话题。
张桂兰虽不说什么重话,但眉宇间的担忧却是藏都藏不住的。
可再急,她也没天天催。
毕竟以前自己女儿就吃过亏,看错了人,偏偏迷上了陈柏树那种混账玩意儿!
那时候,女儿也是被人甜言蜜语哄住了,以为找到了靠山,结果婚后才看清对方的真面目——懒惰成性,嗜赌如命,动不动对人恶语相向,最后落得个婚姻破裂、身心俱疲的下场。
那段经历让张桂兰痛定思痛,再也不敢轻易插手年轻人的感情事。
她深知,逼得越紧,反而可能把人往歪路上推。
现在看看周瑾言,品性好,踏实能干,对林蔓也是处处照顾,怎么看都是个合适的人选。
再说,他好像也挺喜欢林蔓的……
周瑾言不是那种油嘴滑舌的人,说话做事都稳重得很。
他在镇上开了个小货运公司,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为人讲信用,待人也真诚。
最重要的是,他对林蔓从来都不只是客套应付,而是实打实地帮她解决困难,无论是工作上的资源推荐,还是生活中的琐碎麻烦,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这些细节,张桂兰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算了算了,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吧。
她一个老阿姨,还是少掺和为妙。
感情这东西,讲究的是缘分和感觉,强求不来。
即便她再怎么操心,也不能替林蔓拿主意。
更何况,如今的世道早已不同往日,女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味地催婚逼嫁。
与其横加干涉,不如默默支持,给她们一点空间和时间,让她们慢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想通这点后,张桂兰就没再多问,只叮嘱林蔓一句:遇着真心对你好的人,别轻易放走。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语气平和,却藏着一位长辈多年人生经验沉淀下来的智慧与关切。
她没有点名道姓,也没有刻意提及周瑾言,但林蔓明白,这话里的“真心对你好的人”,说的正是他。
那句叮嘱像是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林蔓的心田里,随着时光推移,渐渐生根发芽。
林蔓心里又哪能不明白,周瑾言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呢?
从最初的一次偶然合作开始,到后来一次次并肩面对困境,他的表现早已远远超出了普通朋友或合作伙伴的范畴。
他不会空口许诺,却总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他不多言语,但每一个行动都透露出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样的男人,放在哪儿都是稀有的存在。
不管是帮她牵线进大厂,给她出主意跑运输路线,还是之前陈柏树那帮人来闹事时替她想办法、撑场面……
那次冲突,若不是周瑾言及时赶到,冷静周旋,联系派出所,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他站在她面前的那一瞬,背影高大而坚定,仿佛一道坚实的屏障,隔开了所有恶意与威胁。
那一刻,林蔓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人不仅有能力保护她,更愿意站出来为她挡风雨。
其实很久以来,她一直对周瑾言有误解。
因为她是穿越者,带着原书的记忆而来,而书中那个周瑾言冷酷无情,为了家族利益不惜牺牲妻子,手段狠辣,毫无人情味。
所以在最开始接触现实中的他时,林蔓始终保持着警惕和距离,生怕哪天他就露出真面目,变成那个令人寒心的角色。
毕竟原书里的周瑾言,是个冷血自私的角色,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连“林蔓”这个老婆都能下狠手。
在原着中,“林蔓”不过是个柔弱无知的配角,被安排嫁给周瑾言,婚后受尽冷落与算计,最终在一场商战阴谋中成为牺牲品,死得凄惨无比。
正因为这段剧情太过惨烈,林蔓刚穿过来时几乎是本能地防备着他,不敢靠近,也不敢相信他会对自己有任何真心。
但自从她穿进这本书后,很多事情都已经变了样。
“原着”中的“林蔓”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独立能干,更别说一手创立自己的品牌了。
许多事情的发展,早已和原来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