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暗渡陈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纸加急的信函,由振威镖局最快的信鸽,星夜兼程,飞往了千里之外的汉寿县。

刀疤脸接到信时,正赤着上身,在酒坊里跟王师傅掰手腕,两人喝得满脸通红,谁也不服谁。当他看完信上那几行带着杀伐之气的字迹时,猛地将手里的酒碗往地上一摔,大笑着站起身来。

“痛快!这他娘的才叫生意!”他对着满脸疑惑的王师傅吼道,“告诉兄弟们,抄家伙,备马!咱们南下,去江南,给东家干一票大的!”

三日后,一支由上百名精锐镖师组成的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汉寿县。

他们没有打镖旗,也没有穿劲装,而是换上了各色行当的衣服,有的扮作贩卖山货的货郎,有的扮作沿河叫卖的船工,还有的,则直接混进了那些往返于江南与京城之间的脚夫队伍里。

像一滴水汇入大海,这支力量,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了江南漕运那庞大而腐朽的体系之中。

与此同时,京城的“汉寿良品”总店,也挂出了一张新的告示。

告示上说,为方便南北货运,即日起,“汉寿良品”正式成立“四海镖行”,承接所有往返于京城与江南之间的货物押运业务,价格公道,信誉为本,若有差池,双倍赔付。

消息一出,整个京城的商圈都震动了。

“四海镖行?这不是跟‘四海通’抢生意吗?”

“何止是抢生意,你看那价钱,比‘四海通’足足低了三成!而且还承诺双倍赔付,这手笔,也太大了!”

“有振威镖局的底子在,这镖行的信誉自然是没得说,我听说黑风岭那段路,如今连只耗子都不敢过,安全得很!”

那些常年受“四海通”盘剥的江南商户们,仿佛看到了救星,纷纷上门洽谈,不过短短十日,“四海镖行”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

江南,钱家府邸。

“四海通”的东家钱四海,正悠闲地躺在院子里的太师椅上,听着小曲儿,喝着新茶。

当管家将京城传来的消息禀报给他时,他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嗤笑一声:“四海镖行?好大的口气!一个毛都没长齐的丫头片子,也想在太岁头上动土?她以为这漕运的生意,是靠着降价就能抢走的吗?”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何青云的垂死挣扎。

漕运的命脉,从来都不在价格,而在官府的批文、码头的势力、以及沿途水匪的“默契”。这些东西,他钱四海经营了二十年,早已盘根错节,固若金汤,一个外乡人,凭什么跟他斗?

“传我的话下去,”他慢悠悠地对管家吩咐道,“告诉沿途的水匪,让他们‘看’好那些挂着‘四海镖行’旗号的船,也告诉码头的管事,让他们给那些船,找点‘麻烦’。”

他要让何青云知道,这江南的水,到底有多深。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对手,根本就没打算走水路。

就在钱四海布下天罗地网,准备看好戏的时候,何青云的“四海镖行”,却选择了另一条路——陆路。

以上百辆坚固的骡车为基础,以振威镖局的精锐镖师为护卫,这支庞大的陆路商队,沿着新修的官道,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出发,直奔江南。

他们不与水匪纠缠,不与码头打交道,他们用最原始,也最稳妥的方式,将一车车货物,安全、准时地送到了江南商户的手中。

当钱四海还在等着何青云的船队被打劫的消息时,他的客户们,却早已收到了“四海镖行”送来的货,甚至还比走水路快上了三五天。

“这……这怎么可能?”钱四海听完管家的禀报,猛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脸上的悠闲荡然无存。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就小看了这个对手。

她根本不是想跟他抢生意,她是要彻底掀了他的桌子,用一种全新的、他从未想过的方式,来颠覆整个江南的货运格局!

而此时,那些早已渗透进“四海通”内部的振威镖师们,也开始陆续传回了消息。

一张张记录着私盐交易的暗账,一份份夹带违禁品的货运清单,还有码头管事与水匪头子勾结分赃的证据,如同雪片般,通过信鸽,飞往了京西的宅院。

京城,户部度支司。

何平安依旧每日埋首于那堆积如山的旧账册中,只是他的桌上,多了一幅巨大的江南漕运图。

每当收到姐姐通过特殊渠道送来的“活账”,他便会拿出朱笔,在地图上,将那些与之对应的、看似毫无破绽的“死账”,一一圈出。

起初,那只是几个不起眼的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红色的圈越来越多,渐渐连成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网。

那张网,从江南的盐场,到京城的库房,将“四海通”、江南盐政、户部、甚至东宫的几个属官,全都牢牢地网罗其中。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将那张巨大的关系网彻底完成时,连他自己,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知道,这张图一旦呈上去,整个大周的朝堂,都将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

而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六品主事,就站在这风暴的最中心。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将那张图和所有的证据,小心地誊抄了一份,用油纸包好,藏进了自己的官靴里。

然后,他抱着那几本被他用朱笔批注得密密麻麻的账册,第一次,主动走进了周郎中的值房。

“周大人,”他将账册放到桌上,声音平静,眼神却锐利如刀,“下官核查了三年的旧账,发现其中有些数目,似乎对不太上,想请大人,为下官解惑。”

周郎中看着那几本被批得满篇朱红的账册,又看看何平安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他端着茶杯的手,第一次,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