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二百四十六章 江南风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郎中看着那几本被批注得满篇朱红的账册,又看看何平安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他端着茶杯的手,第一次,控制不住地,抖了起来。

他宦海沉浮二十余年,见过的风浪不知凡几,却从未在一个如此年轻的后辈身上,感受到这般沉静而锐利的压迫感。

这少年不像是在查账,倒像是在剥皮,一刀一刀,精准地割开那层层叠叠的伪装,露出底下早已腐烂流脓的血肉。

“何……何主事说笑了,”周郎中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试图用官场上那套惯用的和稀泥手法蒙混过去,“这漕运的账目,向来繁杂,有些出入也是常有的事,许是底下的书吏笔误,待老夫核查之后,再给你一个答复。”

何平安没有逼他,只是将账册往他面前推了推,声音依旧平静:“那就有劳周大人了。”

“只是下官驽钝,有些地方实在想不明白,比如这宣德三年的漕粮,账面上记着入库三十万石,可沿途的驿站和码头的火耗记录加起来,竟有五万石之多。下官不解,究竟是何等的耗子,能有如此大的胃口?”

周郎中的后背,瞬间便被冷汗浸透了。

他知道,这少年不是在问,而是在敲山震虎,他查出的,早已不止是笔误,而是足以让无数人头落地的惊天大案。

何平安没有再多言,他对着周郎中恭敬地行了一礼,转身退出了值房。

他走后,周郎中瘫坐在椅子上,半晌才回过神来,他连滚带爬地冲出户部,直奔东宫而去。

他必须把这个消息,立刻告诉太子殿下。

那何平安,不是什么初出茅博的愣头青,他是一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刀,而且这把刀的背后,还站着一个更可怕的执刀人。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南,也正掀起一场无声的风暴。

一支挂着“四海镖行”杏黄旗号的庞大车队,如同一条不知疲倦的长龙,沿着新修的官道,浩浩荡荡地行驶在江南的丘陵与水网之间。

为首的,正是振威镖局的总镖头,刀疤脸,他骑着一匹神骏的北境良马,脸上那道狰狞的刀疤在江南温润的水汽里,显得格外醒目。

他身后,是上百名同样骑着高头大马的精锐镖师,他们腰间佩刀,背上负弓,眼神锐利,与江南水乡那温婉的气质格格不入,却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四海镖行”的出现,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江南平静的商圈。

他们给出的价格,比盘踞江南二十年的漕运巨头“四海通”低了整整三成,他们承诺的送达时日,比走水路快了至少五天。

最重要的是,他们押送的货物,从未出过半点差池。

那些曾出没于官道两旁的毛贼,在看到“振威”二字时便早已望风而逃。

而那些曾与“四海通”勾结、专门在码头刁难商户的地痞流氓,在被几个镖师不动声色地“请”去茶楼喝了顿“茶”后,也变得比绵羊还要温顺。

“这‘四海镖行’到底是什么来头?不仅价格公道,连官府都给他们开绿灯!”

“我可是听说了,他们的东家,就是京城里那位新晋的一品护国公夫人,何青云!人家背后靠着的,是安阳王府和镇北大将军!”

“难怪!难怪‘四海通’的钱四爷这次连个屁都不敢放!”

江南的商户们议论纷纷,随即,便用脚做出了选择。他们纷纷撕毁了与“四海通”的旧约,转而将自家的丝绸、茶叶、瓷器,全都交给了“四海镖行”押运。

不过短短一月,“四海镖行”便抢占了江南七成以上的陆路货运生意。

而那些早已渗透进“四海通”船队和码头的振威镖师们,也终于传回了第一批至关重要的情报。

他们扮作船工,亲眼见证了“四海通”的货船,如何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与几艘挂着海寇旗号的船只接头,将一箱箱私盐运上岸。

他们扮作脚夫,亲耳听到了码头的管事,是如何与盐政司的官员,商议着如何将这批私盐,伪装成官盐,再以高出市价五倍的价格,卖给内陆的百姓。

他们甚至还查到了“四海通”在太湖深处,藏匿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仓库,里面堆积的,不仅有私盐,更有朝廷明令禁止贩卖的铁器和硫磺!

一张张记录着罪证的草图,一份份沾着油污的暗账,通过信鸽,源源不断地飞往了京西的宅院。

何青云将这些零散的情报,与何平安从户部旧账里查出的蛛丝马迹,一一比对,一张笼罩着整个江南,牵连着无数官员的巨大贪腐网络,渐渐在她眼前清晰起来。

“时机,差不多了。”她将最后一份证据收好,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寒芒。

她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那棵石榴树又结出了新的果实,心中却是一片冰冷。

她知道,这张网一旦收紧,牵连的将不仅仅是钱四海和周郎中,更是他们背后,那位高高在上的储君。

这已不是单纯的商战,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

而她,早已没有退路。

“来人,”她对着门外沉声吩咐道,“备车,去醉仙楼。”

她要去找钱掌柜,下这盘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