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你们居然敢在背后议论公子!”
一个尖细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
阿蛮、阿亚还有王寺人、李寺人齐刷刷回头,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来人是王后身边最得势的赵寺人,他手里捏着拂尘,正似笑非笑地盯着他们。
“公公恕罪!”阿亚反应最快,慌忙拉着阿蛮屈膝行礼。
“是奴婢一时糊涂,嘴贱说错了话,求公公饶过我们这一次!”
赵寺人抬着下巴,眼睛几乎长到了头顶,手里的拂尘轻轻敲着掌心:“饶过你们?你们可知背后编排公子是什么罪名?”
他故意顿了顿,看着阿蛮和阿亚紧绷的脸色,语气愈发严厉,“今日若不给你们点教训,往后指不定还敢说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阿蛮的指尖紧紧攥着裙摆。她偷偷抬眼,见赵寺人眼神锐利,心里更是慌得厉害。
若是这事传到裴玄耳中,又或是被王后知晓,不知又会惹出什么麻烦。
就在这时,王寺人忽然笑了起来,上前两步拍了拍赵寺人的胳膊:“老赵,别吓唬孩子们了。阿蛮姑娘胆子小,再被你吓着,回头公子问起来,咱们可担待不起。”
阿蛮愣住了,诧异抬头看向王寺人,不明白他为何敢对赵寺人这般随意。
赵寺人也绷不住脸了,突然笑出声,用拂尘敲了下王寺人的手:“就你护着她们!行了行了,看在你的面子上,这次就饶过她们。”
李寺人也松了口气,笑着附和:“可不是嘛,咱们几个谁跟谁,哪能真跟小姑娘计较。”
阿蛮和阿亚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三人私下里关系极好。
方才那番话不过是玩笑。
阿亚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苦笑着说:“赵公公,您可真是吓死我们了。”
赵寺人摆了摆手,语气终于缓和下来:“行了,这次就不追究了,往后你们可得管好自己的嘴,宫里不比别处,祸从口出的道理该懂。”
说罢,他话锋一转,从袖中取出个锦盒,看向阿蛮:“奴家今日来,除了巡查,也是替王后给阿蛮姑娘带话。魏国那边的册封诏书已经到了,王后让你即刻随我进宫受封。”
阿蛮心头一震,下意识看向身边的阿亚。
阿亚咬着唇,眼神复杂,说不上来是嫉妒还是担心。
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可她却怕阿蛮这一进宫,又会卷入更大的风波。
阿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没说什么。
王寺人倒是最先反应过来,满脸喜色地拉着她的手:“阿蛮姑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快回去梳妆打扮一番,跟着赵公公进宫吧,可别让王后等急了。”
阿蛮点点头,心里却乱糟糟的,也没什么喜悦。
倒是觉得一阵莫名的不安。
她匆匆回屋,简单梳理了头发,换上一身干净的淡粉色衣裙,对着铜镜瞧了瞧,眼底的红肿还没完全消退,只能用脂粉轻轻遮盖了些。
收拾妥当后,阿蛮跟着赵寺人上了马车。
车帘落下,隔绝了外面的晨光,车厢里有些昏暗。
她攥着衣角,犹豫了许久,还是忍不住开口问:“赵公公,今日这事……公子知道了吗?”
赵寺人正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笑了笑:“姑娘放心,王后传召你,怎会不告知公子?公子自然是知道的,方才我来之前,还在东宫见过公子呢,他没说什么,想来是允了的。”
有裴玄在,阿蛮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这一路,不远。
马车停在宫门前,阿蛮跟着赵寺人穿过层层宫廊,最后停在一座偏殿外。
殿内静悄悄的,没有预想中的礼乐声,连侍奉的宫人都寥寥无几,与想象中的册封仪式格格不入。
阿蛮深吸一口气,掀帘走进殿内。只见燕王与王后并肩坐在上首的宝座上。
裴玄则坐在右侧的客座上,玄色衣袍衬得他面容愈发清冷,目光落在她身上时,没有波澜,也没有温度。
姜柔坐在另一侧,正笑意盈盈地看着她。
殿中还站着魏使,阿蛮一眼便认出了是谢大人。
“阿蛮来了。”姜柔道。
“谢大人,开始吧。”
谢大人躬身应是,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个锦盒,走到阿蛮面前。
他打开锦盒,里面铺着明黄色的绸缎,放着一卷折叠整齐的诏书,还有一方小巧的玉印。
并非象征封地与权力的金印,只是质地温润的白玉印。印面刻着细巧的花纹,看着更像件把玩的饰物。
谢大人展开诏书,声音洪亮:“奉魏王旨意,册封燕国侍女阿蛮为安和郡主,赐玉印一方,锦缎十匹,银百两。望郡主往后恪守本分,协辅魏国长公主,以固两国邦交。钦此。”
安和郡主。
名号听着体面,却无半分实权。
就连封地都未提及,赏赐的物品更是寻常,与其说是册封,不如说是走了一场形式。
阿蛮心里清楚。
她依着礼节屈膝跪地,双手高举过头顶:“臣女阿蛮,谢大王恩典。”
接过诏书与玉印,她悄悄抬眼,飞快地瞥了裴玄一眼。
他正端着茶盏,目光落在杯中的茶叶上,好似殿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连她受封的时刻,都懒得多看一眼。
阿蛮的心沉了沉,默默低下头,将诏书与玉印小心收好。
谢大人对阿蛮叮嘱:“安和郡主是魏王看重的人,往后还望郡主谨记旨意,好好侍奉公主,莫要辜负魏王与两国的期望才是。”
“是,谢大人,阿蛮定不会辜负王的期许。”
这场册封仪式便算彻底了结。
没有礼乐,没有朝贺,好似一场寻常的午后闲谈。
异常简单。
姜柔对于谢大人之举很是满意。
当夜,姜柔便在扶风府设宴款待谢大人。
魏使远道而来,于情于理都该在魏国公主的扶风中赴宴,而阿蛮如今顶着安和郡主的头衔,这场宴席她也非去不可。
踏进扶风府的门槛,阿蛮就感受到了下人们各异的目光。
有唏嘘,也有艳羡,更有嫉妒的。
廊下,一具熟悉的身影正在看着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