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陆校尉,”卫聪应该是被她悄无声息地吓了一跳,目光落在小北脸上那道狰狞的黥印,又飞快移开,站起来回了一礼。从桌上的卷宗中抽出她奉上的那份誊抄工整的《铁脊山矿冶疏议》,打开卷宗:“重启旧矿,整饬军器,确是当务之急。只是...”
“三司分供,历年已成定例。李相那边精工细作,马枢密处量大价廉,工部...亦有定额。骤然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恐非易事。”
“卫大人所言极是。正因牵涉甚广,末将才斗胆恳请大人援手。”她自来熟地拉过一边椅子坐下,和他一起去看自己的那份疏议:“定例虽成,积弊亦深。李相之‘精’,耗资靡费,十成铁料,五成入炉,所出之器,泰半归于何处?马枢密之‘廉’,以次充好,边军手中豁口卷刃之刀,皆出自彼手。至于工部定额,层层盘剥之下,所余几何堪用?”
语气恳切,小北面上一副为国为民的正经样子:“此非末将妄言,兵部历年核验存档、边镇损耗奏报,皆有据可查。卫大人在兵部度支稽核多年,其中虚实,大人心如明镜。”话中有话,直指卫聪心里的郁郁不得志。
这番话,蠢人有蠢人的听法儿,聪明人有聪明人的听法儿。
比如卫聪这样的聪明人,只是叹了口气。看了看手边那些堆积如山的损耗奏报,那些被李章、马国宝两系人马联手压下或模糊处理的亏空。
桩桩件件,都是他当职如坐针毡的根源!他何尝不知?只是势单力薄,只能装聋作哑,在这官职上,一熬就是十年!
兵部尚书罗念之是谢严的人,为人方正却过于持重,在这潭浑水里,也难有作为。
“陆校尉此言...未免偏激。”卫聪喉结滚动,明哲保身那一套早就炉火纯青,他不知道小北有多大决心,要做到哪一步,所以现在说这话也正常:“朝廷大事,自有法度权衡。”
“法度?”到了小北该表现的时刻,她得给卫聪点儿信心:“若法度真能权衡,卫大人满腹经纶,胸藏丘壑,又怎会在这度支稽核的案牍之间,一困十年?”
“十年!”这两个字,应该能撬开卫聪的心门。果然,他脸色瞬间白了几分,搁在案上的手都微微颤抖。
十年寒窗,十年沉浮,满腔抱负消磨在这无休止的扯皮、做账和各方势力的倾轧之中。
哪个有志气的热血少年郎,不会满腔的屈辱与不甘?她不再多言,只是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帛书,双手捧起,置于卫聪案头。
帛书展开一角,露出朱砂御批:“陛下明鉴,痛陈积弊,已准本将所奏。今年北境及京畿戍卫所需之军械,不再由三家分食。择优而取,只择两家承制!”
这已经算是明着邀请卫聪了,就差和卫聪直说了:怎么样,跟不跟着我干?干翻李章,干票大的。
但卫聪还是有丝犹豫,看来对朝廷积怨已深,都不怎么信她能推翻这一切了。
再给点儿甜头,若是此人堪用,她日后还可再推一步。
“此乃破局良机,亦是卫大人一展抱负之阶。兵部侍郎,掌武官选拔、兵籍管理、军械制造与供应等众多重要事务,职责何等重大?岂容庸碌之辈尸位素餐?陛下与濯王殿下,正需一双明察秋毫、刚正不阿的慧眼,坐镇此位,为国选才,为陛下甄别忠奸!”
兵部侍郎!?
卫聪的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冲上头顶。小北没有直接许诺,但聪明人都听得出言外之意。她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愿景,一个挣脱十年泥沼、真正触摸权力的阶梯!
巨大的诱惑与随之而来的风险在脑中激烈交锋。卫聪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看着案上的圣旨,又看向小北。
“陆校尉...”声音沉重,后面的话不用说,小北都知道答案了,卫聪同意了。
“欲行此非常之事,兵部存档之历年三司供械核验细目、损耗对比实录...乃重中之重!下官不才,或可...竭力梳理一番,以供校尉参详,以佐圣裁!”
“有劳卫大人!末将静候佳音。”小北深深一揖,一切尽在不言中。
濯王府。
刘濯斜倚在临水轩的美人靠上,指尖捻着葡萄,听跪在下方的心腹禀报。
“...陆校尉出了兵部,又去了工部,与沈尚书闭门近一个时辰。随后,卫聪便调阅了近五年的兵械核验存档,动作颇大。陛下那边...也单独召见了陆校尉一次。”
“闭门?单独召见?”刘濯嗤笑一声:“好小子,翅膀硬了?拉拢卫聪,勾连沈铭,连皇兄那里都走得这般勤快”
言下之意,偏偏不来他这里。
一股邪火,他猛起身,蟒袍下摆带翻了盛满瓜果的琉璃盏。
“备马!去铁脊山!”
铁脊山矿场。
几座新建的土窑冒着滚滚浓烟,匠户们在工部新派来的匠首呼喝下,赤着精壮的上身,汗流浃背地搬运矿石。鼓动巨大的皮橐为炉火送风,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小北站在一处高坡上,正凝神听着张猛低语,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几处新探明的矿脉走向。
沈铭长子沈挽江站在她身侧稍后一步,他长得和沈挽川并不太像,可能面由心生,小北看他脸上虽然俊朗却比沈挽川少了些棱角。倒是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
应该是第一次来这种粗粝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眼底露怯,有些紧张地四下观望,目光不时扫过矿场入口处那些赵阎王留下的打手。
“队将,赵阎王的人还是死盯着新开的矿洞,尤其是探到富矿那条,咱们的人一下去,他们就在上面晃悠,搬石头,故意弄出响动,人心惶惶。”张猛一直盯着外围动静,不时和她禀报。
“沈大人,”小北转向沈挽江,语气客气:“工部调拨的护矿兵丁何时能到?”
沈挽江忙道:“家父已行文兵部催促,按例,最迟后日...”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