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易忠嗨、贾东旭、许大茂等人也都在赶往轧钢厂的路上。
见到同行的何裕柱时,众人感到好奇。\"柱子,你这是要去哪儿?”
易忠嗨主动问道。\"哦,轧钢厂有点事,你们别管我。”
何裕柱蹬着自行车,没过多久便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看着他的背影,易忠嗨和贾东旭面露疑惑。
这时,许大茂也蹬着自行车超过了他们,“嘿,老大爷,东旭哥,我得赶紧去厂里,厂长说今天有重要客人来访,让我过去陪餐呢。”
许大茂一脸得意,显然对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感到自豪。
贾东旭羡慕地说:“师父,大茂现在真是越来越好了,连厂长都看重他。”
而易忠嗨则皱眉沉思。
先是何裕柱,接着是许大茂,难道……
红星轧钢厂。
何裕柱到达厂门口时,发现一个年轻人正站在那里等候。
走近后,他主动向这位青年打了招呼:“小程同志是吧?”
对方回应道:“何工,您来了。”
这位被称为小程同志的年轻人叫程建国,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工业部。
见到何裕柱后,程建国热情地打招呼,眼神中流露出钦佩与好奇。
毕竟,在接到任务前,他就听说此次的任务是协助何裕柱这位六级研究员进行保密项目测试。
他知道,尽管何裕柱和自己年纪相仿,但能力非常突出,这次能成功设计出钢铁炉具,可是让工业部上下都为之震动的事情。\"嗯,所有图纸文件都准备好了吗?”
何裕柱点头确认。
程建国立刻拿出怀中的文件夹说:“何工,请放心,我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始工作。”
还没聊几句,厂内走出一个人影。
看到厂门口的何裕柱后,那人加快脚步走近。\"何工!真巧,又见面了!”
孙胜利兴冲冲地说道,比起上次见面,如今他对何裕柱多了一份敬重。
何裕柱微笑点头:“孙主任,这次又要麻烦大家了。”
尽管何裕柱代表工业部前来,但他并未摆架子。
孙胜利连忙摇头:“何工别这么说,上面的文件连夜下达,您身旁这位想必就是工业部来的同事吧?两位辛苦了,不如先去食堂吃早餐,然后我们再商量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程建国见状忙摆手致意,但目光却一直停留在何裕柱身上。
他这次只是协助,所有安排都要听何工的。
孙主任热情相迎,何裕柱却笑着婉拒:“孙主任,别客气了。
厂长应该在吧?我们已经吃过早饭了,还是开始工作吧。”
孙胜利闻言脸色微沉,也没再坚持早餐的事。\"厂长一早就到厂里了,听说工业部的同事要来,正忙着车间安排,想腾出两个车间,方便有需求时立即开展工作。”
何裕柱听了微微扬眉。
这位轧钢厂厂长心思细腻。
这次行动涉及保密项目,工业部在何裕柱到来前不会全盘告知轧钢厂。
但作为厂长,多少能猜到些情况。
提前腾车间表明他对工业部的支持是真诚的。
这或许也因何裕柱主导此次行动,工业部考虑到他在轧钢厂有些旧关系,才派他来。
暂且不论工业部,单看何裕柱之前带清华两位老师优化机床,厂长对他如此支持并无异议。
很快,在孙主任带领下,他们直奔车间。
几个月后重访,车间变化不大,但墙上标语和口号比之前更显进取。
车间生产力因机床优化大幅提升,口号自然也要更高目标。
在一厂长的精心安排下,一车间和二车间全部清空,仅保留了几位资历深厚的八级老工人,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当何裕柱和程建国到达一车间时,正看到厂长和两位车间主任正在给工人们做动员讲话。
走近后,何裕柱隐约听到了几句内容,大致是强调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以及要求大家严守秘密。
察觉到何裕柱的到来,厂长立刻热情迎上前:“何工,工业部的同事终于到了!老孙,你们是不是还没顾得上吃早餐?”
何裕柱却主动表示:“厂长不必客气,我们已经在家吃过饭了。
咱们还是直接谈工作吧。”
见何裕柱直奔主题,厂长也停止了寒暄。
不过,他注视着何裕柱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钦佩。
回想当年,何裕柱刚从清华大学跟随导师来到轧钢厂实习时,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学生,没想到如今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主持如此重要任务的专家。
这次行动是由工业部特别下发文件指导开展的,属于高度机密性质。
虽然作为轧钢厂厂长,他在行政级别上略低于何裕柱这位六级研究员,但在经验与见识方面却不遑多让。
他知道这类文件涉及的重大事项非同小可,能参与此类绝密行动本身就体现了何裕柱在工业部的重要地位。\"好,何工,咱们都是工人的后代,就别绕圈子了。
不过关于那份文件……”
厂长话音未落,旁边的程建国便适时拿出随身携带的相关材料。
厂长接过后快速翻阅了一遍,随即神色严肃地说道:“没问题,有什么需要轧钢厂配合的,尽管吩咐,我们会服从组织安排。”
何裕柱对厂长的做法习以为常,毕竟保密项目由工业部签发,这种验证流程很正常。
至于服从调动……
“厂长,您太客气了,我们这次任务很简单……”
何裕柱依旧保持谦逊态度,未因工业部的身份而摆架子。
简短介绍后,红星轧钢厂的厂长与几位车间主任了解了任务详情。\"具体任务就是这样,一车间和二车间可以保留部分工人工作,测试生产最好模拟真实环境。”
何裕柱说完任务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此时厂长和车间主任们注意到一个重点。\"何工,这个新钢铁炉具是你主导设计的吗?”
