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112章 跨越时空的豆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二章:跨越时空的豆香

2077年的苏州,悬浮车在低空穿梭,光影变幻间,“豆香居”的古朴招牌依然醒目。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高科技的洪流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门是智能感应的,一靠近便缓缓滑开,迎面而来的却不是冰冷的科技感,而是那醇厚依旧的酱香味,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去。

豆苗已是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每天清晨,她都会带着曾孙女小豌豆来到后院。那排传了五代的酱缸,如今被一层薄薄的能量罩保护着,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能量罩旁,一块全息屏幕滚动展示着酱缸的历史:“公元 1889年至今,缸龄 188年”。小豌豆扎着两个俏皮的丸子头,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全息投影仪,正饶有兴致地给酱缸“拍照”,她拍的不是实体,而是酱缸散发出的能量波动,据说这能分析出酱缸的“健康状况”。

“太奶奶,您看这酱缸的能量场,网友说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小豌豆兴奋地把投影仪递给豆苗,屏幕上,一道柔和的能量波曲线在不断起伏,“有人问能不能买一份能量数据当纪念,我说这是‘豆香居’的灵魂,不卖。”

豆苗微笑着摸了摸小豌豆的头,手指轻轻触碰能量罩,感受到缸沿那熟悉的裂纹传来的微弱震动——那是傻妞太奶奶当年不小心用竹耙子划下的印记,历经近两个世纪,依然清晰可辨。“这能量场啊,是无数豆子的生命力凝聚而成的,”她往缸里撒了一把新培育的改良黄豆,豆子落在酱汤里,激起一圈圈涟漪,在能量罩的映射下泛着奇特的光芒,“就像你太奶奶的蓝布褂子,虽然朴素,却承载着无数故事。”

小豌豆把太奶奶的话录入个人终端,又对着酱缸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是当年傻妞揉豆子的场景。“我要给粉丝讲‘裂纹与传承’的故事,说当年太奶奶太奶奶为了守护酱缸,在战乱中用身体挡住了掉落的石块,才留下了这道裂纹。”她突然指着个人终端尖叫起来,“太奶奶!有个来自火星基地的订单,要两百盒‘星际特供豆干’,说是那边的老住户,还记得太爷爷的味道呢!”

豆苗从旁边的竹篮里拿起一块刚做好的太空豆干,慢悠悠地说:“告诉他们,五天后发货,这种豆干需要特殊的发酵工艺,急不得。”她看了一眼旁边的智能生产线,机械臂正在精准地包装豆干,但生产线旁,依然放着几个竹筛子,里面是人工挑出的不合格豆子,“机器再先进,挑豆子的手艺不能丢,这是你傻妞太奶奶传下来的规矩。”

这天上午,一位穿着复古旗袍的女士走进了“豆香居”,她来自遥远的月球殖民地,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量子储存盒。打开盒子,里面存放着一小块保存完好的豆干,虽然已经过了百年,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这是我曾祖母留下的,”女士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她说当年在地球求学时,最爱的就是‘豆香居’的玫瑰豆干,这一小块是她特意留下来的,说是能闻到故乡的味道。”

豆苗戴上特制的分析眼镜,仔细观察着豆干上的纹路——那是当年小豆子爷爷用激光雕刻的玫瑰花图案,是 21世纪初的独特标记。“这是 2023年的产品,”她指着图案旁边的一个微小编码,“那年地球环境突变,黄豆减产,这一批豆干用了不少替代品,所以纹路里有特殊的印记。”

女士的眼眶湿润了:“曾祖母说,吃这豆干时,总能想起苏州的春天,说春风里都带着玫瑰和豆香。”她掏出个人终端,调出曾祖母的全息影像,影像里的老太太精神矍铄,手里拿着一块豆干,笑得无比灿烂,“她让我问问,那口老酱缸还在吗?”

豆苗带着女士来到后院,能量罩里的老酱缸在全息灯光的照耀下,泛着迷人的琥珀色光芒。“你看,”她指着缸里的酱汤,“这里面加了月球土壤培育的特殊菌种,就是为了让远方的游子也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她往女士手里递了一块新做的玫瑰豆干,“带回去给你曾祖母尝尝,还是当年的配方,只是加入了火星玫瑰的精华,算是地球与太空的融合。”

女士捧着豆干,对着老酱缸深深鞠了一躬,说要把这一幕记录下来,传给远在月球的曾祖母。全息影像中,能量罩里的酱缸与远处的悬浮车、高楼大厦交相辉映,仿佛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

午后,小豌豆在虚拟直播间教网友做虚拟豆干,通过脑机接口,人们可以直接“品尝”到模拟的味道。“这是‘体验版’,”她对着虚拟镜头举起一块虚拟豆干,“但想吃到真正的美味,还得来苏州的‘豆香居’找我太奶奶!”突然有网友提问:“为什么你们的豆干价格这么高?”

