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咸淳三年的冬,这一年的北风格外的冷。

临安城外,二十万大宋儿郎站在寒风之中,纵然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他们那冻得发青的脸,也掩不住他们眼中的火热。

短短三年时间,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操练,原本军纪废弛,战力疲软的宋军已经焕然一新。

那些被逼无奈才来参军,只为了混口饭吃的滥竽充数之辈早已经被剔除,那些因犯法入狱而参军的所谓贼配军,也重新被沙汰挑选了一遍。

如今,靠着全真教和龙虎山两大道门在民间的宣传,大宋百姓已经把参军保国视为了荣耀。

而因为士卒的待遇提高,当年那种“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情况,已经彻底成了过去式。

战甲粼粼,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帜上斗大的“宋”字似乎也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威武。

鹿清笃陪着当今皇上,立于临安头,他的目光扫过肃立的二十万儿郎,似乎穿越万里之遥,落在了北方那片苍茫的土地上。

那里是中原故土,是四百年前丢失的燕云故地,更是无数汉家英魂泣血遥望的故乡。

从当年于那无名母子的坟前立誓开始,鹿清笃花了正正十年,终于有了履行誓言的机会。

“皇上,吉时已到。”

如今也就是大内总管的陈九,躬身对赵祺提醒着,于是乎这位在原时空以昏庸无能出名,在这一时空责被冠以中兴之主,仁义之君的大宋皇帝点了点头。

抬头看向鹿清笃,在得到鼓励的眼神之后,这位大宋天子深吸一口气,猛地拔出天子佩剑,剑锋直指北方。

“三军听令,北上击蒙,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声音穿透呼啸的寒风,清晰地送入城下。

站在大军最前方的吕文焕激动的大喊,“谨遵圣意,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作为曾经贾似道一系的官员,吕文焕这些年过的提心吊胆,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十几年来驻守襄阳的苦劳,只怕那场临安血雨,同样也会淋在他的身上,带走他的性命。

所以,这一次鹿清笃让他带兵北上,哪怕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吕文焕也要尽全力做到最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彻底保住自己这条小命。

“开拔!”

随着吕文焕大手一挥,大宋二十万大军挥师北上,趁着蒙古内乱,誓要一举收复故土,重夺燕云!

蒙古内部由于贵由之死汗位空悬,各部宗王早已经互相争战多年。

面对突然北上的宋军,他们根本没有一点准备,加上北地汉民还有明教、全真教等江湖势力里应外合,一时间宋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半年之中,捷报频传。

河南、山西、陕西三地相继被收复,重新登上终南山,看着荒废多年的重阳宫,尹志平等三代弟子,一个个也是老泪纵横。

另一边,眼见形势如此危及,忽必烈主动向拔都、拔都等宗王求和,力求各部休战,团结一致先想办法阻挡宋人的进攻。

然而经过了这些年的相互厮杀,成吉思汗的血脉早已经分裂,这些黄金家族的子孙们之间,只剩下了互相猜忌、掣肘。

甚至如拔都、阿里不哥等势力多处于西域、中亚的宗王,反倒是乐得看见宋军北上,寄希望于靠宋军来牵制乃至消灭忽必烈、蒙哥等地处中原、漠北的宗王,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事实上,不只是他们,就连蒙哥这个同位拖雷系的王爷,忽必烈的亲哥哥,在面对弟弟的休战协议时,也表示了拒绝。

毕竟在蒙哥的印象里,宋人的战力不过尔尔。

纵使现在暂时取得了胜利,但蒙哥还是觉得,以大宋历来的国策去推断,他们很快就会停止进攻。

毕竟这么多年了,大宋赵家多少代的皇帝们,一直以来都是这般不思进取。

因此在蒙哥看来,比起南朝宋人,自己的弟弟忽必烈才是更大的威胁,明争暗斗了这么多年了,他比谁都要了解自己这个四弟的野心与能力。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

这些日子,忽必烈最常骂的就是这句话,可是面对如此局面,他也不得不靠自己。

作为原时空覆灭南宋,开创元朝基业的人,忽必烈的能力不容置疑。

哪怕没有其他宗王的帮助,甚至是在其他宗王还在不断找他麻烦,拖他后腿的情况下。两线作战的忽必烈,还是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军事素养,以一己之力,阻挡住了大宋的兵锋!

