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从逻些城回来时,河西的麦子正黄。
百姓们在打谷场上晒新粮,见秦红梅押着论钦陵过来,都围上来扔烂菜叶——论钦陵缩着脖子不敢抬头,金顶宫烧塌的事早传开了,谁都知道是这老小子逼得吐蕃人抢医童。
李恪没工夫理会论钦陵,正蹲在作坊看杜明月造水车。
新水车装了铁轴承,转起来\"吱呀\"响,比旧的快三成。
\"这玩意能浇二十亩地。\"杜明月抹着汗笑,手里还攥着改良曲辕犁的图纸——犁头加了钢刃,翻地更省劲。
\"殿下!长安来旨意了!\"亲兵捧着黄绸子跑进院,声音抖得像筛糠。
李恪展开旨意一看,眉头挑了挑。
武后要去嵩山封禅,让各地藩王重臣都去观礼,特意提了句\"安西郡王恪需携家眷赴京,共襄盛举\"。
\"携家眷?\"长孙雨凑过来看,指尖捏着纸角发白,\"她是想拿我当人质。\"
程咬金往地上啐了口:\"不去!就说河西闹蝗灾——咱这刚收完粮,编瞎话也像!\"
\"别瞎编。\"李恪把旨意往桌上一放,\"让人煮碗姜汤来——我'病'了。\"
第二日,安西就传出消息:郡王染了风寒,咳得直不起腰,太医说需静养三月。
武后的使者在驿馆急得团团转,想进府探病,被秦红梅堵在门口:\"殿下病着见不得风!您要是急,就先带贺礼回洛阳?\"
使者看着院里堆的贺礼直犯愁——二十袋新收的土豆,十匹河西织的棉布,还有块从论钦陵那缴的玉璧。
哪有拿土豆当贺礼的?可李恪\"病\"得下不了床,他也没法子,只能押着土豆往长安赶。
长安这时候早乱成了一锅粥。
武后要封禅嵩山,逼着各州府献粮献钱,洛阳到嵩山的官道都铺了新石板,沿途还盖了百十来座行宫。
有老农扛着锄头骂:\"粮都被征走了!明年喝西北风?\"这话刚出口,就被金吾卫按在地上打。
北门学士们却忙着写贺词,把武后夸成\"当代尧舜\"。有个学士偷偷对同僚说:\"封禅是天子才干的事...太后这是要...\"话没说完就捂了嘴——怕被人听见告密。
武后坐在紫宸殿里翻各地送来的礼单,见安西那栏写着\"土豆二十石\",气得把单子往地上一摔:\"李恪这是拿粗粮搪塞我!\"
旁边的宦官赶紧劝:\"太后息怒!安西刚平了吐蕃,说不定真缺细粮...再说,他称病不来,不正好显您宽容?\"
武后捏着玉印冷笑。
她哪是要李恪来观礼?是想趁封禅把他扣在洛阳——如今安西兵强马壮,李恪手里又有玉玺碎片,再不制住,迟早要反。
安西这边根本没闲着。
李恪让人把从逻些城缴的铜矿运到铁坊,锻新的马蹄铁;
秦红梅带着女兵在玉门关练连弩,箭箭都射穿了靶心;
长孙雨则在教农妇种土豆,说\"多收点粮,比啥都管用\"。
有老臣从长安逃到安西,跪在李恪面前哭:\"殿下!嵩山那边征了十万民夫修祭坛,累死的人能堆成山!您快想想办法!\"
李恪给老臣递了碗热茶:\"我这离洛阳八千里,能有啥办法?\"嘴上这么说,却让人把老臣说的事记下来——修祭坛花了三百万贯,用了五千匹绸缎铺台阶,这些账都得记着。
封禅大典那天,嵩山脚下挤满了人。
武后穿着十二章纹的衮服,踩着玉阶往上走,身后跟着文武百官——谁都没笑,脸上僵得像面具。
司仪喊\"祭天\",刚要捧祭品,突然刮起阵狂风!
风卷着沙砾往人脸上打,吹得仪仗幡旗\"哗啦\"响,有面绣着\"武周\"字样的大旗竟被撕裂了个口子!
武后站在祭坛上没动,指尖却攥得发白——她最信天象,这风来得太不是时候。
\"是不祥之兆!\"人群里有人偷偷说。
这话像长了腿似的传开,连金吾卫都没敢管——他们也看见旗裂了。
消息传到安西时,李恪正和程咬金吃新蒸的土豆。
程咬金咬着土豆笑:\"风裂了旗?老天爷都不待见她!\"
李恪没笑,捏着土豆皮出神。
武后封禅本是要显天命,这下倒好,被狂风搅了局——那些反对她的人,肯定会拿这事做文章。
长孙雨抱着孩子进来,孩子手里攥着块玉片——正是那枚玉玺碎片。\"洛阳来信了。\"她把信递给李恪,\"说太后封禅完就病了,让太医天天进宫。\"
信里还说,武后让人把那二十石土豆分赐给了大臣,说\"安西郡王送的粗粮,正好让众卿忆苦思甜\"——可谁都知道,她是嫌土豆寒酸,故意折辱李恪。
李恪把信往灯上一燎,火苗舔着纸边:\"她病了才好。\"他对秦红梅道,\"让人把那箱书信送洛阳去——就说是从论钦陵宫里搜的,不小心掉在了驿站。\"
那箱信里有兵部侍郎通敌的证据,还有武后给论钦陵送药材的手谕。
李恪没打算直接呈上去,而是想让它\"不小心\"被人发现——这样才有意思。
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灯苗晃了晃。
程咬金啃着土豆问:\"殿下,咱就这么看着?\"
\"不看着还能咋?\"李恪笑着往嘴里塞了块土豆,\"她忙着应付天象示警,忙着查谁在背后说她坏话,暂时顾不上安西了——咱趁这时候多造点水车,多练点兵,比啥都强。\"
可谁也没料到,武后病着病着,竟下了道旨:让李恪的儿子去洛阳入国子监读书。
\"这是拿娃当人质!\"长孙雨把旨往桌上一拍,眼圈都红了。
李恪捏着旨没说话。
儿子才五岁,去洛阳读书就是羊入虎口。
可要是不去,武后正好有理由发兵安西。
他望着窗外的麦子地,突然想起封禅时的狂风——或许,这风不光裂了旗,还能吹点别的来?
夜里,安西的作坊还亮着灯。
杜明月在造新的热气球,说要往上面装连弩;铁坊的工匠在锻新刀,火星子溅得像烟花。
谁都知道,洛阳那边不会善罢甘休,这平静日子,怕是过不了多久了。
只是那阵裂旗的狂风,到底是真的天象示警,还是有人在背后做了手脚?
李恪摸着儿子的虎头鞋,第一次觉得,长安的水,比他想的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