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首辅大人快到了。”
我从奏折中抬起头,有些恍惚,当朝首辅宋云邈其实是个女子,是大雍建朝以来第一个女官。
还曾经是我爹,是我的老师,我都记得很清楚。
其实母亲不知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记住事情,我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我能记得我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那个时候我还不懂美丑为何物,但我想躺在她的怀里。
后来我渐渐长大,知道自己的爹娘郎才女貌,是旁人都羡慕不来的神仙眷侣。
但有一天,我见到了那个男人。
几乎在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很多事情。
我和他在眉眼上来说太相信了,没有我爹娘眉目那么的浓丽。
那张英挺刻寡的脸,仿佛以后我长相的衍变。
他是皇帝。
我和他有血缘关系,但我没想到我娘这么大胆,他是我的亲生父亲。
我该如何做?才能保护住我能胆大包天的娘可不怕杀头的爹,还有姑姑姑父,我的表兄弟姐妹……
事情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他没有刻意来和我拉近关系,一是因为他眼中只有我娘,谁都能看得出来,二是因为爹的事情事发了。
一个比一个大胆。
因此回宫之后,父亲问了第一个问题,关于爹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够最好。
我没有想到他会问我这个问题,我以为他会对爹恨之入骨,恨不得她死而后快。
但是我从那个时候就知道,他在关于娘的事情上,总是优柔寡断很多,所以当初才会让娘带着我从皇宫里面逃跑。
但也好在爹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这件事情才有操作的余地。
当时的我仔细思考了很久,才回答他:宋大人有旷世之才能,若是死了,就是大雍的遗憾。不如让她将功赎罪,至于那些朝臣,他们是害怕。
我知道我的理由站不住脚,但是他没有表态,在朝堂上保住了爹的性命。
后面就是长达几个月的拉锯战,好似爹以女子之身跻身于朝堂,是比通敌叛国还要严重的错误。
至于爹还娶了我娘,并且养育我这么大的事情,是半点没有透露出去的,不然这场官司还不知道要打到多久。
后来的事情就比较顺理成章了,爹远赴桁州,当然,我也不能够再叫她爹了,作为筹码,我和娘要呆在深宫。
我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太子,我没有怨言,除非,娘不愿意。
娘愿不愿意我看不出来,但是父亲肉眼可见的开心满足起来。
其实对于我来说,做太子要做的事情并不难,我爹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多东西在我看来,都非常清晰。
但是我的父亲,整个大雍的皇帝,能够看到的东西更多更远也更清楚。
我崇拜他。
他教我民生实事,教我官场捭阖,教我帝王谋略……
我们不像是寻常父子,但我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就发现父亲好像总是很急切,很急迫,当时我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我捏着手中的信,不禁冷笑出来,夫妻俩坐着大船,说是不知道到了哪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都是黑幽幽的,看起来十分贫穷,变了他们的大船,一个个都吓得瑟瑟发抖。
但是娘他们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矿产,具体的已经有随行的官员附了目录,送了样本回来。
除了这些东西,那片土地十分辽阔,有很多珍贵的木材,可以种植大量的农作物。
当然,现在接到这样的信我已经不会太惊讶了,自爹父亲迫不及待地传位于我,带着娘何新建好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出海开始,我就已经有预料。
父亲急切的是,用在世界上的每一刻,和娘在一起,陪娘做喜欢的事情。
放在帝王身上很幼稚吧,可有了我,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行性了。
大雍交到我手里的时候,已经十分繁荣富强了,父亲和娘,还有爹,还有他们提拔上来的各种官员,为此努力了大半辈子。
我要做的就是守好这个国家,守好每一位百姓。
宋大人迟迟还没有来,作为内阁首辅,她会先在外面处理事物,然后由司礼监送到我这里来。
这并不轻松,一个国家的运转需要很多人,从上到下,中间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因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
更何况,现在收伏的岛国和周边的国家也不少,最初和父亲一起看的疆域图,已经扩大到了十分可观的地步。
要做的事情更多了,我需要的人才也就更多。
因此,我开放了女子学堂,鼓励女子不论年龄大小读书,然后开设了男女同考。
当然后一点,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让女人读书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现在还要和他们一同参加考试进入朝堂,简直是奇耻大辱。
但他们忘记了,我并不比我父亲温和,甚至比他还要强势霸道一些。
“你们别用那些什么祸乱朝纲阴阳颠倒的理论来和我说,男女同考,女人不怕,你们在怕什么?怕她们考过你,怕她们抢了你们的铁帽子,因为你们太弱了,除了打压她们,居然连一起竞争的勇气都没有。”
这道政策在我的强势手段下施行了下去。
第一年考试的结果并不佳,女子们全面接受教育的时日太短了,有些地方甚至把女儿早早嫁出去好换彩礼钱。
但是,这一年就已经有女进士进入了朝堂。
后面的几轮科举考试下来,也不乏出现了女状元女探花等等,朝廷上的新鲜面孔越来越多了。
她们比男人更懂得抓住这些机会,像是宋大人那样,靠着自己的能力逐渐在朝堂上扎稳脚跟。
但我知道,这只是她们的第一步,她们还会被我派往世界各地,在各处担当要职,展现自己的光彩。
我放下信,提笔开始写回信:
爹娘安好。
番邦矿产和各色种子已收到,儿子着巧匠司研究。
稻种和随行人员已出发,愿我大雍之食粮可养活更多的子民。
儿子遥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