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要突破140高地的防线,就必须闯过这条陡峭的山路。四十度的斜坡像一道天堑,两侧山石垒成的机枪阵地如同猛兽獠牙,沿山路向上,沙袋工事筑起了最后一道屏障。尽头处,一块巨岩之后,那挺m1917水冷式机枪正不断喷出火舌。
整条山路早已被鲜血染成暗红色,泥土与血肉混杂,每一步都踩得到死亡的痕迹。无数人倒在这里,有的刚刚还说着话,下一刻就成了被射穿的沉默。
崔勇亲自压着机枪,枪身震得他虎口发麻,他却一声不吭,只不断吼着:“一步也不准退!给老子压住!”
鬼子借着缅奸作人盾,缓缓向上推进。偶尔从人缝中探出枪管,“啪——啪——”两声冷枪,像毒蛇吐信,猝不及防。
崔勇猛地一颤,右臂一阵滚烫,鲜血瞬间浸透军服。他咬牙跌坐,嘶声喊道:“补位!别让这挺枪哑火!压制!压住他们……!”
他回头喊他的老搭档,却只见他静静靠在岩壁上,眉心一个黑红色的窟窿,眼神还望着天的方向。崔勇鼻尖一酸,几乎吼出泪来:“他娘的人呢?!补上!给老子狠狠地打——!”
战士一个接一个冲上来接手机枪。射击节奏变了,不再是冷静的短点射,而是不顾一切的长连射,枪管滚烫,水冷筒冒起白烟。下方的鬼子老兵察觉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上面的机枪手,差不多换完了。
他们的军曹猛地挥旗,一排掷弹筒突然从掩体后扬起,趁着换弹那致命的几秒空隙,掷弹筒轰然齐射!
榴弹如雨点般砸向两侧阵地,爆炸声、碎石、断肢和惨叫声混成一片。烟雾未散,鬼子已发起冲锋,迅速夺下两侧石垒机枪点,随即调转枪口向上猛射。
重机枪顿时被火力压得抬不起头。士兵拖着崔勇往后撤,“营长,守不住了!得上二线!”崔勇挣扎着回头,只见火光吞没了岩块,硝烟之中,鬼子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挺沉默的m1917,和倒在它旁边的人。咬着牙点点头,这里守不住了,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和拉枪栓的声响。援军到了!王连长带着人冲了上来,一眼就看到被搀着的崔勇,以及他身后阵地上零零落落的身影。
“老崔,放心,”王连长嗓音沙哑的说道,“咱们这就把它夺回来。”他目光扫过崔勇身后那片被血与火洗过的高地,声音低了几分,“你们营……还有多少人?”
崔勇没有回头。他只是极慢、极重地点了点头,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碾出来:“都在这儿了。”
阵风卷过,硝烟暂散,露出地上横斜的身影。王连长沉默了一瞬,伸手重重拍了拍崔勇的肩,“好样的。”他转过身,眼中最后一点犹豫被压进冷硬的眼底,“现在,该我们了。”
山顶地势已见平缓,工事在炮火侵袭下残破不堪,显然难以固守。唯有这一段山路石岩交错,尚有反击之机。
按理,此时最稳妥的方法是派出尖兵,小心摸清鬼子火力点和兵力分布。
但王连长没有。
他直接将所有部队全部压上,挥手喝道:“压过去!趁他们还没站稳——打!”
他不是不懂兵法的愣头青,正是久经战阵,他才比谁都清楚:刚丢掉的阵地,敌人防御体系尚未成型,每一秒的犹豫都是在帮敌人加固工事。他赌上的,是速度,是敌人措手不及的那一刹那空白。
这是一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生死豪赌。进攻部署清晰明确:以排为作战单位,两个班架起机枪形成压制火力,另一个班趁势冲锋,三组交替推进、互为掩护;机炮排则操控迫击炮,对鬼子任何反击的火力点实施火力覆盖,扫清前进障碍。
反应极快,迅速攻占两侧机枪阵地并完成布防。守在这里的步兵分队,依托99式轻机枪与尚能运作的m1919机枪构筑起密集火网,疯狂反扑。
但这道防线很快被我方60毫米迫击炮撕开缺口。突击班战士抓住战机,手榴弹开路、斯登冲锋枪杀敌,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最终夺回阵地。
拉锯战就此展开,此刻拼的不是武器优劣,不是战术巧拙,而是那股宁死不退的战斗意志。
援军在坦克的钢铁掩护下强势突入山脚下:一个连径直向山顶冲锋,驰援守军;另一个连则跟随两辆坦克绕开正面山路,悄悄向敌后穿插,意图截断鬼子退路。他们的任务很明确:死死拖住敌人,守住阵地,直到后续援军抵达。
此时,22师的增援部队已在途中。先头部队兵分两路、前后夹击,迅速扫清沿途残敌后,马不停蹄地直奔彬文那主战场。邱师长收到电报确认消息后,当即下令部队轻装上阵:只携带一个基数的弹药,以最快速度急行军赶赴战场。
花旗方面也向各作战部队做出承诺:所有所需弹药将全部通过空投补充,无需担心补给问题,只管卯足火力全力打击敌人;同时明确保证,后续援军很快就会抵达前线。
鬼子同样陷入了困境:狭窄的山路根本容不下部队排成两列纵队推进,更无法让兵力充分展开,只能让一个分队分散开来向前冲锋。可队形拉得太散,又导致火力密度不足,士兵间也难以互相掩护,进攻效率大打折扣。
狡猾的鬼子将九二式步兵炮推到前线当开路先锋。只要发现我方火力点,就立刻开炮轰击,借着炮火掩护逐个夺取阵地,攻势一下变得凶猛起来。
这让王连长满心焦灼:迫击炮终究比不上身管炮,哪怕是最熟练的炮手,也没法像九二式步兵炮平射那样精准。更棘手的是,九二式步兵炮体型低矮,极难捕捉位置,往往打几发炮弹就立刻转移,行踪飘忽不定,让人防不胜防。
转机终于出现:战士们拼死将山顶原本用于防空的厄利孔机炮,移到了重机枪阵位。有了这挺利器压制,小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再也不敢肆意开火。
厄利孔机炮占据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旦发现目标就能立刻发起速射打击,鬼子根本来不及躲避;加之它的射程与九二式相当,鬼子也无法靠远距离射击压制,战场局势瞬间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