“忽必烈,了不起。”

哪怕是作为对手,但看到自己安达有这样的儿子,郭靖还是不由得感慨万千。

不过感慨归感慨,但是他也没有对蒙古手下留情。

就像历史上蒙古长时间功不下襄阳,于是决定转攻四川一样。

在大军被忽必烈挡住之后,作为吕文焕名义上的军师,实际上的三军指挥,郭靖同样选择了避实就虚,让吕文焕代领部分人马继续佯攻忽必烈。

然后当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忽必烈的领地时,他自己则带着杨过、耶律齐等一众高手,以及丐帮、全真,还有江湖上的一众豪杰,绕道山西,经甘肃,直奔西北朝着拔都的领地而去。

郭靖多年研读《武穆遗书》对于行军争战之法早已了然于胸,再加此次为了能够打败一举击败蒙古,在同意以白丁身份随大军出征后,郭靖可谓时做足了准备。

凭借着多年积攒的威望,郭靖几乎把自己能不能请动的江湖朋友都请来了,再加上杨过这些年闯荡江湖认识的那些年轻少侠、亦正亦邪的江湖怪客。

再加上数不清的丐帮、全真、正一弟子,还有其他大小门派的弟子、门徒、帮众。

最后,直接让郭靖生生拉出来一个整整三万人的队伍,可以说整个大宋江湖,都参与到了这次北伐之战。

这一刻号令江湖的郭靖,真正行使起来自当年大胜关英雄大会时,获得的武林盟主的权力。

这一刻的江湖豪侠们,也真正践行了自己的誓言,随着郭靖成为了真正“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如此盛况,于江湖而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们这支不是军队的军队,摒弃宋军步步为营的作战模式,仗着武学修为,以极快的速度,效法汉时冠军侯的战术,趁敌不备发起攻击,每一战都打的敌人出其不意。

作为郭靖的对手,拔都很快就招架不住,当年的蒙古金刀驸马,如今化为了一把真正的金刀,将拔都的地盘如同豆腐一般的撕裂切割。

而且,比起当年远击匈奴的冠军侯,此刻的郭靖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人心。

现在的情况是,每当郭靖率军击溃蒙古人之后,根本不需要派兵留守,那些被收复之地的汉家百姓,在明教、全真教或者丐帮的组织之下,都会自发的承担起守城的任务,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眼看着地盘一点点的被蚕食鲸吞,拔都心里无比后悔没有听取忽必烈的提议。

可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现在的他不但失去了争夺汗位的资格,甚至连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正面战场不能战胜对手之后,拔都也开始采取其他的手段。

一时间,他手下那些高手,一拨一拨的被派出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了郭靖!

可是拔都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给手下们下达的到底是怎样一个任务。

郭靖是谁,那是当今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要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高手榜,那郭靖在其中的位置,绝对是前五的存在。

更何况除了他自己,他的身边还有杨过这个同样可以排入高手榜前五的人,哪怕没有十六年相思之苦,没有创出什么【黯然销魂掌】。

可是如今两支手都好好的杨过,不但身兼古墓派的绝学,又获得了独孤求败的传承,再加上郭靖这些年的悉心教导,一身武功比之原着中十六年后,也是只强不弱。

别说拔都派出去的那些人,武功只是潇湘子、尹克西之流的普通高手。

就是他能派出金轮法王这样五绝级别的高手,面对郭靖、杨过这一对伯侄,也只能是有来无回。

甚至于,因为二人的可怕实力,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在蒙古和宋军之中,已经把这对伯侄,与大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这对甥舅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