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的舆论战,来得比想象中更猛,也更毒。
仅仅三天时间。
沈素心这个名字,就在京城彻底“臭”了。
从最初的“江南女财神”,变成了“囤积居奇的黑心奸商”。
从“智斗酷吏的女中诸葛”,变成了“迷惑君主的千年狐狸精”。
那些被石亨收买的说书人和地痞无赖,遍布京城所有的酒肆茶楼、街头巷尾,用最恶毒也最下流的语言,将她塑造成了一个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祸国妖女。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当一个谎言被重复一千遍,一万遍之后,它就成了无数愚民心中深信不疑的“真相”。
通州码头上,开始出现最直接的敌意。
商盟的伙计走在路上,会无缘无故地被人扔石子,吐口水。
他们去饭馆吃饭,会被店家直接赶出来。
甚至,连那些靠着他们吃饭的码头工人,看他们的眼神都充满了鄙夷和仇视。
“呸!一群发国难财的狗东西!”
“就是!把江南的粮食都囤起来,想让我们北方的百姓活活饿死吗?!”
“滚出京城!滚回你们的扬州去!”
一场小规模的冲突,终于在第五天彻底爆发。
几名负责搬运货物的商盟伙计,被上百名码头工人围堵在仓库门口,辱骂,推搡,最后演变成了拳脚相向的斗殴。
当汪以安带着玄武卫赶到现场时。
那几名伙计早已被打得头破血流,浑身是伤。
“反了!都反了!”
汪以安看着那群依旧在叫骂不休的码头工人,眼中杀机毕现!
他正要下令,让玄武卫将那几个带头的就地格杀,以儆效尤!
可一只纤细的手,却轻轻地按住了他。
“以安,不要。”
沈素心缓缓摇头。
她看着眼前这混乱而又充满敌意的一幕,那双清冷的眸子里没有半分怒火,只有一丝深深的悲哀。
她知道,这些普通的工人和底层的百姓,他们没有错。
他们只是被蒙蔽了,被煽动了。
他们也是这场舆论战的受害者。
“你杀了他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坐实我们‘仗势欺人’的恶名,让幕后黑手笑得更开心。”
她轻声说道。
“那怎么办?!”汪以安急道,“就任由他们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吗?!”
“当然不。”
沈素心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你堵不住所有人的嘴。”
“但,你可以喂饱所有人的肚子。”
……
第二天一早。
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场景,出现在了通州码头。
沈素心竟在码头边上最显眼的位置,搭起了十几口巨大的粥棚!
她没有去辩解,没有去澄清,更没有去抓捕那些打伤她伙计的工人。
她要在这里免费施粥!
而且,施的不是那种清汤寡水的稀粥。
而是用上好的东北大米和从江南运来的大块大块的咸肉,熬制出来的香气四溢,浓稠得能插住筷子的肉粥!
在如今这个战事紧张,物价飞涨,连达官贵人都轻易不肯吃肉的年头。
免费的肉粥?!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这是那个“黑心奸商”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没人敢上前。
他们只是远远地怀疑地观望着。
直到,一个饿得眼冒金星的小乞丐,实在抵不住那股霸道的肉香,第一个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
沈素心亲自为他盛了满满一大碗。
那小乞丐看着碗里那大块的肥瘦相间的咸肉,狠狠地咽了口唾沫,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是真的!
真的是肉粥!
而且,是管够的肉粥!
这个消息,瞬间引爆了整个码头!
无数的码头工人,贫苦百姓,流浪汉,乞丐,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他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敢置信的狂喜!
沈素心就这么带着她的丫鬟和伙计们,亲自为这些人一碗一碗地盛着粥。
她的脸上带着温柔的微笑,没有半分不耐,更没有半分嫌弃。
那模样,哪里是什么蛇蝎妖女?
分明就是一尊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然而,这仅仅是沈素心的第一步。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肉粥的香气中时。
码头上那些前几天还在大肆污蔑她的说书人,又开讲了。
可这一次,他们说的故事却变了。
他们不再提“沈素心”三个字。
他们说的是江南。
“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们这北边不是在打仗吗?军饷,粮草,都缺!可你们知道吗?就在那千里之外的江南!”
“有多少商人,为了支援前线,那是毁家纾难啊!”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说得声泪俱下!
“扬州城的王掌柜,卖了祖传的三进大宅,换了三千石粮食,全都捐给了咱们的边军!”
“苏州城的李记布行,他们家的织娘们,不眠不休,点了三个月的灯油,熬坏了眼睛,熬出了血丝,就为了给咱们的将士们多赶制一批过冬的棉衣!”
“还有那些运河上的船工,他们冒着被水匪劫杀的风险,没日没夜地把这些救命的物资往咱们北方送!”
“他们图什么?!”
“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就图咱们大明的将士能吃饱肚子,能穿暖衣裳!能在战场上多杀几个鞑子!!”
这些故事,真假参半,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那些正在喝着肉粥的工人和百姓们,听着听着都沉默了。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是啊。
他们在这里听信谣言,辱骂着这些从江南给他们送来救命粮的“奸商”。
可人家却在以德报怨,在这里给他们施着连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的救命肉粥!
人心,都是肉长的。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谁在救他们,谁在害他们。
在这一刻,一目了然!
一夜之间,整个通州码头的舆论彻底反转!
“妖女”的污蔑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活菩萨”、“女财神”的由衷赞誉!
人心,尽归!
就在沈素心即将获得这场舆论战的完胜之时。
一顶由八人抬着的无比华丽无比气派的杏黄色大轿,在数十名宫廷侍卫的簇拥下,缓缓地停在了她那简陋的粥棚之前。
所有正在喝粥的百姓,都被这股来自皇宫的滔天气势吓得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轿帘被一只保养得极好的兰花指轻轻掀开。
一个面无白须,身着大红蟒袍,眼神阴柔,嘴角却带着一丝假笑的中年太监,缓缓地走了下来。
当看清他腰间那块代表着“司礼监秉笔”身份的玉牌时。
在场所有识货的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司礼监秉笔太监!郑贵妃身边最得宠也最心狠手辣的大太监——张诚!
他竟然亲自出宫了!
张诚没有理会那些跪倒在地的百姓。
他的那双毒蛇般的眼睛只是直勾勾地落在了沈素心的身上。
他迈着方步,走到沈素心面前,捏着兰花指,用一种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毛骨悚然的尖细嗓音,缓缓笑道:
“哎呦喂,咱家当是谁呢,原来是沈大人啊。”
“沈大人,真是好手段,好心肠。您在京城兴办的这些善举,就连宫里的贵妃娘娘都听说了呢。”
他顿了顿,那抹假笑愈发阴冷。
“娘娘,对您,可是欣赏得紧啊。”
“特地,派咱家出宫,来亲自‘拜访’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