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昀的丧礼按照皇家礼制彻底结束,定庙号为理宗皇帝,正式葬入陵寝之后,作为太子的赵祺也正式登基,改元咸淳。
因为没有了贾似道等奸臣的蒙蔽,再加上鹿清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加上陈方这个如今的皇帝贴身太监的配合,那些朝中歼侫小人根本就无法上达天听。
反而那些忠臣之言,治国之策,都能够顺利的被送到赵祺的玉案之上。
就比如之前因为驳斥鹿清笃的原因,而被贬岭南的陈文龙,如今再被召回临安之后,针对军备民生接连上书,提出来许多可行的改革方案。
最后,赵祺因为自身智力精力的确有限,索性撒手不管,放权给底下,把百官所书奏折,按照分类发给三省六部,然后再由几位持重谋国之臣组成内阁,让他们讨论出个所以然之后,他这个当皇帝的只需要盖上玉玺龙印就好。
这是鹿清笃参考明朝体制想出来的法子,虽然后期可能会不可避免的走偏,但一个新的政治体制,至少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无疑是正向的。
于是乎,在这种百官用命,朝政清明的前提下,原时空被史学家批评为“周赧、晋惠之流,色荒已足亡国,况拱手权奸”的昏君。
竟然在百姓口中,成为了那种敢于放权,生性宽和,信任忠臣的仁君了。
不少人将其比做春秋之时的齐桓公,而百官们则一个个挣着要去当赵祺的管仲,希望以此成就一场君臣佳话,名垂青史。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整个大宋焕然一新,尤其是在鹿清笃这位天师,当他依据后世历史,提出的种种改革得以推行下去之后。
如今的大宋,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国力蒸蒸日上,鹿清笃也终于有信心率领这样的大宋军队,去战胜那蒙古的虎狼之师了。
“鹿郎,一年不见,想我没有啊?”
随着一阵香风扑鼻,于一年前回归昆仑的苏云岫、潘晴儿二人再次来到临安,与鹿清笃重逢。
“苏教主,这一年间,咱们明教发展的是否顺利?”
鹿清笃正在看丐帮从北境传回来的情报,忽略了潘晴儿的玩笑,直接询问起苏云岫。
自从度宗皇帝继位,鹿清笃就通过朝廷的力量,想方设法扶持明教,虽然大宋与昆仑相隔千里,但有了一个国家的支持,明教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要快于历史上的进程。
“亏得鹿左使,如今我明教教众不下十万,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精锐,但能战敢战者,亦不下五万之数。”
想到如今明教的盛况,最为教主的苏云岫甚至有些恍惚,说来也是奇怪,明明当年的明教就是被北宋赵氏覆灭,才不得不退居昆仑休养生息。
可如今兜兜转转,明教又是幸亏有大宋朝廷的扶持,才恢复了当年的盛况,甚至整个明教的实力还更上一层楼。
其实苏云岫的话已经是保守了,她只说了正式入教的教众,却没有说如今蒙古内乱,各路宗王征伐不休,导致民不聊生。
于是乎,明教趁机,靠着大宋朝廷给予的大量金银,以昆仑山为中心,到处救助四方民众,传播明教“弥勒救世”的教义。
可以说,虽然没有正式入教,但如今蒙古、西域乃至雪域高原,信仰明王的人已经比信仰佛教的人都还要多了。
听着苏云岫的描述以及潘晴儿的补充,鹿清笃分析道:“如此,加上我全真教在蒙古境内的发展,能够形成战力的教众加起来,也不下十万之数了。”
“是啊,到时候里应外合,大宋自南向北出兵,咱们明教和你那全真门人自蒙古内部举事,何愁大事不成?”
潘晴儿兴奋的附和着,显得格外兴奋,“那么鹿郎,大宋准备什么时候出兵,要知自徽钦二宗‘北狩’,黄河以北大半宋土沦为异族统治。
而燕云之地,更是自石敬瑭将其割让给契丹后,距今已有近三百余年,这三百余年间,北地汉民被异族统治欺凌,无一日不盼着重归华夏,大家可是都等急了啊。”
鹿清笃在蒙古待了五年,自然知道在北方汉民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可以说除了生活在忽必烈治下的汉民还能勉强过活之外,其余的汉民根本活的连人都算不上。
“快了,快了,如今大宋兵强马壮,朝廷上下和睦,朝居清明,朝中百官都主张北上进兵,在收复失地的同时,收复燕云十六州,竟太祖皇帝未竟之功。
现在只是对于让何人领兵尚有争议,毕竟大宋自来重文轻武,想要找到一个足矣统帅三军的人,实在是不容易。”
其实鹿清笃心里有一个人选,那就是他的师兄,当年的蒙古西征军右军元帅,郭靖郭大侠。
要知道,郭靖长在蒙古,又曾经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助成吉思汗灭掉了花剌子模国,自然是不缺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而且十分了解蒙古的军制和战术特点。
同时,咱们这位郭大侠助守襄阳多年,对于宋军的战斗方法,军政军制也完全不陌生。
可以说是即是知己又是知彼,知己知彼,自然能够百战百胜。
只不过,因为金庸老爷子的大意志的影响,这个世界的江湖豪侠,不论有天大的本事,也都没有几个会选择入朝为官的。
就是真的有心投靠朝廷,往往都是彭连虎、沙通天这一类的反派。
仿佛一旦和朝廷扯上关系,那么对于江湖人士而言,就是自降身份自甘堕落的表现。
而官府也是在明明知道江湖中有无数英杰贤才,明明知道江湖人士战力非凡的情况下,就跟瞎子聋子一样,从来没有想过招募这些江湖豪侠。
在金庸笔下,明明侠客和朝廷生活在一个世界,却始终保持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底层规则。
有道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金庸笔下的这种情况,根本不符合真实的逻辑,几乎到了规则怪谈的地步。
到了《笑傲江湖》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按照正常逻辑。
刘正风通过捐纳成为了朝廷命官,他嵩山派竟然敢公然灭了刘家满门,朝廷竟然没有一点动作。
令狐冲更是假扮正三品的福州参将,完全是打朝廷脸面的行为,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所以因为这个世界的大意志的影响,这两年间鹿清笃不止一次请郭靖出山,想要他来朝廷任职,好为日后统帅三军北上蒙古做准备。
可是每一次都被他拒绝了。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鹿清笃陷入了两难。
当他对着苏云岫抱怨的时候,这位明教教主的一席话,却让他拨云见日。
“鹿左使,你怎么忘了,郭大侠虽然不愿意入朝为官,但并不是不愿意为国效力,他之前不是在守卫襄阳的时候,和你的好大哥合作的挺好的嘛。”
“咦?”
鹿清笃闻言一愣,接着兴奋地拍了拍手,“对啊,我只是一味地在心里骂师兄死心眼,怎么我自己也钻牛角尖了?
他不愿意当官,和朝廷打交道是一回事。
但是又不是他不愿意领兵作战为国出力,给他身边放个傀儡不就行了?我怎么把我的好大哥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