作为保密项目,显然这次测试的炉具与之前的完全不同。
厂长想起何裕柱过去在轧钢厂的表现,心中充满好奇。\"可以这么说,但也是我们团队努力的结果,单靠我一个人做不到。”
何裕柱摇头后没纠结太久,让程建国分发准备好的熔炉图纸。
这份图纸分多个环节,考虑到一线生产,何裕柱与工业部提前做了调整。
钳工、锻工等零件细分多步,方便八级工师傅高效操作。
八级工擅长实践,但在图纸方面稍显薄弱。
若为他们提供专业图纸,将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从事工程工作并无太多复杂之处,何裕柱明确图纸施工条件后,车间工人随即投入工作。
厂长与几位车间主任查看生产图纸后,心中充满好奇。\"何工,这次的钢铁设备是否有所创新?或是借鉴了国外先进理念?”
“产能和效率应该比以前更强吧?”
程建国在一旁听后笑道:“何工主导此项目时,全凭自主研发改进,材料也是国产,国外产品无法匹敌。”
厂长等人听后眼前一亮,“全靠自主研发?难道国产真的超越国外了?”
前句令人振奋,但后句却让人怀疑。
尽管心生疑虑,但大家内心仍存希望。
何裕柱点头道:“只要按图施工不出大问题,我们的炼钢效率几年内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没问题。”
“世界顶尖?”
厂长和车间主任闻言瞳孔微缩,若非深知何裕柱的能力,他们绝不会相信。\"具体情况完工后自见分晓,首台熔炉预计万吨级别,工期约一个月,希望轧钢厂积极配合。”
何裕柱明白大家的顾虑,但他无需过多解释。
国内现状让大家对技术缺乏信心很正常,结果最重要。
对于设计中的万吨级熔炉及一个月的工期,这是何裕柱经过详细计算得出的结果。
以轧钢厂的规模来看,万吨熔炉使用起来才更合适。
听完何裕柱的话,厂长等人目光微微一动:\"何工,您尽管放心,一个月内我们的工人一定会全力以赴完成您的任务!\"
轧钢厂已有三座万吨级熔炉,这样的配置对他们而言并不稀奇。
然而,这三座熔炉原本能达到40%的炼钢效率,因设备老旧、部件损耗严重,如今仅能保持在35%,即便如此,在国内已属不错水平。
至于何工此次亲自带领团队打造的新炉具,其炼钢效率会是多少呢?由于该项目被列为保密工程,效率想必不会低,或许能达到45%?
车间内工人们忙碌不已。
起初厂长建议何裕柱与程建国到办公楼休息,安排了专用办公室,但何裕柱谢绝了提议,甚至搬来了几把椅子,以便在工人施工时,自己仍能站在旁边查看图纸。
目睹这一幕,厂长和车间主任等人对何裕柱深感敬意。
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不像年轻人。
好不容易到了午饭时间,厂长和车间主任亲自邀请何裕柱和程建国用餐。\"何工,这顿饭您必须接受。
您二位代表工业部而来,我不尽地主之谊,心里过意不去。\"
厂长态度坚决,何裕柱不好再推辞,便带着程建国随厂长前往食堂。
厂长随即给孙主任使了个眼色,孙胜利立刻领会,赶忙去厂里找许大茂。\"大茂,东西都准备好了吗?一会儿厂长招待客人,饭桌上你要好好陪陪他们,吃完饭再一起看场电影。\"
许大茂正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放映机,听着孙主任的话,原本平静的脸上浮现一丝笑意。\"孙主任,您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您还不知道我吗?您只管放心,我一定让厂长满意!”
说完,便屁颠屁颠地抱着放映机,紧跟在孙主任身后。
红星轧钢厂,二食堂。
厂长带着何裕柱和程建国来到二楼包间。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今天的招待餐由李保国亲自操刀。\"何工,这次多亏了你们的帮助,不然我们可品尝不到李师傅的手艺。”
几位车间主任也附和道。
虽然现在已实行公私合营,但厨艺始终看重真功夫,像李保国这样的资深厨师,在哪里都受重视。
平日里,除非有重要接待任务,否则不会让李保国下厨。
厂长在一旁补充道:“你们说的没错,何工和李师傅关系非同一般。”
众人随后入座。
厂长热情邀请何裕柱坐在主宾位。
别看他年轻,厂长对他却十分敬重。
仅凭何裕柱目前代表的身份及六级研究员的资历,就足以赢得厂长的尊重。
更别说,大家都能看出,他的未来不可限量,甚至有可能成为高级工程师,这种人才在国内非常稀缺。
因此,厂长趁早与他建立良好关系。
程建军全程跟随何裕柱,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协助何裕柱完成工作。
坐下后,厂长脸上浮现出神秘的笑容。\"何工,待会儿给你介绍一位我们厂里的宝贝。”
何裕柱闻言,眉梢微挑。
此时,孙胜利径直走进了包间,身后跟着许大茂,他也扛着放映机来到这里。
厂长见此情景,笑着介绍道:“真是巧了,何工,让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厂里的放映员——许大茂同志。”
“哎呀,各位领导好,领导们好。”
许大茂放下机器,笑容满面地向大家打招呼。
但当他定睛一看眼前的何裕柱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柱……柱子?怎么会是你?”
许大茂下意识脱口而出,脸上也显露出困惑之色。
这怎么回事?
“孙主任……”
许大茂又转向孙胜利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