小豌豆将虚拟镜头转向后院的老酱缸:“因为我们的酱曲需要在特殊的能量场里发酵整整九十九天,每天都要有人用特殊的手法去搅动,遇到恶劣天气还要转移到地下窖藏。”她又调出一段太奶奶凌晨在酱缸旁工作的全息影像,“我太奶奶已经九十多岁了,每天还坚持亲自照看这些酱缸,这份坚守,难道不值这个价吗?”

虚拟弹幕瞬间被“致敬传承者”刷屏,有位网友说:“我爷爷当年在地球吃过你们的豆干,说那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里面有‘家的温暖’。”小豌豆看着屏幕,想起太奶奶说过的话,认真地对着镜头说:“真正的美味不是靠科技堆砌出来的,而是靠用心——用心对待每一颗豆子,用心酿造每一滴酱,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

傍晚时分,小豆子爷爷的曾孙,也就是小豌豆的爷爷,从火星基地回来了。他带来了一台先进的生物监测仪,能够实时分析酱汤中的微生物活性。“这东西比人的经验还准,”他给豆苗演示如何查看数据,“你看这组数据,和当年太爷爷凭感觉判断的发酵程度几乎一模一样。”

豆苗轻轻拍了拍监测仪,笑着说:“再准也没有人心贴心来得实在,你太爷爷当年光闻味道就能知道酱汤里少了哪种调料,这机器能做到吗?”她从地窖里取出一坛新酿的桂花酱曲,“尝尝这个,加了火星培育的桂花品种,比你带回来的星际调料对味多了。”

小豌豆的爷爷尝了一口,桂花的清香与酱的醇厚在口中交织,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在地球,趴在酱缸旁偷喝酱汤的日子。“还是家里的味道最正宗,”他递给豆苗一张全息照片,是火星基地“豆香居”分号的招牌,上面除了中英文,还加了火星文,意思是“源自地球苏州 1889”,“我让设计师加上的,就是要告诉所有在火星的人,我们的根在这里。”

豆苗看着照片上的文字,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无论豆子被带到多远的地方,酱曲的香味都要带着家的气息,那是我们的根。”

这年的中秋,“豆香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跨时空豆香宴”,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邀请了来自地球各地、月球殖民地和火星基地的新老顾客,大家围着虚拟的老酱缸,分享着与“豆香居”有关的故事。

来自月球的那位女士带来了曾祖母的全息影像,影像中的老太太虽然已经很老了,但说起“豆香居”的豆干,依然精神焕发:“当年的豆干啊,能嚼出苏州的烟雨,那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位来自火星的老移民,通过全息投影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豆香居”旧包装,包装上的图案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风格。他激动地说:“在火星上,吃到‘豆香居’的豆干,就像回到了地球的家。”

小豌豆给大家分发新研制的“时空豆干”,这种豆干融合了不同时代、不同星球的特色原料,一口咬下去,仿佛能尝遍百年的味道。“太奶奶太奶奶说过,”她站在虚拟的酱缸旁,声音清脆响亮,“豆干是有记忆的,它能记住每一个时代的味道,每一个人的故事。”

夜深了,豆苗和小豌豆坐在后院,看着能量罩里的老酱缸。月光透过能量罩,在地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时光留下的足迹。“你看,”豆苗指着酱缸里的酱汤,“这里面有地球的泥土芬芳,有月球的清冷气息,还有火星的炽热味道,它们都在这缸里融合在了一起。”

小豌豆依偎在太奶奶身边,轻声说:“太奶奶,将来我要把‘豆香居’开到更远的星球去,让所有在外的游子都能吃到家的味道。”

豆苗摸了摸小豌豆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好啊,但是记住,无论开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这口老酱缸,不能忘了傻妞太奶奶的教导——用心做豆干,用心待客人,用心守好这份传承。”

夜空中,悬浮车的灯光如同繁星点点,运河的水依然在流淌,只是如今的运河上,多了许多观光的小型飞行器。“豆香居”的酱缸,还在静静地发酵着,它酿着月光,酿着星光,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念与坚守,它的故事,还在继续,还将走向更遥远的未来,让那独特的豆香,飘向宇宙的每一个角落。