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芹浑身一颤,瞳孔剧烈收缩。
她心里最后一丝光也彻底熄灭了。
可如今,她才明白,自己不仅没能逃离地狱。
反而亲手把最亲的人推进了深渊。
她本想着逃回周家,求伯父伯母收留。
哪怕跪下磕头,哪怕做牛做马,只要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可没想到,自己当初一时糊涂做的那些事,竟把他们害成了这样。
伯父最看重脸面,最看重利益,如今家产被拍卖,名声尽毁。
连住处都没了,沦为亲戚背后的笑柄。
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还愿意认她这个侄女?
她直挺挺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四肢僵硬地摊开。
林建国缓缓地转过身,一步步走回卧室。
就在他即将关上门的前一刻,冷声对一旁站着的王妈吩咐道:“把她关进地下室,不准放出来,一天三顿饭按时送进去,饭菜要清淡,不准给任何多余的物品。”
顿了顿,他又补充一句。
“别的一个字都别多说!她不配听,也不准她开口!”
从那天起,周秀芹的生活彻底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她不再是一个有姓名、有尊严的人。
而是成了林建国手中一件隐秘而私有的工具。
偶尔,当林建国心情不错的时候,他会“大发慈悲”地带她出门走走。
但所谓的“出门”,也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她的每一步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身后总有两个沉默的男人不远不近地跟着。
稍有异动,便会被立刻带回。
逛街的时候,她被迫试穿一件又一件昂贵的高定服饰,戴上闪耀夺目的珠宝首饰。
做造型时,化妆师小心翼翼地修饰她的脸庞。
林建国的目的十分明确。
用她的美貌和气质,在生意场上撑起他的面子,拉拢那些有权有势的客户与合作伙伴。
她不再是周秀芹,而是林建国手中一张可以炫耀、可以交易的王牌。
而周秀芹,也彻底跌进了人生的深渊。
……
再看另一边的周文琪,她的生活与周秀芹形成了天壤之别。
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上回风波平息之后,她与陆黎辰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反而变得更加深厚、坚定。
他们之间的羁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夫妻之情。
除了各自的工作之外,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陆黎辰恨不得把她拴在自己的手腕上。
哪怕只是短暂的分别,他的心里也会涌起一阵阵焦躁。
只要一看不到她,他就会忍不住打电话。
他害怕她会再遭遇什么危险,更怕她被人抢走,被人伤害。
在他心里,周文琪早已是唯一。
如今的周文琪,走在钢厂的厂区里,腰背挺直,眼神明亮自信。
风吹起她的发丝,衬得她神情坚毅。
无论是工人、管理层,还是来厂里谈生意的客户,见到她都会主动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一声:“陆夫人!”
人们提起钢厂,不再只说“陆厂长的厂”,而是会说“陆夫人在的那家厂”。
经历了前世的痛苦与这一世的觉醒,她早已脱胎换骨。
现在的她,是有胆识、有担当的女人。
无论遇到多棘手的问题,她都能冷静应对,迅速决策。
大家打心眼里佩服她,敬重她。
日子一天天平静安稳地流淌着。
没有阴谋,没有算计,没有背叛,也没有无休止的折磨。
周文琪终于过上了真正踏实、舒心的生活。
清晨有陆黎辰为她煮的热粥,夜晚有他轻声细语的陪伴。
她可以在阳光下自由行走,可以与人谈笑风生。
这种平凡却真实的幸福,是她前世梦都不敢梦的奢侈。
上辈子,她每天活得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影子,亦步亦趋地跟在林建国身边。
她小心翼翼地讨好他,压抑自己的情绪。
可那样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
她被困在那段婚姻里,找不到出口,逃不出去。
连求死的勇气都被恐惧压垮。
那时候,她不止一次站在阳台边缘,望着楼下漆黑的地面,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只要一步,就可以结束这一切。
但她终究没有跳下去。
因为她不甘心!
这一切又不是她的错!
她凭什么要默默承受?
正是这份不甘,支撑着她熬过那段最黑暗的岁月。
也让她在重生之后,发誓要彻底改写自己的人生。
更让她咽不下这口气的是,那个禽兽不如的林建国,竟然还能活得自在快活。
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还靠着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混得风生水起。
每每想到这些,周文琪的心就像被无数根针扎着。
她夜里常常惊醒,满脑子都是那晚的恐惧。
而那个罪魁祸首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陆黎辰不一样。
他从不擅长安慰人,也不常说那些甜言蜜语。
他话不多,甚至有些木讷,但他却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证明。
天冷了,他会默默在她床上多铺一层厚棉被。
下雨了,他会提前把伞放在她门口。
她熬夜改教案,他会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姜汤。
她开始觉得,也许这一生,和他一起走下去,也不是不行。
他不善言辞,却最懂她需要什么。
他不会说爱,却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上次谣言风波过去后,周文琪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村里的小学上。
她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她亲自设计课程,翻新教室,甚至挨家挨户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
她不怕辛苦,不怕冷眼。
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做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
而陆黎辰呢,一心扑在厂子的经营上。
他引进新设备,改革生产流程,培训工人,日夜奔波在车间和办公室之间。
他知道,只有厂子红火了。
村里的经济才能跟上,乡亲们的生活才会真正改善。
夫妻俩各司其职,一个抓生产效益,一个忙教育发展。
他们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誓言,却用实实在在的努力,改变了这个小村子的命运。
曾经穷得揭不开锅的村子,家家户户靠红薯度日。
孩子们光着脚跑在泥路上,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可才几个月工夫,水泥路通到了每家门前。
家家户户通了电,厂子里的工人每月都能领到工资,孩子上学不收一分钱。
村子一天一个样,变成了崭新的现代化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